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激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动机与激励组织行为学本章教学目的:理解自我意识的本质与机能教学重点:1.社会动机概述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3.第三节成就动机4.第四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前苏联的动机系统理论需要和动机(1)一、需要和动机1.需要=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2.动机=需要+目标动机(motivation)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3.动机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为活动性(activity)。个人怀有某种动机之后,能对其行为发出推动作用,表现为对其行为的发动,加强、维持,直至中止。另一为选择性(selectivity)。具有某种动机的个人,其行为总是指向于某一目的而忽视其他方面,使其行为表现为明显的选择性。第一节社会动机概述(2)二、人类需要动机系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1.人类需要动机系统的矛盾性——人有三个脑——人顾虑重重(动机斗争)人总是同时有不止一种需要,并且这些需要经常是矛盾的。(例如,人即困又饿,即想成功,又想轻松愉快)2.复杂性表现——掩饰性-无意识性三、动机激发过程(3)需要未满足挫折和紧张未满足的需要紧张(驱力)寻求目标朝向目标的行为满足需要紧张降低(驱力消失)新的需要产生图2-1激励的一般过程THEGALLUPORGANIZATIONPRINCETON7激励的神经化学机制——人体内部的自我奖赏机制现代科学发现人体正常和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叫脑啡呔(又称内源性吗啡,吗啡与之结构非常相信似),是一种生理作用极为广泛的神经介质(神经末梢分泌的化学物质),它能够带来身心快乐的,这种快乐融汇在消化系统、内分沁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甚至神经系统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通过睡眠、进食、运动等一切有益于人体生存健康的活动进行补充,并产生奖赏效应——快感,形成一种完美的自我调节机制。同时这种生理上的奖赏效应不会很强烈,因为人除了有吗啡系统外,还有抗吗啡系统与之相对应。在生理状态下,内源性吗啡的释放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吗啡系统在奖赏了正常生理活动后,就会减少释放,准备下一次的“奖赏”,而抗吗啡系统能够保证吗啡系统不会过分活跃,在生理状态下,吗啡和抗吗啡系统总是保持相对平衡。THEGALLUPORGANIZATIONPRINCETON8激励的神经化学机制——人体内部的自我奖赏机制需要缺失状态需要满足状态脑啡肽脑啡肽时间轴满足感(不满足感)是一种对变化的知觉需要缺失状态最不快乐和最大的快乐努力(意愿和行为)绩效能力奖励和惩罚的显著性目标和期望需要和驱力+-缺勤和流动承诺结果(奖励和惩罚)公平感和认知满意度图2-6激励模型的关键环节:努力(意愿和行为)绩效能力奖励和惩罚的显著性目标和期望需要和驱力+-缺勤和流动承诺结果(奖励和惩罚)公平感和认知满意度图2-6激励模型的关键环节:图2-7激励施与影响和干预的环节的关键点:绩效结果满意度努力环节4结果-满意度环节2努力-绩效环节1需要-努力施与影响和干预的环节环节3绩效-结果需要早期:科学管理霍桑实验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管理需求理论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公平理论组织行为矫正理论激励理论研究激励研究的关键点:认知理论满意度结果努力绩效环节3结果-满意度环节2努力-绩效环节1需要-努力施与影响和干预的环节环节4绩效-结果图2-8激励模型与激励理论的联系绩效能力5.显著性个人需要适时性2.目标和期望可接受性具体的挑战性一贯的4.公平结果公平程序公平1.需要和驱力图2-10动机研究模型+-缺勤和流动承诺3.成果绩效与结果相连反馈满意度努力(意愿和行为)THEGALLUPORGANIZATIONPRINCETON14第一节社会动机概述(2)二、人类需要动机系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1.人类需要动机系统的矛盾性——人有三个脑——人顾虑重重(动机斗争)人总是同时有不止一种需要,并且这些需要经常是矛盾的。(例如,人即困又饿,即想成功,又想轻松愉快)2.复杂性表现——掩饰性-无意识性第一节社会动机概述(4)四、动机与活动效率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law),认为两者呈曲线相关,即高动机或低动机与低水平活动联系,而中等动机水平与高活动效率相关。第二节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1)一、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1.内在动机内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是指人们对于活动本身感兴趣,活动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与报酬,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2.外在动机外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不是由对于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而产生的动力,而是由活动以外的刺激对人们诱发出来的推动力。个体获得成功的方式来源于不同的动机,莱维特(Leavitt,1983)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个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三种不同的取向:1.内在取向模式内在取向模式(intrinsic-directstyle)是由内在动机所激发出来的行为,人们喜欢任务的要求和挑战,把他们的活动与自身内在的优秀标准进行比较。2.竞争取向模式竞争取向模式(competitive-directstyle)是由外在动机所激发出来的行为。人们把自己与他人或他人的成就加以比较。这类人不仅想成功,而且想胜过他人。对有些人来说,竞争是完成任务的不可缺少的方面。3.权力取向模式权力取向模式(power-directstyle)显然也是由外在动机所激发出来的行为。人们试图控制别人,或控制其他资源、环境,以完成任务。这类人在工作中常把任务的一部分分派给他人完成,但同时保持着控制权,操纵整个环境。第二节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1)二、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关系——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之间,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相互排斥作用。“在五花八门的外部强制中,任何一种外部强制命令都会损害内在动机”(Bem,1972;Kelley,1973)。关于外在动机影响内在动机的研究以美国心理学家狄西为代表。狄西通过一系列研究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理论(Deci,1975,1980,1991)。他认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并不是简单相加的问题,而高度的外在动机会妨碍高度的内在动机。在有些情况下,对一个由内在动机引起的行为给以奖励,会由此而削弱内在动机。他用自己已有研究来证实这一观点。第二节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1)实验是让被试做一种非常有趣的解谜游戏,对其中一半被试给以外部奖励(钱),另一半被试则无任何报酬。不久以后,要全部被试作自由选择,是继续做解谜游戏,还是做其他事情,实验者观察被试在这项由内在动机引起的活动上所花费时间的长短。狄西发现,给了钱的被试在解谜游戏中所花的时间比不给钱的被试少,这就表示,由于加强了外在动机(付钱),他们的内在动机被削弱了。狄西指出,如果一个人本身对某项活动很感兴趣,随即又受到外部奖励时,就很可能把本来认为内在动机引起的活动看作为外在动机引起的活动。第二节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1)三、内在动机与创造性近年来,许多心理学家进一步从心理机制上来解释内在动机的作用。西蒙(方展画译,1987)指出,动机最主要的功能是控制注意活动,动机愈是集中于获得活动本身内在的本质,人们对于环境中同那种与活动兴趣无关的东西就会愈少去注意,人们必然会离开某些外部目标,将其注意力指向工作中的重要方面。由外在动机推动的行为,狭隘地指向于现实所强加的外部目标,不管那种目标是得到一种奖赏、谈定一个期限、还是得到一位旁观者的赞同,或者从某专家那里获得一个肯定的评价。然而为了产生一种创造性的反应,又常常必须暂时地“离开”觉察到的目标,将注意指向工作和环境中的主要方面。若是一心一意地追求一个外部目标,就不可能探索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第二节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1)另一学者西克塞林米哈利(方展画译,1987)确切地描绘了在强烈的内在动机下对工作聚精会神的极端状态,“一种对知觉场的收缩”,一种对手头工作的全力以赴。他认为人的注意力是十分有限的,一个受外界推动的人把他们有限的注意引向偶然性,并且为实现这种偶然性而奋进。结果,这种人将比受内部兴趣推动的人要更不可能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工作员关键的地方。总之,外在动机将会减少探究、思索以及创造力的发挥。布鲁纳(Bruner,1959)不赞成奖优制度,认为奖优制度充满着竞争,学生在竞争中冲锋陷阵,可能会取得成绩,但也可能产生消极因素,使学生过分看重考试成绩的分数,从而束缚了创造力的发挥。四、影响内在动机的因素狄西提出了高度的外在动机会削弱高度的内在动机的观点之后,进一步提出了削弱或增强内在动机的主客观因素,要点如下:第二节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1)(一)成就动机的定义默瑞是最早有系统地提出成就需求这个概念的学者。他将成就需要界定为“个体为完成困难的工作;为操弄,控制,或组织事物、人或思想;为尽快独立地做好;为克服障碍而达到高的标准;为超越自己:为超越且胜过别人;以及为使得个人的才能透过成功的学习而增进自我尊重的一种欲望”(Murray,1938)。简单的说,默瑞认为成就需要是指个人想要尽快地且尽可能地把事情做好的一种欲望(desire)或倾向(tendency),这么做并不是要争取地位,而仅仅是想要做好这件事情。他们希望得到外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不过分重视个人的名利,但当名利能表示事业的成功时,他们也会去追求。第三节成就动机(1)1.他们往往愿意接受具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任务这就是说,对于太难或太容易的任务是不愿意去做的,如果任务太难则成功的把握不大,不必去冒险,即使取得成功也是靠运气。具有强烈成就动机的人总是企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成功,而不愿碰运气,他们估计任务太难无法完成时,总是拒绝接受。2.他们非常想知道自己活动的成果因为成就动机高的人,他们的抱负水平也高,而自己的抱负水平可以随着活动目标的实现或任务的完成与否自行调节。如果自己活动的成果达到自己预期的设想,就会进一步提出更高的抱负水平,尝试去做更为困难的工作。如果未完成任务或遭到了失败,就坚持下去。这说明他们的应变能力很强。(二)高成就动机者的共同特征3.他们常常以旺盛的精力,采用新的方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成就动机高的人不愿意墨守陈规,采取简单重复的方法去完成任务。传统心理学的效果律认为,个体在某件事情上获得成功,就会反复做同样的事情。这条定律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是起作用的,而对于高成就动机者来说,成功不一定会重复做同样的事,因为他们一心要想把工作做得更好。由此可见,他们更有冒险性与创造性。4.他们对自己作出的决定高度负责任成就动机高的人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接受任务的,一旦接受了任务,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去实现目标。这说明他们具有责任心。5.他们选择他人合作共事时,往往选那些有能力的人由于成就动机强烈,一心要做出成绩,他们愿意与有能力的人一起合作。再说,由于他们本身有很高的抱负水平,对于他人的要求也高,那些能力较差的人自然不被其看中,否则,就不能提高工作效率。这说明他们在处理人事关系上也是精明的。(二)高成就动机者的共同特征(三)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麦克利兰指出,成就动机是在一定的社会气氛下形成的。他认为,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形成了成就动机的气氛,将有利于青少年儿童成就动机的提高(McClelland,1953)。正因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具有上述一系列良好特征,因此,他们是心理健康者,他们的生活内容丰富而充实,工作主动积极,生气勃勃,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他们有事业心、进取心,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思维活动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都强,富有竞争意识,自信心强,敢于承担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并力求做好。在当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突飞猛进、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国家需要有一大批立志为实现祖国现代化、为加快祖国建设而贡献力量的高成就动机者。第三节成就动机(1)(三)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麦克利兰指出,成就动机是在一定的社会气氛下形成的。他认为,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形成了成就动机的气氛,将有利于青少年儿童成就动机的提高(McClelland,1953)。正因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具有上述一系列良好特征,因此,他们是心理健康者,他们的生活内容丰富而充实,工作主动积极,生气勃勃,精力充沛,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