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沟通的那些事儿参与式、讨论式、分享式话题:1、什么是有效沟通2、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3、不同情境的沟通技巧4、不同性格、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技巧话题一:什么是有效沟通?沟通的三大要素:目的、内容、方法沟通的最终目标: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增进了解,消除误会传递情感,建立友谊提高默契,达成目标话题一:什么是有效沟通?沟通的内容:教育理念的引领;家长关注的热点;幼儿的情况;家园之间的误会沟通的方法: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直接沟通间接沟通重视非语言沟通:肢体语言氛围语言沟通的原则:基于平等的交流基于共同目标的行动基于有针对性的需要话题一:什么是有效沟通?话题一:什么是有效沟通?有效沟通的技巧:谨慎地选择话题.注意切入话题的角度谈孩子缺点时要注意方式倾听有时比说话更重要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孩子既要体现专业水平又要避免频繁使用专用术语。话题二: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案例一:•新学年开始了,李老师担任中班班主任,她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新的班级工作中。可是不久她就接到家长反映她对孩子要求严格、厉害,说孩子怕她不喜欢她,这让李老师感到很郁闷。开学以来,孩子在园生活得好好的,与家长的沟通也没问题,那么这些意见从哪里来的呢?原来问题就出在与个别家长的交流过程中。班里有三个孩子自理能力差,还要老师喂饭。而中班幼儿的发展目标是学习使用筷子且能自己吃饭。于是,开学之初李老师就按照发展目标来要求这三位孩子,并跟这三个孩子的家长说在家里不要惯着孩子不要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些话虽然在理,但这些家长认为还真是去年小班的老师和蔼可亲,孩子们喜欢,现在因为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自己吃饭,都不想上幼儿园了。孩子不喜欢新老师,那以后在新班级能快乐吗?话题二: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优先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注重言谈举止、衣着等外在形象•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并非包装的结果•发挥“日久见人心”的作用•最初的教育行为不要太过急切•通过家长培养师生感情话题二: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案例二:•苗苗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他,其家长也对老师的印象很好。可是,这种良好的感觉因为一件事而烟消云散。苗苗在户外活动时把牙碰掉了,老师赶紧带孩子去了医院,并同时通知了家长,并诉说了从事发到目前的整个过程。苗苗妈妈来了不但一脸的不高兴,还责问老师为什么不阻止孩子相撞。老师与家长交谈了很长时间,但家长始终不接受老师的道歉。面对家长的态度,老师感到非常伤心:自己平时很喜欢孩子,经常给孩子锻炼发展的机会,而这一件事却前功尽弃,使家长全盘否决了自己对孩子平时的关心和爱护。话题二: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近因效应---第一印象形成以后,对其产生了相应的态度与期望,如果近期发生的事情与最初的判断和期望相反,家长更易注重孩子眼前的情况,从而形成近因效应。•与家长沟通时注意语句排列的顺序(例:平常应注意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应该没有问题吧!尽管你平时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尽管……,不过还是要尽量……)•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互相补位•善始善终地做好保教与家长工作•放松心态面对不良影响•同事之间相互帮助与家长沟通话题二: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案例三:•京京比较淘气,也很任性,做了错事不知道害怕,对老师的批评也无所谓。常在班里影像老师的教育活动和小朋友的游戏。教师把情况反映给京京妈妈,最初京京妈妈承认自己的儿子确实难以管教,不停地给老师道歉,可是京京几乎每天都会给老师制造一个麻烦,于是老师不停地向家长反映反映情况。时间久了,京京妈妈除了说“给老师添麻烦了”,就不再谈孩子的事情了。京京的爸爸也不怎么听孩子的事迹,总是说“回去我好好收拾他,他在幼儿园淘气你们就揍他”教师说:“我们可不能打孩子。”渐渐地,教师发现与家长没什么可交流的了,京京的情况也是一层不变,怎么办呢?话题二: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超限效应---过度交流适得其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一句名言:“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宜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宜的东西。”•从人的倾听时间限度确定沟通持续的时间•从人的肢体语言判断沟通收场的时机•从说话转为对话使沟通成为双向交流•从多个角度反映孩子的成长与变化话题二: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案例四:•徐老师被家长告到园长那儿了,原因是他要求家长购买芦荟驱蚊霜。徐老师感觉很委屈,说自己并未要求家长都买,只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使用效果不错才向家长推荐的。•投射效应---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对自己的经验不要过度自信•对家长的建议要适度•一视同仁对待所有家长•发生误会多做换位思考话题二: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案例五:•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学校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他以欣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潜能”的学生名单告知相关教师。8个月后他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他们的成绩都有了显著的进步,而且他们的情感更加积极了,性格更为开朗了,求知欲望更强了。实际上,罗森塔尔提供的名单是随机抽取的,但是因为教师得到了权威专家的暗示,于是对名单上的学生充满信心,并通过多种渠道向这些学生传达老师的信任与期望,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在行动上也不知不觉更加努力。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期望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肯定、信任、期待、心理暗示话题二: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用期望鼓舞家长•敏感地觉察家长渴望得到鼓舞的心理需求•倾听和肯定家长已经付出的努力•在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上给与支持和帮助•不要总是盯着家长的教育误区话题三:与家长电话沟通的技巧情景模拟:家长打来电话,询问事情•思考:•1、遇到家长所问之事自己知晓,应如何与家长沟通?•2、家长所问之事自己不知情,该怎样处理?话题三:与家长电话沟通的技巧•礼貌的问候和主动的自报家门•要微笑着打电话•接打电话时要体态规范•通话完毕,要请对方先挂机•不要让铃声响得太久•注意打电话去的时间•电话交流中要积极应答•善始善终,保持礼貌•主动承担,不推诿话题四:与家长当面交流的技巧•讨论交流: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你遇到过怎样的难题?(举例描述)•沟通缺位(忽视沟通、过度自卑、过度自信)•沟通越位(距离越位、话题越位、权限越位)•沟通到位的三个目标:理解、信任、合作(案例:妞妞事件)•与家长沟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与家长之间从相互理解到彼此信任再到携手合作,是教师在沟通中应该遵循的普遍规律。话题四:与家长当面交流的技巧•一般模式:•●耐心听完家长的问题(倾听建立信任感)•●确认核心问题(确认家长的需求,“家长,您是想了解……吧?”)•●根据问题和幼儿的在园真实情况进行沟通(在讲表现时先讲孩子的优点,再委婉提出不足。不要将孩子做横向对比,只做纵向对比,即使提到别的孩子也尽量不要提到具体的名字,尊重和保护孩子的隐私)•●在家长愿意配合的情况下提出合理的建议•●跟踪方案进行情况,及时反馈、沟通话题四:与家长当面交流的技巧•遇到情绪激动的家长:任何时刻微笑很重要,耐心倾听,不卑不亢•可以借鉴商业中心接待投诉的方法•低位坐下•反馈式倾听,并记笔记•重复对方的话•转换场地•认真处理•引导并规范家长行为完善保障机制(争取先机、全程负责)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敏感多疑型•攀比好胜型•孩子气型•容易冲动型•不识大体型•钻牛角尖型•包办代替型•崇尚孩子自由型•过度关注孩子型•缺乏威信型•过度表扬型•过度批评型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敏感多疑型---•案例--•沟通重点:提醒并开导,取得家长的信任,营造轻松交流的氛围•用渐进策略温暖家长的心•开导家长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事物•指导家长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给家长示范帮助孩子放松的方法•提醒家长不要连续不断地追问孩子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积怨型---•案例--滚雪球•沟通重点:以持续的关怀和真诚,帮助他们重建对教师的信任•告诉家长抚慰孩子但又不过度关注•引导家长在孩子面前保持冷静•教师的道歉后的持续和跟进关注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攀比好强型---•案例--过生日•沟通重点:肯定他们对孩子的积极带动作用,同时帮助他们克服攀比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喜欢模仿与比较的心理•号召家长共建朴实平易的班风班貌•提醒家长不要流露攀比好强的言行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容易冲动型---•案例--头花•沟通重点:冷静对待,善于调查和解释事实,避免激化矛盾•平时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宽容家长的偏执言行,及时征求家长的具体意见•借孩子之力平息家长的冲动情绪•与孩子的另一位家长坦诚交流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孩子气型---•案例--聊•沟通重点:唤醒角色意识•与祖辈家长沟通,请他们帮助年轻父母成长•班级举行“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使命”专题交流活动•与孩子沟通,请他们激励爸爸妈妈学习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不识大体型---•案例--床位•沟通重点:帮助家长消除顾虑、学会换位思考•直接拒绝与暂缓之计相结合•了解并帮助家长打消顾虑,用严谨的保教工作让家长放心•通过孩子引导家长识大体•教师平时待人处事要公平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钻牛角尖型---•案例--•沟通重点:注意倾听,并及时补充和澄清知识点•听家长的描述,梳理关键知识点•勤于利用周边资源,提高专业沟通能力•把向家长推荐的教育方法理论化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崇尚孩子自由型---•案例--•沟通重点:帮助他们辩证地把握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引导家长相互尊重,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与家长就事论事,避免在抽象观念上争论•指导家长与孩子建立起权威型的亲子关系•与家长通读一本书,放松地讨论读书心得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过度关注孩子型---•案例--•沟通重点:帮助他们理解适度关注才是对孩子有利的关注•向家长阐述幼儿教师关注孩子的特点•培养孩子乐于为他人喝彩、乐于助人的品质•正面鼓励孩子,不要一味地哄劝孩子•不助长孩子争抢好胜、唯我独尊的心理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包办代替型---•沟通重点:帮助他们树立相信孩子的力量•鼓励孩子动手做,宽容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经常启发孩子试一试、想一想•家长做一半,为孩子留一半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缺乏威信型---•沟通重点:意识到日常言行对树立威信的影响•帮助家长意识到有威信才有教育•为家长建立威信出谋划策•对孩子讲诚信,许诺要量力而行•柔中带刚地执行已经确定的规则•严厉的惩罚不能带来真正的威信•别让孩子“吃掉”家长的威信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过度表扬孩子型---•沟通重点:帮助家长把握正确的表扬方法•表扬要具体,不宜空洞的泛泛而谈•表扬要针对孩子的努力,不宜随意夸大其词•以精神鼓励为主,不宜总是物质奖励•小心迁就和妥协是对孩子所犯错误的无言支持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过度批评孩子型---•沟通重点:帮助家长了解过度批评的隐患,把握正确的批评方法•家长在批评孩子前先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温和而坚定、严肃而不严厉的态度要求孩子•调整与孩子交流的语气与句式•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以批评和惩罚为辅话题五: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护短型---•案例--•沟通重点:对孩子加强正面引导,同时避免家长的逆反心理•用木桶原理向家长传播全面发展孩子的理念•照顾家长的好面子心里,委婉地教育孩子•避免家长产生教师在告状的心理•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基于知识又超越知识的实践智慧,愿我们的老师能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积累更多创新、有效、科学的沟通方法,成为受幼儿和家长欢迎、有尊严并享受工作乐趣的幼儿教师!•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