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调研报告【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精选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农村经济调研报告【精选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农村经济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黎水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黎水镇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5个村民委员会,40个村居民小组,3673户,13042人,耕地面积18748亩。村村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这里四面环山,沟壑纵横,是郁江的发源地之一。黎水镇素有九溪十八坝之称,辖区内森林覆盖率较高,一年四季气候分明,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畜牧和种植中药材的理想区域。黎水镇政治稳定,人心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二、当前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一)体制方面:l、农业投入偏少,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滞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2、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极大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3、土地经营规模小,人均占有耕地一亩左右,传统的种植业长年停留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水平。(二)产业结构方面:1、主导产业以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基本没有规模化生产,纯“手工”生产,基础薄弱,结构单一。2、以养殖为辅,主要养殖生猪、鸡、牛和羊,以放养方式为主,养殖技术落后,条件差,带给村民的收入不高。(三)农民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弱,观念落后,小富则安,小成则满;生产技术落后,效力不高。三、今后工作整体思路通过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对里水镇的发展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又对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要“对症下药”,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今后的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一)要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先导就是观念引导、典型促动、政策引导,其中首要是观念,而关键是要转变村干部的观念,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首要转变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的观念,强化责任心,树立公仆意识,通过领导带动,典型促动,邻里帮带等方式,克服群众的依赖思想,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激发他们接受新事物的意识。(二)抓住机遇,依托县乡经济发展,促进本村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就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所以要抓住机遇,依托县乡三年内达到“人均一亩干果经济林”和实施“菜篮子”工程的号召,发挥本村优势产业。具体做法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经验,重新整合本村的土地、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转变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和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基地。四、今后推动本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乘争先创优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之机,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第二篇】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卢村乡清方村(xx年4月9日)一、基本概况清方村位于卢湖南部丘陵山区,地形狭长,被全乡12个行政村(社区)环绕,由原清方、小余二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943户,人口3220人。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二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80人。二、发展优势一是发展提速,历史机遇好。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位一体,四区同城”的发展战略,一些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卢村,卢村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清方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出“建设美好家园,为美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口号,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为加快发展凝聚了民心,营造了声势,奠定了基础。二是党旗引领,发展势头好。深入开展党旗引领工程,力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村增收。xx年以来,新建村组道路一条,维修道路四条,初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生态效益初步显现,涌现了以广德品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生态农林业示范典型。xx年,与芦湖竹海情侣湾生态园艺场签订租赁协议,盘活了村级集体闲置资产,大力发展油茶、绿化苗木基地,发挥生态林业的典型示范作用。三、存在的困难三是生产基础条件差。由于清方村部分民居处在淹没区,卢村水库蓄水,水位上升,部分村组道路被淹没,山货不能下山,生产生活不便,由于资金的缺乏,部分道路年年坏,年年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群众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的愿望比较迫切。四、初步设想立足清方的实际,提出“1+2+3”的工作思路。即:唱响一个口号,打造二个基地,实施三个工程。“二个基地”即生态白茶基地和油茶苗木基地。将林业开发与生态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依托广德品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芦湖竹海情侣湾生态园艺场,通过跟踪服务和技术支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生态林业,尝试和探索建立1-2个高效林业基地,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三个工程”即建成一座桥梁,两条道路,分别是红庙村民组水毁桥梁重建工程,关塘村民组水库淹没道路提升工程和竹坞里山场道路建设工程。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实施三个工程,千方百计地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稳步改善群众生产基础条件。五、基层的几点期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上级的关心和社会的关注。基层对农村发展有以下几点期望。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经济林业发展进行扶持;加强金融机构对接,解决经济发展贷款难的问题;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扶持培育林业发展示范基地;整合涉农资金,完善山场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群众投资兴业的热情。二是实施科技驱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培养新型农业人才。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开展技术培训交流,探索与高校及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引进智力支持和技术力量,培养一批农民林业发展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三是推动产业发展。坚持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做强竹笋、花卉苗木、经果、白茶等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培养经纪人队伍,打造品牌文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将林业发展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二〇一三年四月九日内容仅供参考农村经济调研报告【第三篇】农村经济调研报告—记07年寒假下乡调研报告李晴当前,国家正在响应“三农”政策,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一时间风起云涌,现在农村现状如何?我国农业改革进展又是怎样呢?通过寒假期间到济南长清万德镇六律村执教,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一、农村现状1)、收入农民收入大概来自土地收成和外出打工两个方面,当然个别农户还可以通过做点小本生意、搞养殖之类的方法使生活宽裕,但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六律村坐落在山上,所以土地也都是成梯田状分布在山上,而且村里人口多,可利用耕少,平均也就半亩田地,这一地带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每亩地的平均收入也就五六百吧,可是如果去了投入,所剩也就无几了,只靠田地收成过日子显然不行,外出打工挣钱就成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外出打工也不容易,村民文化水平底,一般都是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这样就只能靠力气吃饭,外出的地点主要有济南、湖南、东部沿海和南方的一些工业城市。如果家里劳动力少,也就是家庭离不开自己的照应,不能甩手就走的村民或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就到济南干临时工,像一些房屋装修、灯饰安装之类的活。这样家里有急事或农忙时就可以回家帮忙,等到闲暇时就再出去,这部分人每月打工收入也就800—1000元吧。不过一年之中也就能在外面六七个月.去湖南的一般是些年轻力壮的男劳力,到那边主要是修铁路,一般是一年回来一次,干这种活很累,但工资也比较高,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回去的,这些人的月平均收入一般在1000—1500元之间。还有一些就是到南方沿海或一些东部的工业城市去打工,这些人一般是一些年轻的女孩子,月平均收入在600—1000元之间,一般也是一年回来一次。村子里还有一些养殖户,大都以养鸡为主,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经济来源,不过,养鸡除了要吃苦受累之外,还要有睿智的经济头脑,养鸡有赚有赔,有时吃苦受累不说还赔了不少钱,这就看你的市场眼光了。六律村虽然靠近一个叫灵岩寺的旅游胜地,但是它给村里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小。2)、支出村民的主要花费都在孩子身上,孩子小的时候要上学,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们要到镇上去上学,小学的孩子每天车接车送,中午在学校吃饭,这样每天的生活费就要用到五元以上,再加上书费教学用品费等,一个孩子一年也要2000—3000元的花费。村民对文化的渴望也比较底,一般是孩子愿意上就上,不愿意也就算了,辍学打工还可以贴补家用。这样孩子长大后花费又分两类,继续上高中考大学的家庭生活要紧迫些,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中国的教育制度使这些家庭一贫如洗。而那些辍学的孩子长大后,家里也要花很多钱在他们身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要给孩子盖房子、下聘礼、娶媳妇......总之,处处都要花钱.医疗费用也是一个大的支出,虽然村里有了合作医疗,但此过程烦琐,要到乡镇指定的医院就医,依据病情报销15%—45%,一般情况下村民患了一些小病像头痛发热之类的,大家都不会走这个过程,不过对于一些疾病重病村民还是很受益的。合作医疗虽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报销了一部分医疗费用,但对农村的普通家庭来说剩下的花费仍然不是小数,谁家有了重病患者也意味着反贫。还有一个大的支出就是人情世事,村里谁家有了婚丧嫁娶都要张罗着办,即使没钱四处借也不能落人之后,亲戚邻里之间都要去送礼,如此礼尚往来,久而久之,交往范围就大了,这方面的花费也就高了,多了。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任重道远。1)、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这里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在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之中,更多的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仿效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种植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小农阶段,现在的一些农用机器在着根本就用不上,只能靠人力,就连灌溉这一最基本的问题都无法解决。2)、农村投入严重不足。免征农业税后,村里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村里历史上形成的债务比较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严重不足,瓶颈制约,村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几乎为零。3)、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现在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底,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质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4)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节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方面的现象有很多,村里原本耕地就少,很多村民盖新房子的时候随便占用土地,以前的老房子自愿的买卖,山里的空气新鲜,一些有钱的济南老总就在这买了土地盖别墅,自由买卖土地现象严重。还有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还表现在孩子身上,很多家长都没有监督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更多的是村民不知道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自己不知道,或者及时知道也不会拿起法律来维护,要么忍气吞声,任人宰割,要么武力相向,自己又触犯了法律。5)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村里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声一场大病往往意味着返贫,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少,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从未根本上改变,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的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村里也没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尚未开展,弱视群体保障体系薄弱。6)村民自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