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工程概述一、工程概况成都市南部副中心科技创业中心项目位于成都市天府大道西侧与武候大道交汇200m处,总用地面积约为295000m2,总建筑面积为378932m2,地上建筑基底面积39889m2。项目为群体建筑,由1-10号共10幢建筑组成,地下1-2层,地上最高15层,主要结构型式为框架剪力墙及框架结构,基础拟采用筏板基础和独立基础。6、8号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设1~2层地下室,底层地下室地坪标高分别为-9.30m(相对绝对标高482.500m)、-5.30m(相对绝对标高482.050m)。二、设计依据①《成都市南部副中心科技创业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②6、8号楼《一、二地下室平面布置图》③《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④《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⑤《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⑥《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范》(CECS96:97);⑦《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⑧《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三、工程地质条件㈠、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形较为平坦。6号楼勘探点地面绝对标高为491.39~492.38m,相对高差为0.99m;8号楼勘探点地面绝对标高为492.23~492.60m,相对高差为0.37m。地貌单元属于岷江水系Ⅱ级阶地。㈡、地层结构勘察揭露的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上更新统-2-冲、洪积层及白垩系灌口组泥岩组成。现根据其野外特征将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上至下描述如下:①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杂色,松散,稍湿。揭露厚度0.30~1.00m,主要在1、3号楼局部位置分布。素填土:灰褐~褐灰色,松散~稍密,稍湿。揭露厚度0.50~3.40m。全场地分布。②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粘土:褐黄色~灰褐色。全场地分布。根据其含水状态,可将其分成2个亚层:粘土:可塑状,层厚0.5-2.1m。粘土:硬塑~坚硬,层厚0.8-3.2m。粉质粘土:褐黄-灰黄色,可塑~坚硬,含铁锰质氧化物,裂隙较发育。层厚0.3-4.8m。全场地分布,1号楼局部孔位缺失。粉土:浅黄~黄灰色,中密~密实,稍湿。场地零星分布,揭露厚度0.20~4.00m。粉砂:灰黄~黄灰色,松散,稍湿。揭露厚度为0.20~2.90m。中砂:灰黄~黄灰色,松散,湿~饱和。揭露厚度为0.30~4.30m,以薄层状和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层中。卵石:黄灰~灰黄色,湿~饱和。卵石成分以岩浆岩为主,少量沉积岩,强风化~中等风化,一般粒径3~5cm,最大粒径22cm,充填约40%~5%中砂和圆砾。1~8号楼顶板约30cm夹少量粘性土,10号楼表层约1m夹粘性土,卵石强风化。全场地分布,卵石层顶板埋深及标高详下表。6、8号楼卵石层顶板埋深及绝对标高一览表建筑物编号卵石层顶板埋深(m)卵石层顶板绝对标高(m)41-11-256232-12-2-3-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6号楼5.38.06.7483.64486.45484.728号楼6.08.06.8484.33486.43485.39根据其密实程度及N120动探击数,将其划分为三个亚层:稍密卵石:层位不连续,呈薄层尖灭或透镜体状分布。全场地零星分布。卵石含量50%~60%,N120击数标准值为5.3击。中密卵石:层位较连续,局部呈透镜体分布。卵石含量60%~70%,N120击数标准值为8.0击。密实卵石:层位较连续稳定。卵石含量70%~95%,N120击数标准值为14.3击。③白垩系灌口组泥岩(K2g)泥岩:紫红~灰白色,以粘土矿物组成为主,层面夹薄层石膏矿物。勘察期间揭露各栋单体建筑泥岩顶板埋深及绝对标高详见下表。6、8号楼泥岩顶板埋深及绝对标高一览表建筑物编号泥岩顶板埋深(m)泥岩顶板绝对标高(m)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6号楼14.216.014.96475.96477.57476.838号楼15.016.715.63475.74477.34476.78㈢、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微具承压性。赋存于砂、卵石层中。粘土、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粉土、粉砂为弱透水层,大气降水、河水为主要补给源。勘察期间测得其各栋建筑静止水位埋深详见下表。6、8号楼静止水位一览表建筑物编号静止水位埋深(m)静止水位绝对标高(m)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6号楼6.407.526.73484.72485.01484.858号楼7.467.807.56484.71484.94484.86根据本次勘察抽水试验成果,同时,结合成都地区已有其它工程降水经验,建议本场地砂卵石土渗透系数K值为20m/d。水质分析结果判定场地内的地下水均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7-17-27-3-4-构中钢筋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第二章降水方案一、降水方案的选择降水工程是指利用水文地质学原理,通过降水设计和降水施工,排除地表水体或降低地层中的滞水、潜水、承压水、基岩水、岩溶水等地下水的水位,满足建设工程的降水深度和时间要求,并对工程环境无危害性要求。建设工程降水的技术方法有明排、真空点井、管井等。几十年来成都地区降水设计、施工的经验证明,在成都地区采用管井法降水,是比较科学、经济、合理、安全的。因此,本工程拟采用管井法降水。二、降水方案与工程环境由于该工程地处市区,周边已有建筑、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如果降水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不当,有可能造成以下后果:1、地面下沉、塌陷、淘空、地裂;2、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开裂、位移、沉降变形;3、基坑边坡失稳,产生流沙、流土、管渗、潜蚀。为了防止本次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危害,本降水方案采取以下措施来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1、明确降水井井位与周边环境的关系。2、增加滤料填塞厚度,减少含砂量。3、增加降水井深度,以便从较深的地层取水,减小对建筑物、地下管网的危害。4、减小单井抽水强度,减少影响范围。三、降水设计计算㈠降水计算基本参数1、降水面积:为了不影响基坑护壁施工和基础施工,降水井均匀布置在基础边线以外3.00米,三个场地降水范围面积分别约为:132×72m2和130×120m2。-5-2、降水深度:要求降至自然地坪以下15.00m(绝对标高:477.50左右)。3、地下水静止水位:ho=6.50米。4、含水层厚度:HO≧9.50米,渗透系数20m/d。5、水位降深值:SW=5.00米。6、渗透系数:由地勘资料及实践经验,渗透系数K=20.00m/d。㈡井数确定计算公式1、设施引用半径ro=γ(γ=1.12)2、设施引用影响半径R1=2So+ro3、设计井径dw=0.56米rw=0.28米4、基坑涌水量Q总=5、干扰井出水量Q干=其中:N为井数。6、降深值验算公式水头值HA=降深值SA=Ho-HA7、群井干扰抽水的有效疏干率a=Q干/Q总×100%㈢基坑总涌水量计算1、基坑引用半径ro=75.04米2、设施引用影响半径R1=278.14米-6-3、基坑涌水量每栋楼单独施工时,排水量为3500~4000m3/d,两栋楼同时施工时,地下水总排水量约为5500m3/d。㈣降水井布置及数量距基坑开挖边线2m外,沿基坑周边布井19口,井间距约35.0m),位置详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图号:3-1)。㈤井深的确定1、井深的确定公式降水井深度:Hw=Hw1+Hw2+Hw3+Hw42、最大允许进水渗透速度选用阿里托夫斯基公式:VC=603=186.43(m/d)3、最小滤水井管长度(Lmin)Lmin≥Q干/(2π.rw.VC)=2.70米4、井点深度确定降水井深度:Hw=Hw1+Hw2+Hw3+Hw4=地下水位+井内水位+滤水管长度+沉砂管长度=6.50+10.00+2.70+0.00=19.20m考虑到井管均为2.50米/根,故井深确定为20.0米。㈥抽水设备的确定考虑24小时抽水,故单井出水量为Q干/24=36.66吨/小时,加上扬程损失,至少需要40.00吨/小时的潜水泵。根据以上计算,确定水泵型号为200Qj40-20型潜水电泵。四、降水井结构与技术要求:①降水井采用内径为300mm的钢筋混凝土井管。②井结构为:降水井上部12.50米井壁管,下部7.50米滤水管。③成井时要求井孔应圆整垂直,井管焊接牢固,安装垂直。④填砾规格5--20mm砾石。-7-⑤洗井采用活塞和空压机联合洗井,确保成井质量,达到出水含砂率小于1:10000,以保证抽水设备正常运行。五、降水井施工工艺⑴测量放线:根据基础轴线并按我公司《降水井平面布置图》测放出各井位。⑵成孔:钻机就位安装好后,核对井位,确认无误后,人工开挖0.5m深,埋好护壁管,管径700mm,护壁管埋设完毕后开始钻进成孔,采用泥浆护壁,保持孔内泥浆高度,防止垮孔。孔深达到设计深度后终孔。⑶吊装井管:经现场技术负责人验收合格后,用抽筒清孔,吊装井管。做到井管之间焊接牢固、安装垂直。⑷填砾:在井管外填入规格10~15mm砾石滤料,填至距地面2m左右,洗井完毕后填入粘土封井。⑸洗井:采用空压机、活塞联合洗井,每井活塞洗井不少于两次,每次提拉活塞不少于2小时,空压机洗井不少于2个台班,以确保洗井质量,达到出水含砂率少于1/10000要求。六、质量保证措施每台钻机施工由工程技术人员、技工、普工组成质量管理小组,从施工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成孔钻进时,由工程技术人员及当班技工随时检查孔斜钻头尺寸,以保证控制孔斜在0.5%以内。降水井施工安装井管时由工程技术人员用吊线法检测井管安装的垂直度;洗井时,每班技工应作洗井记录,工程技术人员随时抽查监督,保证洗井时间,满足含砂量不大于1/10000,满足出水量不低于邻近井的出水量,以保证抽水设备正常运行及井的正常使用时间最终满足基坑开挖的需要。第三章护壁方案一、工程特点-8-1、场地环境场地地处成都三环路外,6、8号楼主要为原农民耕地。2、工程难点场地东部区域为拟建4、5号楼,必须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确保不对周边拟建建筑施工造成影响。二、护壁方案的选择为了保证基坑开挖后已有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不致于因为基坑四周土体变形而受到破坏,在选择护壁方案时,应对各种护壁方式对变形控制作出分析,在基坑安全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理的护壁方案。目前成都地区基坑支护经常采用的护壁方式有人工挖孔桩、机械钻孔灌注桩、锚拉桩和喷锚护壁。人工挖孔桩、机械钻孔灌注桩、锚拉桩护壁最突出的缺点是造价高,工期长,降水难度大。喷锚护壁是近年才进入城市建筑深基坑边坡支护的施工工艺,是采用锚杆加钢筋混凝土挡土板的支护结构,它是靠充分利用土层自身强度,并通过压力灌浆,使土体成为整个支护体系的一部分,与锚杆、喷射面板组成的柔性支护体系,从而达到控制变形的目的。经过我院多项工程实践证明它是一种造价较低、施工进度较快,安全性、稳定性也较好的护壁方法;施工中与土方开挖交叉进行,不单独占用工期。喷锚支护必须充分考虑到周边建筑基础形式、地下管线、电线等因素,否则在锚杆成孔施工时很可能会对这些地下设施造成损害。另外,该方法必须与基坑土方开挖工作同期进行,交叉作业,工期影响因素多。但是,这些问题皆可以通过良好的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和施工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而得到解决。在综合考虑造价、进度及施工安全保证的前提下,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喷锚护壁。三、基坑护壁计算㈠计算参数选择1、岩土体力学参数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并结合我院的施工经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采用如下表: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9-层号岩土名称重度γ(kN/m3)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o(M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φ(°)承载力特征值fak(kPa)粘土19.06.0/2010140粘土19.59.0/3020220粉质粘土19.08.04020180粉土18.57.0/2518150粉砂18.06.5/1522110中砂18.07.0//25120稍密卵石21.0/21.0/35360中密卵石2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