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交流,架设沟通心灵的桥梁当代中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耳闻目睹的各种事件,网络媒体的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地袭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成长过程中,他们要时时面临各种诱惑和困惑。面对家庭中、学校里、社会上发生的诸多事件和出现的种种现象,他们有太多的不解和迷惘,甚至有不少同学觉得对自己都越来越陌生。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在班级工作中,班会和个别谈话无疑是针对共性和个性情况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在有些时候,对有些学生,我们很难深入到他们的内心去,洞察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其中原因很多:或者是老师谈话的背景方式不够合适,使学生对老师缺乏足够的信任;或者涉及个人隐私,学生不便当面向老师吐露;或者心怀顾虑,怕实话实说老师会对自己产生别的看法;或者事关某个同学或老师,不愿公开……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情况使班主任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脉搏,给对症下药、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情感教育带来了障碍,增加了难度。针对上述情况,在班级工作和学生教育中,我采取了书信交流的方式,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就是借鉴某些杂志开辟“信箱”专栏的做法,在班内悬挂一个师生交流簿,充分利用书信的长处,弥补当面谈话式交流和教育的不足。这样,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成长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一些隐秘的不便直接向老师面谈的事情,对身边一些人和事的看法,对任课老师甚至对班主任本人的意见都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因为这种方式避免了当面谈话的弊端和可能带来的尴尬,而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署名还是匿名,不必有什么忌讳或顾虑,学生往往能够敞开心扉,袒露真实的内心世界。每每用笔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我都会有一种打破心灵隔阂,打开学生心锁的感觉,感受到一种心贴心交流的愉悦。同时个性的问题往往又能反映出一定的共性,这就对我把准脉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提供了参考。我曾带过的2006级10班,高一阶段是个普通文科班,管理还算比较顺手。在高二阶段转成文科艺术班,学生有原班级的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来自另外几个文科班。组建之初,学生状态涣散,问题学生层出不穷。部分同学我行我素,个性张扬,对学校和班级管理产生抵触情绪,班级秩序在转轨时期一度产生很大波动,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我加大管理力度,频频开班会,找学生谈心。但是,花了不小的代价,学生却并不买账。班会上你讲你的,学生各忙各的,不难看出,学生的表情是心不在焉的,眼神是满怀疑虑的,内心是不以为然的;找学生谈心,一些学生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若即若离,吞吞吐吐。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真心换不来学生的真情,直到有一个面临劝退的调皮学生给我写了一封长达6页的长信,我才如梦方醒。在信中,他坦诚相见,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吐露无遗。他说,他和身边的一些同学一样,感觉前途渺茫,对升学几乎不抱什么希望,即使能通过转学艺术勉强考上个三流的大学,也没有什么意思;他已经厌倦了学校生活,早就不想呆在学校了,唯一留恋的就是他的女友,女友希望他在学校好好表现,劝他能够完成高中学业;他要争口气,考上美术学院深造,将来搞服装设计。从这封没有心理设防的信中,我感知了学生复杂而又单纯的内心世界。我提笔在信的末尾写道:“谢谢你对老师说了这么多真心话,你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孩子,只是你的一些所作所为给老师和家长造成一些误解。老师真诚希望你从现在开始,从一言一行开始,做一个崭新的自我,用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关注你的人喜欢你的人为你高兴。只要认准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你会令人刮目相看!相信在未来收获的季节里,你一定会硕果累累。”就这么一次交流,将一个在边缘线上游走的学生拉了回来。以后这个学生拆除了心灵的围墙,在我面前敞开了心扉,无话不谈——包括他的女友。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他的专业成绩扶摇直上,进步惊人。而这封看似个性的信件,开启了我和学生书信交流的大门。让我从更深的层面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把准了更多学生的脉搏,使教育更有针对性。还有一个非常聪明又极有个性,以调皮闻名全级的学生在交流簿上这样写道:“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等长大后才发现世界拯救不了我……虽然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但我可以拯救我自己!”我在全班读了这封信,这句话被许多学生奉为经典,铭记在心。这个学生也由此走上了正道,并最终学业有成。虽然这一级我没能带到高三,但直到毕业之后,好多学生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包括两个因家庭缘故辍学提前闯荡社会的学生。而我,则从此养成与学生书信交流的良好习惯。几年来,我所管理的班级,一些敏感问题、棘手问题如学生早恋、心理障碍、同学矛盾、师生误会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化解,学生更加积极向上,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师生交流书信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沟通心灵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