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型育婴师沟通技术(宝宝篇)讲师:李小燕题纲一、教练型育婴师为什么要学习与宝宝沟通二、与宝宝沟通的三把钥匙三、与宝宝沟通的三项原则四、与宝宝沟通的三大方法五、与宝宝沟通的四项技巧六、培养宝宝健康心理的十大策略七、宝宝15种表情背后的心理分析八、如保与0-3岁的宝宝沟通九、如保与3-6岁的宝宝沟通一、教练型育婴为什么要学习与宝宝沟通1、镜子:宝宝是育婴师的镜子,宝宝的表现和反应直接照见了育婴师工作的真实结果2、指南针:宝宝是育婴师的镜子,指引了育婴师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方向,实现宝宝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3、催化剂:宝宝家人是育婴师工作的催化剂,可以让育婴师的工作更顺利和卓有成效,同时获得家庭认可二、与宝宝沟通的三把钥匙1、爱是沟通的基础,无论孩子如何,都应无条件地去爱他2、顺应孩子的天性,为孩子带去新奇、开心的互动体验3、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一:爱是沟通的基础,无论孩子如何,都应无条件地去爱他关系重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关系胜于一切,良好的关系是教育的前提.二、顺应孩子的天性,为孩子带去新奇、开心的互动体验◆用成长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教育的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偷钱的孩子(物权不清)乱扔垃圾的小男孩(秩序不清)三、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尊重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多交流、多沟通保持理智,持之以恒亲子沟通的三项原则理解原则平等原则引导原则亲子沟通的三大方法就事论事不贴标签不伤感情案例1:孩子打翻了茶杯。甲:没关系,快拿抹布。(关心和爱护解决问题)乙:你总是笨手笨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案例2:孩子数学考试不及格。甲:对这次考试成绩满意吗?需要我帮忙吗?(了解孩子的感受)乙:你那么聪明,怎么会不及格?(训斥)就事论事双赢案例(1)人物:父亲、孩子(10岁左右)场景:孩子在看电视,父亲开家长会回来父亲:你数学都不及格!还在家看电视!我在那都坐不住!(父子对视)孩子:我的作业做完了,我在等你呀!父亲:看你的同桌,数学100,语文98,人家老爸坐那多有面子呀!(孩子低头不语)双赢案例(2)人物:父亲、孩子(10岁左右)场景:孩子在看电视,父亲开家长会回来父亲:看什么呢?孩子:动画片。父亲:等一会咱们一起看一下你的卷子,好吗?孩子:好吧。(片刻)爸,现在就看卷子吧?(孩子给父亲到了一杯水)孩子:爸,我知道这次数学没考好。父亲:你说的对,你这次数学不及格。孩子:爸爸,我保证下次考好!父亲:只要你努力学习,你就能考好,爸爸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孩子:爸爸我一定努力。父亲:好,现在就来看卷子,看问题出在哪里。不贴标签案例1:给孩子讲了两遍,孩子还没有听懂。甲:你觉得有哪一点我还没讲清楚?乙:你怎么这么笨!简直是榆木疙瘩。案例2:孩子吃饭慢。甲:时间不多了,吃快一点。乙:你总是磨磨蹭蹭,干什么事都慢。我信息案例(1)场景:5岁孩子与母亲在商场走散,互相寻找后见面母:你跑哪里去了,跟你说了多少遍,人多的时候别乱跑,你就是不听。子:(低头不语)母:如果下次再走丢,我就不找你了。子:(委屈的哭)我信息案例(2)场景:5岁孩子与母亲在商场走散,互相寻找后见面母:宝贝!妈妈终于找到你了!刚才把妈妈都急死了(拥抱孩子)。子:我到处找你!母:刚才你找不见妈妈,是不是很害怕?子:是呀!母:商场人多,妈妈就怕把你丢了!以后你想看什么,想去哪里告诉妈妈,妈妈陪你去,好吗?子: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乱跑了!不伤感情案例1:孩子打断家长的话。甲:我想把话说完,好吗?乙:你总爱打岔,懂不懂礼貌!案例2:孩子上课举了五次手,老师没有提问一次。甲:你确实感到挺委屈的,下次我们再举手。老师已经知道你学会了。乙:肯定是你上课表现不好。接纳案例:吃晚饭父子对话子:嗯,啥事不好说,非要让你去?父:看来你不想让我去?[引导]子:不就是我上数学课时与老师顶了两句嘛!父:你感到没啥,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分析]子:不过我不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她难看!父:你是不是很想自己把这件事解决好?[引导]子:嗯!我想可不可以现在给老师打个电话。父:(点一点头)[支持]子:(给数学老师,班主任打电话)爸!你可以不去了,吃饭吧!五、亲子沟通的四大技巧聆听(倾听)区分(澄清)发问(引导)回应(反馈)聆听的技术使孩子畅所欲言并产生被接纳的感觉,能够宣泄自己的情绪。积极的听众:面部表情,嗯,对话中要有词句重复,表示聆听的样子,身体前倾,眼睛注视孩子。若有急事,告诉孩子,请孩子讲,我在听着呢。积极倾听的方法1、反馈孩子的语言:把孩子的话整理后重复给他听,孩子知道父母听到他的话了,有被尊重的感觉。2、标明孩子的感受:把孩子说话时的心理状态讲出来,孩子感到你是理解他的,有被理解的感觉。积极倾听的方法:反馈信息+标明感受聆听,最好的帮助积极聆听是在理解,接纳,同理孩子的情绪,情绪是一种能量,当孩子的这种能量被理解接纳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感、安全感。最好的帮助方式是:不帮助!把解决问题的责任留给孩子,让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孩子有能力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个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开发的。区分当孩子表达不清楚,要想法了解问题的真相,有助于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有效的解决问题。发问(引导)的技术目的是让孩子说出内心感受,使谈话能继续下去,多用鼓励和启示,避免使用批评和责难。你觉得,你似乎,你的想法是,根据你的经验,根据你的观点,我猜想你是,这是你的意思等。回应(反馈)的技术家长如一面镜子,区分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家长贵在真实和深入,并且要表现出体谅、尊重和温暖、坦率。案例:一女生向家长说,我问了某男生两次问题,同学们就说我对他有意思。甲:你就是问问题而已,结果被同学误解。(理解、体谅的态度)乙:一定是你有问题,同学们都不说别人。如何改变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某些行为干扰了父母,让父母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父母想要改变他的这种行为。有一天你的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到你家玩,你们坐在客厅里面聊天,你的孩子要在客厅看电视,他打开电视,把声音开得很大,让你和你的朋友无法谈话。这时候你对孩子怎么说?父母的回应1、“把声音关小点!”或“关掉电视,回你自己房间去!”(命令)2、“再不调小点,马上让你看不成!”(威胁)3、“客人在我们家说话,你不能把电视声音开得那么大。”(说教)4、“我和客人说话的时候,你应该把电视的声音开得尽量小一些。”(建议)父母的回应5、你这孩子真不懂事!没看到我们在说话吗?(批评)6、你怎么这么惹人厌烦!没有脑子啊!(辱骂)7、你是故意开这么大的声音来影响我们说话。(分析)8、在大人们说话时,你开这么大的声音是不礼貌的。(教训)你信息你信息的特点:1、语言形式上,以“你”字为开头;2、内容上,矛头指向孩子,要求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当一个人被强迫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本能性的抗拒,导致冲突。我信息“你把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我的心理很烦,我和你叔叔(或阿姨)在这谈话都听不清楚。”我信息的特点:指出孩子问题行为,说出你心中对这一行为的感受,告诉孩子他的这些行为将会或者已经给你带来的影响。我信息的表达方法是:行为+感受+影响八、培养宝宝健康心理的十个策略:1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2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3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4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5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6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7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8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9给孩子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10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七、宝宝15种表情背后的心理孩子有很多表情:哭;撒娇;害羞等,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表情一打人、咬人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感想: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的想法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幼儿园总这么说,所以我也要家园一致)。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以免他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表情二插话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大体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1、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2、别人谈的或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激动,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3、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这时他急于求得帮助,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因事制宜”“相机诱导”“言传身教”表情三撒谎“你听我说,我们家有三个电视机。”“哎呀,太棒了!”“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我的。”“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当然啦。一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你多美呀!”当这个孩子的谎话被揭穿时,他受到了母亲的斥责。妈妈责备他“撒谎就是当小偷儿的开始。”儿童的心理分析:儿童根本不懂撒谎和小偷儿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对孩子来说,与其说不懂,还不如说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有三个电视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话不能单从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它的真正含意。讲这句话的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个电视机该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个电视机,爸爸就不会因为要看夜间棒球比赛而霸占电视机了;哥哥也不会因喜欢足球赛节目而独占电视机了;当然我也就可以独自看我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他把这个愿望和空想联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个电视机”的语言表达形式。幼儿的心理结构,往往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这种现象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征。表情四嫉妒孩子的嫉妒,是对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不许爸爸妈妈亲近或爱别的孩子。2、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孩子中伤、讽刺、排斥等。3蕖?br/4、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如别的孩子不借水彩笔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