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沟通(PPT117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人际关系沟通观察行为小国寡民的社会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观察行为有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双重性,他与经济人是相对的。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老聃的“小国寡民”思想只是一个梦幻。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单独一个人过一生。观察行为隔离实验美国心理学家S.沙赫特作过这样的实验。他以每小时十五美元的酬金聘人到一个小房间里去住。这个小房间里没有报纸、电话和信件,也不让其他人进去,甚至连被试身上的钱包也不让带。总之,这个小房间与外界隔绝。最后有五人应征参加实验。其中一个人在小房间里只呆了两个小时,三个人呆了两天,一个人呆了八天,这个人说:“如果再让我在里面呆一分钟,我就要发疯了。”1995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探险家蒙塔尔只身下到一个200米深的洞穴,独自生活一年。洞穴里设施完备,有足够的食物,有卧室,卫生间甚至一个小小的植物园,但没有人事纠葛。蒙塔尔的人生哲学一年后,当他出来,体重减轻了21公斤,脸色苍白,反应迟钝,弱不禁风,大脑混沌,情绪低落,说话结巴,很多词汇都忘了,与原先的他判若两人。蒙塔尔说:过了这一年我才知道,人只有与人在一起时,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过去,我喜欢安静,常倾向于独处;现在,我宁可选择热闹,而不要孤寂。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的奥秘: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人之所以互相仇视,是因为他们之间害怕;他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们之间互相不了解;他们之所以互相不了解,是因为他们互相不能交流;他们之所以不能互相交流,是因为彼此隔离。因此,接触、对话、交流这些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是优化社会心理环境的绝妙良药。人际吸引的秘密•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的积极态度与喜爱情感。•人与人之间彼此注意、欣赏、倾慕,并进而彼此接近以建立感情关系的历程。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所谓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作为个体的人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交往媒介而与他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是“关系”事物。•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类型一:按照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分1.不可选择型人际关系主要由血缘和其他社会因素决定的,比如父子关系。2.可选择型人际关系是指按交际主体选择交际对象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类型二:按照人际关系连接的纽带分1.血缘关系2.地缘关系3.业缘关系4.趣缘关系缘由性社会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趣缘关系家庭关系家族关系氏族关系邻里关系老乡关系社区关系城乡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主客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战友关系朋友关系情爱关系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类型三:按人际关系的心理倾向性分1.主从型人际关系2.合作型人际关系3.竞争型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类型四:按人际关系的目的性质分1.情感性关系2.工具性关系3.混合性关系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类型五:根据人际关系所属的群体特征分1.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2.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类型六:就人际关系的所属领域分1.经济关系2.政治关系3.法律关系4.伦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类型七:按照人际关系的性质分1.和谐的人际关系2.对立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理论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爱因斯坦说他自己的创造性思想中80%来自于和别人交谈的时候。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理论马斯洛(Aaslow,A.H.)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即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不可缺失性的需要,否则,将使人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28个问题,每个问题做“是”(打√)或“非”(打×)两种回答。请你根究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答案没有对错之分: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3.4.与异性交往太少。()5.对连续不断地会谈感到困难。()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7.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10.极易受窘。()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知在。()14.15.总是尽力是别人赏识自己。()16.暗自思慕异性。()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20.瞧不起异性。()21.不能专注地倾听。()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倾诉。()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24.被异性瞧不起。()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各样意见、看法。()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相处。()计分方法:打“√”的给1分,打“×”的给0分如果你得到的总分是0-8分之间,那么说明你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你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你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也都喜欢你,你们相处得不错。而且,你能够从与朋友相处中,得到乐趣。你的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的,你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比较好。一句话,你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多的好感与赞同。如果你得到的总分是9-14分之间,那么,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你的人缘很一般,换句话说,你和朋友的关系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在一种起伏波动之中。如果你得到的总分是15-28分之间,那就表明你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你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得障碍。你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得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人际交往理论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从动态的角度说,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亦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理论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生存的需要避免寂寞获得赞同的需要社会比较或获得确认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人际交往理论—人际行为三维理论舒兹(1958)提出了人际行为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需要,只是有些人表现得明显些,有些人表现不明显而已。三个维度:发展性,背景性,历史性人际交往理论—人际行为三维理论假设一:人际关系的模式大致可以通过3种人际需要,即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来加以解释。在舒兹看来,人际需要就是个体要求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一种满意的关系。假设二:人际关系存在连续性和相对继承性。人际交往理论—人际行为三维理论假设三:人际关系的相容性。1.互换(interchenge)的相容,指两个人在三种需要上所表达和希望的行为总和相等,便产生最大限度的相容,尽管双方在某一需要范围内可能有不相容处,但总和上相等或相近,因而还是相容的。其不相容的程度决定于总和上的差别度。总和差别大,具体不相容也就越严重。2.发动的(original)相容,指一个人常有意使自己的表现去和另一个人发生互补。如某人见到对方希望拥有领导地位,就表现出顺从或愿受控制的行为。3.交互的(reciprocal)相容,指双方都在某种需要上表现与对方一致,如对方需要沟通,另一方也表现出渴望沟通;一方不想交谈,另一方也正合对方的意而终止谈话。总之,双方的需要与愿望表现出尽可能的相符。舒茨认为,一个人如果同对方在相容性上有差异,他就会去同更相容的另一个人接近,从而彼此感到满意或喜欢。人际交往理论—人际行为三维理论假设四:涉及群体发展。群体的形成、发展要经历沟通、控制与爱三个阶段,即通过沟通,每一个体都要抉择是否要留在该群体;而后过渡到责任与权力的分配,确定谁当领导者;最后要出现情绪整合或情感加深等现象。在群体瓦解时,这三者则会向相反方向变化,先是情绪依恋性被破坏,随后支配关系松驰或瘫痪,最后是众人纷纷脱离群体。人际交往理论—交换理论人际交往理论—交换理论第一是成功命题。这是就个人的全部行动而言的。人的行动与动物有着相似的地方,他要遵循报酬原则。第二个是刺激命题。在过去的某个时间里.如果某一特定的刺激或者一组刺激的出现会给某人的行动带来某种报酬或奖励。第三个是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对一个人来说越有价值,他就可能选择此种行为.人际交往理论—交换理论第四个是剥夺——满足命题。也就是获得的报酬和奖励遵循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第五个是攻击——赞同命题。这个命题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当某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期望的报酬或者他得到了料想不及的惩罚时,他将被激怒并越有可能采取攻击性行为,而这种行为可以发泄他的不满情绪,因而对他来说有价值。其二。当某人的行动获得了他所期望的报酬,特别是报酬比预期的还要大,或者他的错误行动没有受到预想中的惩罚,他都会非常高兴,继续做得到报酬的行动或者避免错误行为的再度发生。人际交往理论—人际网络理论借助网络图形来分析人际交往和人机关系的理论。人际交往理论—人际网络理论分析人际网络的原则:互相选择多表明人际关系较好,单方选择多表明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散乱而没有核心人物的网络表明组织松散,网络中呈现小集团而小集团间缺少互选表明组织处于分裂状态。人际交往理论—角色理论“角色”一词最先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戏剧舞台上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及其行为模式。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在其剧本《皆大欢喜》中写道:“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进口与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人际交往理论—角色理论社会角色是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规定了人的社会行为,类似于脚本规定了演员的行为。人的社会角色是人在一定社会背景中所处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角色理论是关于人的态度与行为怎样为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及社会角色期望所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是试图按照人们所处的地位或身份去解释人的行为并揭示其中规律的研究领域。包括结构角色理论和过程角色理论以及两者的相互融合。人际交往理论—角色理论角色的特性:1、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社会客观赋于的。(客观性)2、每个角色都有其互补的角色存在,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对应性)3、在一个社会中,也不可能存在对同一社会角色会有不同的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单一性)4、要经过角色的学习过程才能获得。(学习性)人际交往理论—角色理论演员1阿里巴巴创始人2企业家1央视著名主持人2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3记者人际交往理论—角色理论角色的确定1、要回答:“我是谁?”2、角色确定的有效性: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被别人承认。(需经过长期的努力)角色不确定的几种情况:(1)不能胜任角色(能力不够)(2)未能承担合适的角色。“大材小用”、“此才彼用”(3)选择了不当的角色。老乡、朋友、同学、官与民。人际交往理论—角色理论角色的要素(一)角色权利角色扮演者在履行角色义务后应当得到的物质和精神报酬。如工资、奖金、福利、实物等属于物质报酬,表扬、荣誉、称号等属于精神报酬。(二)角色义务角色义务是角色扮演者应尽的社会责任。角色义务包括角色扮演者“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两个方面。(三)角色规范角色规范是指角色扮演者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或准则。人际交往理论—角色理论角色冲突,指在

1 / 1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