小班环保教案反思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环保意识却没有跟上。路上有很多垃圾桶,但还是到处都是垃圾。河岸上有垃圾桶,但河面上还是会有浮袋。来看看小班环保教案反思吧!欢迎咨询!小班环保教案反思1活动目标1.对观察、谈话内容有兴趣,乐于观察,能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乐于倾听别人的谈话,对别人的发言表示尊重。3.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活动准备活动前收集几个大班的垃圾桶(内有垃圾);小木棍若干(用于翻动垃圾箱里的物品);洗手盆2-3个。活动过程1.引出观察、谈话主题。师:这些垃圾桶里都有些什么?你认为这里面哪些东西还有用?有什么用?2.幼儿自由结伴用小木棍翻动,观察,交流。教师巡视,倾听幼儿谈话,对幼儿独特的想法表示赞赏,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新发现,并请几名幼儿演示自己对纸类、玩具类等物品的新玩法。(提醒幼儿玩完后洗手。)3.集中讨论:为什么每天都会有这么多垃圾?垃圾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怎样减少和妥善处理垃圾?(引导幼儿从节约和环保的角度说起。)4.师小结幼儿谈话情况,表扬大胆表述自己见解和倾听别人谈话的幼儿,教育幼儿注意节约,不浪费。延伸活动布置幼儿到小、中班或在自己家里观察、找寻垃圾箱里的“宝物”。社会活动:关于“什么是垃圾”的调查活动目标1.会主动、有礼貌地与其他班级老师、幼儿交往,大方地向他们提问。2.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对别人的回答进行记录。3.体验与人成功交往的快乐。活动准备教师事先与大班其他班级老师沟通,如时间安排、调查方法指导等。活动过程1.师幼共同进行调查问卷的讨论、设计。(问题设计如下:a.你认为什么是垃圾?b.日常生活中,你会把哪些东西作为垃圾扔掉?c.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垃圾?)2.共同讨论如何进行问题答案的记录。(如可用图画、符号或请其他班的老师记录等等。)3.帮助幼儿分组,指导每组幼儿记录下要调查的内容,分送幼儿到其他班级进行调查活动。小班环保教案反思2活动目标:1、学会基本的垃圾分类,能说出各种垃圾的名称。2、学会判断、分析垃圾,提高语言表达逻辑能力“什么是垃圾——垃圾的危害——要给垃圾分类——如何给垃圾分类”。3、萌发环保意识,热爱生活,积极利用语言去帮助人们,解决事情。活动准备:1、塑料袋、废纸片,塑料瓶,易拉罐,废旧电池,食品袋,果皮,牙膏等生活常见垃圾。2、做好了的两个大盒子,上面分别画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志。活动过程:1、老师出示垃圾,一样一样让孩子说出垃圾名称。鼓励孩子总结垃圾特点,得出垃圾的基本概念:不能用了的,污染了的,要扔掉的。2、询问孩子家里都有什么垃圾,是怎么分类的,是谁将垃圾拿去倒的。3、教师出示几组垃圾场堆满垃圾的图片,还有一些街角、公园等到处是垃圾的图片。让孩子自由讨论垃圾横飞的危害。4、然后老师在PPT上出示几组垃圾桶的照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垃圾桶。再出示一些清洁工阿姨在清理两种垃圾桶的图片。让孩子讨论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引导孩子在不同方面比如环保,比如体贴清洁工,比如省时间多方面讨论垃圾分类的好处。5、让孩子上前分类,将垃圾投入垃圾箱内,并且询问孩子如此分类的原因。6、多请几个孩子进行分类,然后让大家讨论还可以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7、布置孩子回家与父母一起寻找家里的、社区的垃圾,并且主动给垃圾分类,并且与父母做好社区的环保监督员,宣传垃圾分类,垃圾应投入垃圾桶等的好处。小班环保教案反思3活动目标:1、增强幼儿垃圾分类意识。2、了解垃圾分类法,将其运用生活中。3、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活动准备:1、班级里的三个垃圾桶、四种垃圾桶的图片、黑色笔、“可回收的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字条以及白纸若干、实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树叶、铅笔头等)。2、有初步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义。3、感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活动重点:把垃圾分类与幼儿生活联系在一起。活动难点:垃圾桶标志的设计。活动过程:1、结合生活经验,导人活动。出示垃圾桶标志的图片(可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电池垃圾桶)。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把教室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应该用几个垃圾桶?2、设计垃圾桶标志。(1)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桶?厨余垃圾(水果皮、骨头、鱼刺等);可回收的(废纸张等);其他垃圾(厕纸、擦鼻涕纸等)。三个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样来区分它们?(2)幼儿设计垃圾桶标志。①介绍材料、合理分工。②动手设计垃圾桶标志。根据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垃圾进行有目的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3、做好垃圾桶标志后,玩“垃圾分类”游戏。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易拉罐是否要扔?铅笔头属于什么垃圾?教师: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们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教师:铅笔头是什么垃圾?教师:铅笔外面一层是木头做的没有毒,但是把铅笔芯和外面的木头粘在一起的黏合剂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铅。4、延伸活动。将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带回家,运用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