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党支部建设情况报告范例【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最强党支部建设情况报告范例【精编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最强党支部建设情况报告范例【精编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最强党支部建设情况报告【第一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所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按照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和谐社会对基层组织的基本要求,*乡党委积极探索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在其中理出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做了有益铺垫。一、*县*乡农村基层组织现状一是农业人口和维吾尔族人口偏多。*乡7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拥有人口万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22047人,占全乡总人口%,农业人口23810人,占总人口的%;二是人均拥有耕地面积少。全乡耕地面积41720亩,人均占有耕地亩。实际上土地资源分布存在不平衡现象,如*村,人均只有亩耕地;三是主产业带动增收空间渐窄。由于受缺水因素及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等因素制约,做为农民增收主要渠道的葡萄产业存在萧条趋势,加之农产品市场疲软和农民主要发展制干葡萄,所以增收空间渐窄,有的甚至还存在下滑趋势;四是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发展快,并有望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如全乡设施农业发展已达到1780余亩,旅游业资源开发热潮逐步兴起,都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五是二、三产业相对滞后。受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的影响,农民的消费水平偏低,二、三产业发展较其它乡镇相对滞后,全乡搞二、三产业的农户共203户,仅占全乡总户数3·96%;六是贫困人口较多。*乡有自治区级贫困村3个(现合并为1个行政村),享受低保待遇的243户,共245人,收入870元以下的646户,2760余人。二、*乡党委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探索与实践1、以基层组织建设和稳定工作为主线,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和政治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和稳定工作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没有坚实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安定祥和的社会政治环境,构建和谐农村根本就无从谈起。为此,乡党委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五项措施,抓好基层组织巩固工作:一是加强乡党政班子自身建设,对班子成员合理分工,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集体智慧,集体研究,集思广益、集体决定,同时,从强化干部宗旨意识和提高乡党政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及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角度入手,实行科级领导干部月初制定工作计划、月末评审制度,以推进各项工作和各项制度的落实力度;二是配齐配强村级班子,针对工作力量薄弱的泽日甫村、*村、潘碱坎村、麻增坎村四个行政村,采取调查、走访、座谈、民主评测等方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为上述四个村配备了支部副书记,同时从机关选派得力骨干分派到全乡7个行政村担当党建联系员,使行政村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各项工作迅速有了起色;三是狠抓学习制度落实,通过学习武装乡村干部头脑,提高乡村干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四是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作用,通过农民党员挖掘和总结民智民力,把农民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推动基层组织决策上台阶、上水平;五是转变干部作用,要求乡村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了解掌握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今年以来,共为群众解决热难点问题31件,办好事办实事17件。同时,乡党委还以平安建设为契机,层层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继续巩固“十户一联”群防群治体系,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并有效发挥宗教人士这一特殊社会平台的作用,利用宗教人士向群众宣传移风易俗及科学技术等,努力营创安定祥和的社会政治环境。2、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经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乡党委在结合乡情实际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三大基地”,利用基地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万亩西甜瓜早熟基地。根据全乡水资源匮乏的实际,树“军彩基地”为龙头,实施“龙头带基地、基地带书记、书记带党员、党员带农户”工程。目前,全乡设施农业发展面积已达1780亩,农民上交设施农业发展保证金已达32万元;二是打造文化旅游基地。以*大峡谷旅游开发为契机,结合麻扎村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积极引导、鼓励周边群众参与旅游业开发及发展饮食服务行业,并两次组织农民赴喀什、和田等地观摩学习经验。目前,在大峡谷景区周边已建成农家坊民情风情游1家,经营民族特色餐饮20余家;三是建设节水农业发展基地。按照县委、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大力宣传推广低压管道及膜下滴灌节水措施,仅20*年以来,全乡完成低压管道铺设31公里,膜下滴灌745亩。此外,乡党委还成立科技推广普及队伍,定期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或现场实践培训。同时,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开展了3期农民工岗前就业培训班,培训农民工131人,并大力协调本地种植大户使用本乡剩余劳动力。今年以来,已外输内转劳动力2920人次。3、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机制保障。乡党委把“三级联创”做为农村工作的总抓手,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干部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及《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近三年来,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15期,培训党员干部790人次,并实施“双培”工程,三年来共培养乡村两级后备干部47人,发展党员128人,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建立了《农村党员设岗定责管理办法》等系列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着力把党员干部建设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以此不断推动“三级联创”工作深入开展。同时,建立健全了《*乡行政村民主管理制度》、《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民主日”活动制度》等农村基层组织民主管理机制,要求行政村“两委”班子认真做好村务财务公开,对村级组织实行规范化管理,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对村级重大事务进行民主决策,并取得了实际效果。4、以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为契机,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铺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基础。抗震安居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为了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完成好县委分配的抗震安居建设任务,乡党委一方面多方协调,为建房农民解决资金及建房材料上的困难,一方面组织农村党员义务帮扶建房农户,解决建房农民用工难和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乡党委还结合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大力整治脏乱差的农村环境。仅今年以来,完成了8个村民小组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改造,修建乡村道路31公里,在村组周围植树1131亩,并且完成了*村建房新址的整体规划和道路建设,使建房新址初显新农村风貌。5、以化解矛盾为着力点,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打牢群众基础。*乡群众上访曾经十分频繁,党群干群关系一度极为紧张,为了转化党群干群关系,转变群众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乡党委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一是乡党政领导干部主动到基层调查矛盾和了解群众的热难点问题,并竭力解决。如协调石油公司在苏巴什村建立加油站,解决了苏巴什村民加油难的问题,化解了*村油地索赔纠纷等,仅今年以来,乡党政班子通过主动深入基层了解并解决群众热难点问题27件;二是加强信访接待工作,如解决了遗留长达七年之久的潘碱坎村村民薛培吉的借款问题;三是认真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窘迫问题,一方面是在重大节日前解决困难群众的过节难问题,一方面是动员机关、站所、教师及广大党员对贫困户进行捐助或给予智力上的扶持;四是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如开办农民工岗前就业培训班,组织有致富意识的部分农民外出观摩学习经验、下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单,并开展农民培训班。2005年至今,共培训农民5710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群众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解放。三、影响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及形成原因。1、三种资源的缺乏首当其冲的是水资源的极度匮乏,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最明显的制约瓶颈。*乡地下水位下降十分明显,突出表现在*乡下游行政村。据测算,地下水位以每年7---12米的速度下降,局部地带甚至达15米以上。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迅猛,部分村组几乎连年打井和更新,不仅造成农民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农民负担的增多,更严重的是随着新井不断多,水量却越来越少。因此,*下游行政村尤其是潘碱坎村濒临着水资源断绝的实际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计问题,更给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带来了直接阻力。其次是农村人才资源的短缺。由于*乡生活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干部多不安心在乡工作,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也不愿意回乡,纷纷奔向城市择业。据统计,全乡每年至少有40名以上大中专毕业生,但截止目前,留在农村的大中专毕业生及退伍军人仅有39名,而且有的已娶妻生子,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村生活,失去了理想信念。同时本地一些稍有致富技能的人也选择外出务工创收。由于农村留不住人才,选人用人大多属于“瘸子里选将军”,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无奈。第三是土地资源的缺乏。土地是农民的生命线,但*乡人均只有亩耕地,在*村人均只有亩耕地,在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科技含量较低的情况下,人均占有耕地少直接影响着农牧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2、干部能力普遍较低一是大多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习惯于行政命令,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工作方式方法局限于思维定势,不善于抓住工作重点,不善于抓住问题本质,因此虽忙得不可开交,但多属疲于应付,工作局面却始终维持旧面貌;二是部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不高。习惯于安于现状,习惯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上缺乏应有的激情和热情,缺乏扎实的工作作风。有的干部虽然有工作能力但却不愿释放,有的则处于“拨一下动一下,不拨就不动”的工作状态。就其本质上来说还是没有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机关、站所干部文化程度虽然较高,但所学专业大多跟农村工作有出入,实际工作能力距服务“三农”,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四是村组干部工作能力普遍不高。在调查中统计,有80%以上基层干部感觉工作不好干,太累太苦却没有工作成绩,有近20%的村组干部感觉难以应付农村工作。在全乡127名村组干部中,有致富能力的仅有12名,具备“双带”能力的村组干部只有3名。3、农牧民思想观念保守主要体现:一是农牧民观念落后保守。如一些维吾尔族群众一天要做五次“乃玛孜”,把对幸福的追求依托在“真主”身上,而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一些贫困户不珍惜乡党委、政府联系的务工机会,私自逃走或酗酒、赌博,造成不良影响;二是由于素质偏低和观念的狭隘,农牧民接受新知识、新科技速度十分缓慢,有些农民甚至对新事物、新技术存在排斥心理。如*乡农民水资源缺乏已十分苦恼,但在乡党委、政府宣传上级党组织优惠政策和推广膜下滴灌等节水设施时,多数农牧民不接受、不支持,不愿交纳只需要承担小部分的节水设施建设资金;三是部分农民缺乏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如一些农民群众间发生纠纷,宁愿采用争吵斗殴的方式,也不愿用法律武器,有的甚至造成人员伤亡。4、民主政治建设滞后一是行政村“两委”关系协调不顺,如个别村支部事无巨细都要干预,使村委会发挥不了作用。个别村“两委”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相互拆台,遇到矛盾和问题相互推诿扯皮;二是村民的自治意识十分淡泊,占80%以上的群众对村组重大开支不知情,40%以上的农牧民党员没有参与村内重大事务商讨和研究,一些村组干部直接保管理财小组印章,随需随用,使理财小组职能作用得不到发挥,从而造成村组财务管理混乱,引起群众不满;三是村务公开不规范,不细致,而且群众最为关心的自然村财务开支没有纳入村务公开范畴。5、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主要体现:一是行政村集体经济积累较为薄弱。对“五个一”工程,多数行政村仅落实了一块地,个别村甚至连一块地都没有。农村税费改革后,行政村主要收入来源掐断,村组干部工资单纯依靠转移支付拨付,在全乡7个行政村中,只有苏巴什村集体经济积累突破5万元,其余行政村集体经济积累都不高,甚至还有个别“空壳村”存在。因集体经济积累薄弱,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存在“无钱办事”的问题;二是农民增收空间十分有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不前。受农业用水紧张,农产品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幅度非常小,有的甚至出现负增收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