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范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范例《感篱门秋夜会晓迎寒》是以北宋被游牧民族攻陷、中原被占领、两帝被俘、南宋皇帝建都的历史为背景写成的。以下是网友在小学语文中设计的三个优秀教案的精选,“有种秋夜篱笆门将破晓迎寒流的感觉”。希望能帮到你!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品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陆游写的这首爱国诗。★背诵和默写课文。★在拓展阅读中体会陆游的诚挚的爱国情怀。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习过程一、诵读全书,感悟诗语音韵美。师(板书:秋)秋在许多文人的眼中是凄凉的,伤感的。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板书:陆游)面对秋夜(板书:夜)迎着习习凉风,他伤感(板书:感)什么呢?我们来学他写的一首诗,拿出本子,和老师一起把课题完整地写下来。师:凭感觉,你认为这个题目该怎么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出现了好几种停顿的读法,到底哪一种恰当呢?我们理解了这个题目的意思就知道了。我们看,这个“晓”指什么?生:“晓”是指天亮的意思。师:整个题目呢?生:秋天的后半夜,将要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师:把题目的意思自由讲一讲。(全体学生练讲诗题目的意思)师:根据题目的意思,我们可以再来读一读课题。生:(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我们学古诗离不开一个“读”字,请同学们放开嗓子读课文,多读几遍,读准没个字音,把这首诗读顺口为止。生:(自由朗读)师:(大屏幕显示诗)我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诗。师: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抄一抄。抄写完后再自己读一读,读到背诵出为止。生:(抄生字,并且背诵。)师:(巡视)老师发现有好多同学都已经背诵出来了。少儿好记性,咱们是应该趁这大好时光多背诵一些诗词名句。我们一起背一遍。二、理解诗意,领悟诗语精练美。师:读了好多遍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吗?咱们可以借助书上重点词语的解释(板书:释)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解释。生:(自由读)师:我们可以尝试着把自己从诗中读到的画面说一说。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师:谁能把第三句的画面说清楚。(发现有几位学生举手,指一名学生上讲台说)生:“在金兵统治地区的人民受尽了折磨,眼泪都哭干了。”师:难句攻克了,其他几句表达起来应该不会有大问题,谁会?生:三万里长的黄河浩浩荡荡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西岳华山直插云霄与天连在了一起。可惜这大好河山落到了金人手中。在金兵统治下的人民受尽了折磨,眼泪都哭干了,他们盼望南宋王朝的军队来解救他们。可是等了一年又一年,终于失望了。师:说得真有水平!有些词语很有画面感,比如:“浩浩荡荡、直插云霄”等三、拓展画面,领悟诗中表达情。师:一首诗的画面和仅是短短的几句话就能蕴涵?不是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又是怎样的情景啊!课件(音乐画面)介绍背景:(解说词)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开封,第二年4月初一,金兵俘虏了皇帝和后妃、皇女以及其他皇亲国戚共三千人北去。大量皇室用品和所藏的书籍全部搜罗一空,北宋政权灭亡。5月,宋高宗称帝,建都杭州历称为南宋。祖国的一半土地被金兵占领,沦陷区的老百姓在金兵的_躏下受尽了折磨。而皇室却在杭州花天酒地。有诗写道: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朝廷对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签定屈辱的条约:①南宋世世代代称臣于金;②东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中间唐邓两州都属于金国;③每年向金交纳银25万两,绢25万匹。陆游生活在这样屈辱的年代,怎能不心如刀割!带着此情、此恨,我们读读这首诗。师:南望王师又一年,盼了多少年啊!他天天盼,日日盼,52岁时,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大屏幕显示,配有插图)关山月1177年陆游52岁作中原干戈古已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累痕。干戈:战争岂:难道逆:叛逆者师:从52岁盼到61岁,他写下了这样的诗作的(引读)(大屏幕显示,配有插图,学生朗读)书愤1186年陆游62岁作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气如山:气壮山河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瓜洲渡、大散关:分别指地名。师:盼啊,盼啊,盼到了67岁,终于病倒在床,在诗中这样写道:(大屏幕显示,配有插图,学生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192年陆游67岁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恩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尚:还戍:守卫轮台:边疆夜阑:夜深人静的时候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师:秋风习习,夜不能寐,恨青山落入他人之手。陆游望穿双眼,盼到了68岁,(大屏幕显示,配有插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193年陆游68岁作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学生一起有感情地读完全诗)师:盼到了86岁,还是没有看到祖国统一啊,他死不瞑目呀,忧愤之极伤心地留下了千古流诵的诗篇,带着生前的恨不见中原的愤恨与世长辞。(大屏幕显示,配有插图,学生朗读)示儿1121陆游86岁作死去远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我们就选择其中一是首诗背诵下来。(学生自由背诵后汇报背诵的情况)师:长眠在地下的陆游一定还在盼望中原的统一。陆游死后66年,也就是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课件显示)俘虏了南宋皇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陆游的子孙虽然看到了九州一统,可那是元人统治下的中原统一,而不是陆游希望的南宋王朝统治下的九州大统,他的子孙在家祭的时如何像祖先哀告呢?假如陆游地下有知,又该是何等的感慨呢?我们再来读一读今天所学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用悲凉、高亢的情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带着这份悲愤,我们把这首诗刻在我们的作业本上。或抄写或默写。四、总结全诗,激发研究兴趣。师:大家也许还不知道,陆游写诗60年,一生创作了一万多首诗,其中爱国诗就占了近80%。师:课外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哪些学习活动呢?生:收集陆游的爱国诗。生:开展陆游诗的朗诵会。生:编写有关陆游的研究报告,如“生平介绍、所处年代,诗歌归类”等等。师:你很有创意,是一个研究型的人才。生:陆游诗配上简笔画。生:·····师:期盼着你们的研究成果尽快与大家见面。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泪遗民苦盼忧国忧民关于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范文相关文章:1.2.3.4.5.6.7.8.9.10.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品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透过诗句感受诗中的情感、解读诗人的情怀。我们以往的逐字逐句的理解,只能将古诗的韵味淡化和肢解。我们力求透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景的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中跟随着教者,回到历史,咀嚼诗文,走进诗人的心灵,将与文字的对话提升为与诗人的对话。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诗人陆游及当时历史背景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影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诗人,他就是宋朝的诗人——陆游。对于这位诗人,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汇报资料)师小结:1127年,陆游3岁时,家乡中原被金兵所占,他从小就饱受战事之苦,但他天生聪慧,自幼好学不倦,12岁就能作诗文。青年时他便才华横溢。乱世中,他曾经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他也曾在为父母官时,不畏强权,救百姓于水火。但由于朝廷的昏庸,陆游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1192年,68岁的陆游罢官隐居阴山老家已经四年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没有让老人的心平静下来,诗人感慨良多,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板书课题)二、解题指生读题目,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师:这个深秋的夜晚,心头的煎熬使诗人久久不能入睡,将晓时分,诗人步出篱门,凉风袭来,更增添了诗人心中的惆怅,诗人仰天长啸,向沦陷区的父老发出了慨然一叹,写下了这首千古佳句。(课件出示)三、读诗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认真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准诗的节奏。(学生自由读)2、指生读。、3、师范读。(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4、指导学生再读。5、小结:每一首古诗中,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段情、都有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示的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品读、感受、体会。四、体会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结合书下的注释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们合作着学,动笔写一写,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诗中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学古诗后汇报:(一)体会“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1、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汇报(前两句)。2、你从这句诗中的哪里体会到了华山之高?(摩,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摩”是我们本课的生字,千万记住下面是手字。你从这个字悟出什么呢?(师板书这个字。)3、学生汇报,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的画面再说一说。师:黄河真的有三万里那么长,华山真的有五千仞那么高吗?这样写诗人是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生回答)4、师:这是古诗中常见的写法,是一种夸张的方法,也是一种虚指,所谓的虚指的方法就是在数字的运用上不确切,但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特点,虚指会比使用实际数字更有感染力。(你知道哪些诗句中也运用了这样的虚指的手法呢?)5、这首诗当中,这种虚指方法的运用,让黄河与华山的豪迈气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你们看:(放图片),师:这就是浩浩荡荡的母亲河-黄河,这是奇峰峭壁、高耸入云的华山,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还有浩淼的长江,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壮美如画的庐山瀑布,高峰林立的武当山,美如仙境的清明上河园,风光旖旎的西湖,这众多的名山大川织就了中华的锦绣河山。同学们,看到这些你想发自内心地说点什么呢?6、谁能不慨叹这河山的壮美呢!(板书:壮美河山)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读出心中的赞美,读出黄河和华山的气势。(课件出示前两句)7、指导读:请在脑中想象着画面去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闭上眼睛读、带着动作读,(1)、学生自由练读。(2)、指2名同学读。(3)齐读。试想在这样的风景如画的家园中生活,该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但是诗中向我们展示的南宋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继续汇报:透过诗句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接着汇报。(简单说出后两句诗的意思。)(“遗民”指的谁?“王师”又是谁?)2、怎样的苦难生活让家园被占的遗民们把眼泪都要流干呢?孩子们,请你们想象一下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你们的想象都是历史的再现,老师收集到了相关的影像资料,让我们跟随相关的资料,共同目睹那段惨痛的历史。(放课件)你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说)3、本应幸福的生活却被金人的铁蹄践踏,中原的河山依旧,却已不再有往日的风采。(板书:已不再)有的只是黄河在悲泣,华山在哭诉,人民在苦苦挣扎,那一声声惨烈的哭声,让我们看到老百姓们的心里在流血,眼里在流泪。这是怎样的泪呢?(痛苦……的泪)4、此时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看这句诗“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个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苦盼王师)从1127年到1192年,这六十五年中的每一天,诗人和中原地区的人们都在艰难的企盼中度日如年。但是一年过去了,人们的土地被霸占,牲畜被掠走,壮年人惨死在金人的铁蹄下,丝毫没有王师要来的消息,真可谓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十年过去了,孩子饿死在母亲的怀里,无数的人骨肉分离、流离失所,仍不见王师的踪迹,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整整六十五年过去了,陆游已经由一个3岁的孩童,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真是望眼欲穿啊!王师却始终没有到来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