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组层次分析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群组层次分析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研究作者:张小莉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参考文献(50条)1.杨光微软的赌注:找到最优秀的人2000(01)2.HI彼得德鲁克.刘毓玲21世纪的管理挑战20003.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20014.时巨涛.马新建.孙虹组织行为学20035.王重鸣管理心理学20006.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19977.张芸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48.秦寿康.梁达宏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20039.尹卫红空间经济数学方法(讲义)200210.弗朗西斯·赫瑞比.郑晓明管理知识员工200011.张雷JYD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512.HerbertFSchantzKnowledgeworker'sguidetoworkflowanalysisinanintegrateddigitalenvironment200013.BerryWHRIScanimproveperformance,empowerandmotivate'knowledgeWorker'1993(20)14.GordonEdwardETheKnowledgeWorker1997(08)15.FutureWork(1994)199816.张望军.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科研管理2001(6)17.ShapiroJCConsequencesofthePsychologicalContractfortheEmploymentRelationship:ALargeScaleSurvey2000(07)18.BeckezGSInvestmentinHumanCapital:ATheoreticalAnalysis1962(zk)19.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199920.曾艳基于需求特征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321.KohnWhyincentiveplanscannotwork199322.林良标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学位论文]硕士200423.张体勤.丁容贵.于涛论动态知识团队的管理[期刊论文]-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1(7)24.KayM·NelsonKnowledgeworkermotivationaninitialtheoryandmodel2001(45)25.吉雷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226.王胜华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理论分析与机制设计[学位论文]硕士200327.吴必达成功企业如何管人200028.吴叔平.虞俊健股权激励实务--企业长期激励与约束系统解决方案200129.潘泽江.张春瀛试论知识型员工的减压策略[期刊论文]-集团经济研究2005(14)30.段常瑞知识型员工的新管理策略[期刊论文]-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9)31.肖华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制度安排与策略选择[期刊论文]-冶金经济与管理2005(3)32.魏国华.邢戈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探讨[期刊论文]-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1)33.敬春菊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200334.吴艳丽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X公司员工激励策略分析及建议[学位论文]硕士200235.曾学文.夏洪胜基于模糊理论的企业知识型员工综合考核[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4)36.窦晓庆知识型员工综合测评方法的探讨[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2002(2)37.赵曙明.沈群红知识企业与知识管理200038.刘光明企业文化200139.GaryDesslerHumanResourceManagement200140.孙建海尔的人力资源200141.杨旭华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34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事务199843.胡祖光年薪制方案的难点所在--应用型--代理理论研究200044.陈力.鲁若愚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分享机制2001(11)45.鲁若愚.陈力基于知识分享与合作创新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6)46.李志.梁建春企业青年员工的需要特征与激励的研究[期刊论文]-青年研究2002(1)47.弗朗西斯.赫瑞比.郑小明管理知识员工200048.赵曙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国际比较研究200149.周海燕.潘留栓分享型激励与高科技企业的激励机制创新[期刊论文]-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50.蔡世锋.蔡曾清企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期刊论文]-当代财经2003(11)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孙志鹏知识型员工工作生活质量之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2007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指出:知识是后资本主义时代中最有价值的资源。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知识资源的竞争,那些拥有这一资源并创造这一资源的知识型员工逐渐地从广大劳动者中脱颖而出,愈加受到企业的重视。如何吸引知识型员工、留住知识型员工、激励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当今管理学界最为迫切的问题。然而,知识型员工的教育经历、经济地位、工作特点以及在整个生长经历中环境赋予他们的独特的群体特征都将影响他们的需求结构,他们的需求特点已经和普通体力劳动者截然不同。他们拥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对工作任务本身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对薪资福利和工作环境的要求更为丰富;他们常常以团队作业的形式服务于组织,因而更渴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流畅的沟通渠道;他们的工作要求他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他们需要宽松的组织环境来孕育创新灵感;他们希望能够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凡此种种,使得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也随之变得千头万绪,往往令企业领导者们顾此失彼。因此,必须先理清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结构,再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出关键所在。而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ofWorkLife,QWL)理论正是这样一种从全局出发去衡量与员工工作有关的所有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它既包括员工主观的感受,也包括客观的组织环境的质量,它所强调的不是如何攫取员工的价值为组织牟利,而是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组织和高工作生活质量的员工并存的双赢局面。本研究采取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知识型员工QWL的结构做了系统的研究。详细回顾了以前学者们的相关理论,并论证了QWL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重要性,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生活质量需求的影响因素做了简要探讨,而后在此基础上运用AHP法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生活质量需求的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各维度、各指标的权重及排序,并发现知识型员工对个别维度和指标的偏好因某些个人属不同而呈现差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在文献研究部分:首先,回顾了知识型员工理论的相关研究。介绍了知识型工作的定义、分类,并对知识型工作与体力劳动型工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把学者们对知识型员工的定义进行了汇总,综合后提出了本研究对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之后对一些学者对知识型员工的分类做了回顾,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知识型员工在组织内的角色的类别。最后对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关于知识型员工特性的理论做了回顾。其次,对QWL理论进行了回顾。探讨了QWL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前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和在实践领域中一些企业做出的改善员工QWL的具体措施。简要叙述了QWL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分别从“体验视角”、“价值视角”和“过程视角”回顾了一些学者和组织对QWL涵义的研究。总结了学者们关于QWL结构的研究。介绍了一些学者对QWL所做的相关研究,包括调查员工QWL结构,各种因素对QWL的影响等。在理论探讨部分。首先阐述了QWL对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管理指标的影响,包括QWL与知识型员工工作胜任力的关系、QWL对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QWL与知识型员工组织承诺的提高作用、QWL对知识型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等并相应地列举了一些学者的相关调查。其次分别从财产占有角度、工作认知角度、工作特点角度论证了知识型员工多样化的需求结构是QWL理论引入的重要性所在。再次对知识型员工QWL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属性,也包括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年龄等个人属性,同时列举了一些学者相关的调查,由此引出实证研究的必要性。在实证研究部分。首先根据文献回顾中对各位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对他们所涉及的QWL指标进行频率统计,选取频率较高的20个指标作为调查指标.再根据这些各个指标的特性将其归为:工作任务、生存发展、组织环境、心理、对外影响五个维度,由此建立QWL结构体系。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的思想设计问卷,并通过网络(http://.my3q.com/home2/179/nuanhu404/45062.phtml)和纸质问卷的方式请受访者对QWL各维度以及各维度指标的两两比较进行打分。再次,运用MicrosoftExcel2007对上述得到的分值进行处理构建QWL各维度及各维度指标的成对比较矩阵,之后运用MATLABR2007a对这些矩阵进行处理得出权重及排序。本研究主要观点:1.提高知识型员工QWL将给他们带来较高的胜任感知引发较强工作动机从而带来高绩效表现,高的绩效表现又进而促进知识型员工增强自信心为将来的工作产生较高的胜任感,形成良性循环;而QWL的降低则会给知识型员工带来工作倦怠感,从而促使其缺乏胜任自信,因而带来较低的绩效表现,而较低的绩效表现又促使其进一步丧失自信从而在将来的工作中带来较低的胜任感,形成恶性循环。2.知识型员工QWL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这一指标,而在工作中获得高满意度的知识型员工群体更倾向于认同组织文化,从而增强组织凝聚力,在组织内部出现良好的团队协作局面与和谐的上下级关系。3.知识型员工QWL的提高将同时使其产生较高的组织承诺,进而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同时知识型员工的离职率、缺勤率明显下降,使企业能够留住关键性人才。4.提高知识型员工QWL将同时促使其保持较高的工作投入,为组织奉献更多的价值。5.知识型员工个人属性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能够影响其QWL的需求。6.知识型员工社会属性包括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能够影响其QWL的需求。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1.运用QWL理论衡量知识型员工需求结构。2.运用文献频率统计的方法构建QWL指标结构体系。3.提出“QWL双循环影响模型”。4.运用霍夫施泰德文化差异测量理论论证了文化对知识型员工QWL的影响。5.通过实证调查与分析得出知识型员工各维度权重及排序以及各指标的权重及排序。6.实证研究发现:已婚知识型员工对工作对家庭影响这一指标的重视度明显高于未婚知识型员工、女性的心理需求明显高于男性、专业技术人员对工作任务维度的偏好和对专业相关性这一指标的重视程度相较其他角色的知识型员工要高。而年龄、学历、收入三项个人属性与知识型员工QWL需求偏好无明显差异。2.学位论文张颖知识型员工动态绩效测评系统2007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对于知识型企业而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知识型企业间的竞争较传统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管理进入全球化和知识化阶段,知识管理成为管理的主题,知识型企业成为管理的主要对象。知识是知识型企业最关键、最主要的资源。而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的载体,所以对知识型企业的关注,就离不开对知识型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关注和研究。对于知识型企业,传统的企业员工绩效测评系统日益受到挑战。知识型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绩效测评系统迫切需要在传统企业员工绩效测评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型员工及其工作的特点进行重新构建。本文进行知识型员工绩效测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知识型员工绩效,通过分析中国现有知识型员工绩效测评现状,利用现代科学相关理论方法,尝试建立一套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可操作、具有较好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的知识型员工绩效测评系统。本文首先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分析,提出了一套全面反映知识型员工绩效的测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对指标的设计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和层次分析法,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