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闵行区骨干班主任培训—家校联系前奏两个负效应案例2情景1:反思:一、家访的礼仪(一)选好时间,预约前往(1)家访要有时间观念,要选择比较恰当的时间,不能搞“突然袭击”。时间的选择上最好是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节假日前夕,利用对方比较空闲的时间,例如晚上7点30分到8点也许是家访的较好时机。但注意,要尽量避开对方的用餐时间。3(2)家访要提前预约,以免因家长未准备好或另有其他事而陷入尴尬境地。如果因事情紧急或无法预约而作了“不速之客”,则应在相见时道出事情的原委,表示自己的歉意,求得家长的理解。否则,家长可能会反感你的突然来访,因为你有可能打乱了他们原订的工作或生活的安排。小品中老师没有事先预约,和学生家长原有的安排有冲突,令家长陷入了尴尬的局面,而且见面时也没有很委婉的说明理由,这种行为本身是不可取的。(3)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小品中的李老师用了两个多小时,而且一开始的话题和家访的内容、目的联系性不大,占用了很多时间,这是不恰当的。(二)注重仪容、行为庄重大方1、家访注意仪容仪表。服装要朴素、大方(比如,穿着衣服的颜色不要太花哨,样式不要太前卫,不要太暴露,如,女老师不要穿吊带衫,也不要穿西装短裤,超短裙等,穿戴的首饰也不要太夸张,如,耳环很大很长等,给家长的感觉不像老师)。要尽量展示出一个老师的端庄,文雅,同时也是对家长的尊重和礼貌。小品中的李老师穿着时尚,佩带首饰也较为夸张,显然不适合。42、家访时老师行为要庄重大方。(1)小品中老师进门前,使劲地敲门极不礼貌。应当先轻声敲门或按门铃。如果主人询问,应通报自己的姓名,身份,不能只是回答“我”。切忌擅自推门直闯。(2)小品中老师在进门后没有脱鞋、脱帽,换鞋就坐到了沙发上并翘起二郎腿,极不礼貌。可以在家访时随身携带好鞋套,以备使用。夏天家访男老师不穿短裤;冬天进屋应脱下帽子,大衣和围巾,并切忌说冷,以免引起主人的误会。主人请你入座时,应道声“谢谢”,不可以见座位就坐。(3)小品中的老师按照自己的喜好,对于家长送上的茶水挑三拣四,非常没有礼貌。当主人上茶水时,应礼貌地欠身双手相接,并致谢。如茶水太烫,切忌将茶水用边吹边喝,喝茶时应慢慢品饮,不要一饮而尽,也不要啜出声响。(4)到学生家中,切忌不要乱翻乱动,这也是对主人不尊重的表现。像小品中的李老师在客厅中随意走动、翻看杂志、询问物品多少钱等行为都是不可取的。(5)家访切忌挑三拣四地说人家的不足,这样会直接伤害主人的自尊心,产生不好的家访效果。(6)告辞时应向家长的友好、热情等给以适当的肯定,并说一些“打扰了”、“添麻烦了”、“谢谢了”之类的话语。5情景2《谁动了家长的自尊》反思一:前期的不当1、当教师发现学生的不恰当行为时,应尽量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留一份尊严给孩子,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引导和教育孩子小品中的老师没有做到这一点。2、小品中老师当着孩子的面强行叫家长来校。3、班主任尽量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打电话,尽量避免在对方繁忙的时候打扰,以免引起对方不悦。小品中班主任打电话的场合显然不妥。4、打电话时态度要诚恳亲切,绝不可像小品中那样“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对待家长。5、小品中电话拨通后,要对家长进行恰当得体的称呼。班主任直呼“。。家长吗?”,改成“是。。妈妈吧!”显然更亲切一些。6、小品中直述孩子的不足,给家长带来紧张感和不悦。参考:下午放学后,班主任王老师抓起了电话筒:“是。。妈妈吧!,“我是王老师,您现在能给我点时间吗?”“不要着急,没什么大的事情,最近孩子成绩有点退步,我想和您共同分析一下原因。我想,如果可以,你什么时候抽空来一下学校我们交流一下孩子的情况好吗?”6(三)用语要合理,避免责难(1)家访不等于告状。小品中的李老师开门见山就数落孩子在学习上的不足,还用了一下诸如“孩子在学校成绩一塌糊涂”、“光他的分数就拉掉我们班平均分好几分”这样的话语,这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和家长谈话时一定要恳切真诚,采用商量口吻,不用“命令式”“批斗式”,让家长感受到来访老师的诚意,在不便正面表达本意时,应采用委婉的语气侧面表述。如家访时我们可以从表扬孩子的优点着手,打开说话局面。(2)语言表述要委婉,以免伤害家长的自尊。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4)用语切忌“居高临下。小品中的李老师与家长交流中显然是从“指导者”的身份来指点家长:你应该怎么做,你必须怎么做。其实,在对一些成绩较差或问题学生进行家访时,切记不要象老师批评学生一样对家长劈头盖脸的一通训斥。这会招致家长的反感,使家访产生反作用。要体现对家长的尊敬,应该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出现,与家长共同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家长和学生感觉到你不是来“兴师问罪”、“落井下石”的,而是“探病送药”、“雪中送炭”的。(四)高压线:暗示有偿家教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7反思二:迎访的注意事项1、家长进门时,老师应起身主动与家长握手并及时表示打扰的歉意桌面\和家长握手礼仪.ppt2、与家长谈话,应找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维护家长的尊严,小品中七嘴八舌给家长开了一个批斗会。3、注重给家长倒茶,坐姿要保持倾斜45度的心理学角度而非直面相对,4、与家长见面尽量留足时间,5、与家长交谈时,应心平气和,切忌急躁,暴怒6、切忌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家长或学生8……家校的有效沟通9家长教养的重要性人人都是父母,但不是人人都是家长……拿破仑(战争、法典、教育)与贡宠夫人关于教育体制和良好教育的对话的启示:推动世界的手往往是推动摇篮的手,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如孟母三迁、爱迪生母亲的感召与亲教、克林顿、希思、希拉里等母亲)如果说这些杰出人物推动了世界,那是因为他们的母亲推动了他们。有这样一句话“民族之间的较量就是母亲与母亲之间的较量。10社会性灵活性连续性针对性感染性早期性家庭教育特点11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控制(Control):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对行为行为的监控和规范。关爱(Warmth):对孩子接纳和关注程度,以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的程度不同12控制(高)控制型民主型关爱(低)放任型溺爱型13五、家庭结构残缺型的阻力图两瓶对吹离婚分居在押外出死亡家庭结构残缺和监护出现问题。随着社会的变化,一些家庭出现了家庭结构的失衡。离婚、分居、在押、外出、死亡而产生的破碎家庭或单亲家庭大量出现,进而对未成年人行为品德产生重大影响,失去父母双方刚柔相济的教育中的某一方面,导致这些未成年人性格扭曲或个性畸形,增加心理调适困难,容易在情绪、品德、性格、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而且单亲家庭往往会疏于对子女的教育,致使他们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走上犯罪道路。同时,孩子在心理上会孤独、无望;在感情上会放任、不满;在行动上会无束、无虑、放任自流。孩子在无人照料、教育、管理的环境中走上违法犯罪并非偶然14六、“独生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一、独生父母的家庭教育优势1、智商优势和自身成长优势比起多生子女成为父母的家庭,独生父母的出生和成长是优生优育的结果。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的减慢,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条件的改善,他们的智商等素质比多生子女有了提高。许多人从做胎儿时就开始被重视。启蒙教育早,入托,进幼儿园,书画、钢琴及其它乐器的早期学习,择校择师入学,重视对口大学的录取,加之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的攻读以及出国留学级机会的增多,使这些拥有特殊经历、智商较高的独生父母在育儿方面并不逊于父辈。他们的成长经历使其更容易同子女沟通,形成宽松的育儿风格。2、阅历优势和观念优势独生父母的阅历是多子女家庭无法比拟的。父母和长辈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独苗”上,只要条件允许都会满足要求。他们可以说见多识广。在多子女家庭中视为珍宝的东西,他们可以任意摆弄。大多从小就有假日旅游,有家庭的电脑、电视,有各种各样的赛事观摩,其阅历达到了前人无法想象的境地。独生父母从小就有的丰富的阅历和超前的观念,对家庭教育有相当的益处。他们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独立性、对新事物的敏感和热情比以往几代人都要突出,而且能够把生理保育与培养教育相结合,更注重价值观、态度和社会规范的传递与教导。3、较强的后援团优势独生父母从小在4.2.1家庭结构中长大成人,一般地会受到比多子女家庭更多地关爱和教育。父母、祖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和父母本身都会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他们的成长发育、成长教育中去。他们不仅注重他(她)的健康,注重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为他们创造愉快轻松的成长环境,培植心理上的积极和欢乐,营造浓郁的爱的氛围。许多人关注学习和生活,从小就在多人关爱、努力学习的气氛中成长。第二代独生子女不仅又将重复这种环境,而且又将重复这个过程。但是,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独生父母素质提高基础上家庭教育的递进。15二、独生+独生+独生的问题其一,独生情商、人脉的相对欠缺。………相对来讲智商高但情商低。加上城市住房结构闭塞,缺少同伴,“小皇帝”、“四二一综合症”,伴着他们长大成人。自以为是、个性强、孤僻、唯我独尊、执拗、意志不坚定、依懒性强、独立性不够、很容易表现自己、忽视竞争和合作.成年后的赡养感、责任感差。其二,独生父母家庭教育合力的削弱。独生父母由于个性的缺陷,加之忽视分享感情、分享财物、分享时间,沟通、交流、理解削弱。一些家庭甚至成了“互助组”,不能很好的各司其职,齐心协力,为家庭教育的大目标而默契配合,形成合力。在教育子女时,部分独生父母往往不自觉地表现出强烈的改造和占有欲望,力图把孩子改造成言听计从、毫无私人空间的附属。爱出现了偏差,教育的不统一,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两面讨好,投机取巧,对家长也有所亲疏,形成表里不一,说谎骗人的坏毛病。其三,独生父母家庭隔代抚养比较多。祖父母,外祖父母面对独苗,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奉献。但是,他们容易把对隔代的爱和教混同起来,甚至用爱代替。不仅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而且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特权地位,使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照顾。孩子往往不懂得关心父母和别人,缺乏同情心。出现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不了解孩子,以简单的教育对不简单的孩子的局面,容易造成子女的人格缺陷和同父母的感情疏远。16三、独生父母的家庭教育对策独生父母教育独生子女是一个新的课题。……出现一些问题只是部分现象。整体独生父母队伍的素质在提高,我们要正确对待,扬长避短,起到实效。1、重视独生父母的身心健康父母保持了身心健康,就会和孩子经常交流,沟通思想,就会在教育方法上宽严结合,注重技巧。就会让子女感觉到家的可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2、营造独生父母家庭内部的和谐民主氛围在教育子女时协调行动,保持态度、方法的一致性。这样,就能让子女能获得精神上的依靠,产生归属感。在碰到挫折和矛盾时,得到家人的帮助,重建心理平衡。同时,也避免了矛盾型家庭、缺损型家庭、留守子女型家庭的出现或由其带来的负面效应。(王贵与安娜)3、独生父母变“独体”教育为“群体教育”适当“散养”针对住房面积越来越大,成长空间越来越小状况,独生父母联合起来,以群治独,使“小家变大家”做到“儿童教育儿童”。利用孩子乐群心理,提供进行社会交往的活动机会,让他们与同龄孩子一起游戏、学习、劳动、嬉戏、模仿,甚至“争吵”,从交往中互相理解、沟通童心,共享童年的欢乐。让孩子到其他小伙伴家做客,也请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在儿童群体中认识“自我”,理解“别人”,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互相友爱,互相谦让,使独生子女的教育由个体式的教育转向集体式的教育。4、不断改进教育观念。相信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消除攀比心理、望子成龙心理。相信所有子女都能成为各行各业有用的人,把独生子女当作普通孩子,把孩子作为家庭中的普通一员跳出溺爱、娇惯的误区,教育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勤奋好学、助人为乐、团结互助,培养子女自食其力的意识和能力。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