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家教指导与家校沟通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王金涛缘起•宋庆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鲁迅: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司马光: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人才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家庭•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补性现代家庭新问题•打工经济•流动花朵•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独生子女•生存危机教育异化的家庭推手•择校•培优•学业负担•特长培养•就业主义•反教育行为最需要教育是父母•父母在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中国年轻的父母会花数千元学开车或给自己孩子送到幼儿园,却鲜有自己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血缘关系使父母和子女间结成了人世间最亲密的爱;正是这种特殊的感情,使得父母在教育子女是获得了最直接、最有力、最权威的教育力量谁来教育家长•家长学校•社会专业机构•班主任•《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一、树立正确教子观念•包括人才观、儿童观、发展观•人才观是指家长对子女的价值取向以及子女成长的价值取向的认识,它决定着家长对子女抱何种期望,希望孩子向何方向发展,即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儿童观,是指家长对孩子的权利地位的认识,它决定着家长能否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是实施良好家教的基本前提•孩子的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孩子发展的影响因素•(内因)遗传•(外因)环境、教育•(内外因)主观能动性(社会实践)成绩——家庭幸福的晴雨表•成绩——分数——考试——知识、技能•知识技能只是人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三个方面六项内容)•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多元智能理论与人才二、准确定位父母角色•父母角色意思•父母应该干什么三、建立科学教养方式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要求和反应性•要求指的是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的是对孩子接受和蔼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1、权威型•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设立适当的目标,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特点虽然严格但是民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2、专制型•特点是严格但不民主•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虽然有时父母为孩子设立的目标和标准很高,甚至不近情理,但是孩子不可以反抗•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他们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3、溺爱型•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往往会表现出哭闹等行为•对于父母,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4、忽视型•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不很关心,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这四种类型虽然是极端的类型,但在现实中,有些家庭的教养方式属于中间型。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父母本身的观念的变化,家庭教养方式也可能会发生改变。整体而言,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对其多给予爱和关怀,并且父母应在这时更多的控制孩子行为。当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父母应及时听取孩子的想法,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要多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四、创设家庭学习氛围•1、学习型家庭•2、对学校的向往•3、对教师的尊重•4、整洁有序良好家庭学习环境•5、顺畅家庭沟通•6、健康向上课外阅读•7、科学家庭生活方式关注孩子的倾诉•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的信任,难能可贵。家长千万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或表示厌烦,伤害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弄不好,孩子从此会关闭心扉•孩子获得可喜成绩时,也想对家长“邀功”。孩子的目的是想让家长与他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对于这类诉说,家长更应认真对待,并向孩子祝贺或搞个家庭活动庆祝五、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一个行为的反复养成习惯,习惯的反复形成品质,品质改变命运“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习惯决定了孩子的命运•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自我教育将是受益终生•唠唠叨叨的说教只能给孩子心烦意乱的感觉•培养好习惯用加法,矫正坏习惯用减法良好习惯家长以身作则•只有父母与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育习惯,您的孩子或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坏的习惯80%都是在家里形成的•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良好学习习惯列举1、主动学习•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或父母寻求答案•家长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攻克困难•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2、科学管理时间•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在固定的学习时3、单位时间内专注与特定对象•孩子学习的最大“敌人”就是注意力涣散•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防止“拖沓病”4、预习质疑•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经常督促预习第二要上的新课,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第二天上好新课打下基础的好办法•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提醒孩子,不要滥问一气,要深思熟虑,胸有成竹5、复习检查•不少孩子只顾赶进度,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因此,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者少做了习题•最好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考试的时候没有人帮你检查6、良好休息•“学生比老师还累”•休息和睡眠对小学生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六、家庭教育误区•1、舍本求末--------以分数论“英雄”•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俞敏洪2、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理论,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往往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达不到家长所希望的预期效果。•违背孩子发展的规律,表现为儿童教育成人化,或是青少年教育儿童化,使孩子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家长往往付出大量时间与心力,而事与愿违,误了孩子。3、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对孩子身体健康关注过度,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青春期,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4、赏罚不当,损害孩子身心健康•奖赏是对对方基本的肯定,每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惩罚是极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孩子因学习问题多次遭到惩罚,就会厌恶学习回避学习•孩子犯错误是应该原谅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于更多的帮助、鼓励,而不是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来代替教育5、过多指责、缺乏赞美•孩子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避免横向比较•尽力避免说“总是”和“从不”•喋喋不休地指责孩子的缺点=精神折磨•见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宽容孩子尝试错误•责备的声音越小,孩子越认真听!•正确做法是:对孩子的错指出并予以纠正,让他知道你相信他能按你所期望的做好,即使他这次没有做对•《水知道答案》案例6、忽视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独生子女教育有一个严重不足,就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练孩子的意志•凡事宠着护着,唯恐孩子不顺心•独生子女中较多地存在着脆弱、依赖、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而家长似乎视而不见•家长往往无休止的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给机会或没有意识到让孩子锻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质在无形中弱化•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是家长、老师和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只能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发展,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挫折教育的条件7、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态度不认真不对孩子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独特之处,存在个体间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应注重孩子自尊心的培养(研究报告)8、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并付出极大代价•“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的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对孩子过度投入,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难以随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对心理造成不利影响9、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尽职的父母七、良好家校沟通•学校在家校沟通中的话语权•多样沟通方式•细微沟通技巧•1、家长会•2、留守儿童与家长定期联系•3、学生电子卡•4、网络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