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边防卫士 颜冬科 先进事迹(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十大边防卫士颜冬科先进事迹(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十大边防卫士颜冬科先进事迹(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十大司法行政干警标兵——司法局安置帮教科科长先进事迹1同志,女,38岁,中共党员,现任区司法局安置帮教科科长。该同志于1月走上了安置帮教的工作岗位,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年头,但她热爱本职工作,踏实勤恳,圆满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工作。她被评为石家庄市安置帮教工作先进个人、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她负责的社区矫正工作也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上推广。一、领会精神,迅速启动,完成刑释人员摸底管理软件工作她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积极钻研。为做好全市摸底软件工作,她反复将会议精神和启动摸底软件的重要性向领导汇报,该局为这项工作专门配备了的电脑和打印机,实现了一体化保密办公。其次刑释解教管理软件作为一项较强的业务工作,她利用双休日加班加点,不顾天气炎热,克服种种困难,刻苦钻研摸底管理软件,熟练掌握了软件电脑操作,将上级下发的电脑信息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分发打印给各乡镇(办事处)司法所,使司法所的同志们能及时上报。配合奥运安保工作,各司法所在摸底软件的基础上,迅速澄清各类人员下落,防止了刑释人员的脱管和漏管,为我市和全省刑释解教人员软件的应用做出了探索性经验。为奥运安保等活动安排的各项专项整治摸底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二、加强制度建设,工作流程规范化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都是对人员的管理,人员底数清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她没有懈怠、也没有疏忽,而是对刑释人员的报表详细检查、项项比对,与11个司法所密切联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掌握底数,确实是一项比较大的工作量,工作强度也比较大,她凭着耐心细致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通过向领导汇报、学习,将工作重点放在制度管理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工作创新,实现了该区的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登记电脑化,日常办公管理规范化,工作对象程序化。她以积极负责和高度的事业心,以工作促建设,在领导的带领下,抓好社区矫正工作培训。在局长的指导下,她对社区矫正工作注意总结经验,使该区作为试点先进做典型经验介绍,位于全市先进行列。三、对刑满释放和社区矫正对象人文关怀针对该区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人员成分复杂、人员较多的情况,她积极想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刑释人员解决困难,该辖区冯某某出狱后气势汹汹找到司法局,说自己腿有残疾,生活来源于老母亲微薄的退休金,自己生活过不下去了。聂军辉同志得知情况后,先为他倒上一杯热茶,耐心倾听,他的怒气慢慢的消退了。在了解情况属实后,她与民政机关积极联系,当月就解决了冯某的低保问题,冯某深深体会到政府的关怀。出于对她的信任,冯某经常主动与她联系,告诉她自己在找到了一份为他人开货车的长期工作,还处了一个在医院工作的对象。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屠规益先进事迹材料2“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屠规益先进事迹材料喉癌,口腔癌,鼻咽癌,舌癌,中耳癌,颈淋巴结癌……人一旦患上头颈这个敏感区域的癌症,往往意味可能要切除重要器官,丧失重要功能,即便存活也痛苦不堪。有一位医学科学家,一生拼搏奋斗,潜心探索头颈肿瘤治疗技术,创造了多个国内或国际第一,造福了无数患者。他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共产党员屠规益。“要让肿瘤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好”现年83岁的屠规益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接受7年制医学教育,1953年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63年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从任头颈外科主任到医院副院长、代院长,他一直奋战在救治头颈肿瘤患者的第一线,成为我国头颈外科学的创始人和最权威的专家之一。就在屠规益调到肿瘤医院工作不久,一位做了全喉切除手术的喉癌患者因为不能忍受成为“哑巴”,痛苦得自杀了。深受刺激的屠规益意识到,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有很大特殊性:既要彻底切掉肿瘤,又要尽可能保全患病器官,还要兼顾病人容貌。他下决心“要让肿瘤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好”,从此潜心探索头颈肿瘤功能保全性外科治疗。就在1963年,屠规益打破喉癌过去都是做喉全切手术的常规,做了全国第一例喉的声门上部分切除手术,手术成功了。这一技术使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80.8%、喉功能也能大部分恢复,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1995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下咽癌的治疗早期国内外也是做全喉切除,病人手术后颈部上端咽部暴露、下面气管和食管造瘘,咽部跟食管接不上,难以进食,需要8个到10个月后才能做二期缝合,病人很痛苦,生存率也不高。屠规益对下咽癌患者先实施放射治疗使肿瘤变小,再在切除手术中保留喉部,1973年在国内做了第一例这样的手术。这一技术使患者既保留了器官,5年生存率也比单纯手术提高近一倍,屠规益作为首创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晚期下咽喉癌患者不得不做下咽喉全切除手术,屠规益探索把病人的胃、肠等部组织移植到脖子上代替食管,1979年在国内做了首例不开胸食管修复术,成功帮助患者修复吞咽进食功能。鼻咽癌因为肿瘤长在鼻子后边、脑袋中间,手术治疗被视为禁区,过去国内外全是进行放疗,患者放疗后如果复发,再治疗没有好办法。屠规益在国内外最早开始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进行挽救性手术治疗,45%的患者术后可获5年生存率,这项技术在国际上领先,此后国外也开始对鼻咽癌进行手术治疗。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国内外大多数外科医师采取颈经典性清扫术,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范围。屠规益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上颈清扫,减小手术创伤,又能保证疗效,这一设计比上世纪80年代后世界流行的颈择区性清扫术领先了10年。晚期上颌窦癌长在患者眼球边上,过去在手术中都要切除掉患者眼球,给患者造成容貌破坏和极大身心痛苦。屠规益在国内率先研究开展术前放疗后保留眼球的治疗方案,使无数患者保住了眼球,生存率也不受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党委书记董碧莎说,屠规益教授对头颈外科的贡献,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一切为病人着想,是最基本的医德”“一切为病人着想,是最基本的医德。”这是屠规益的一句名言,也是他一生践行的准则。屠规益说,一个外科大夫不能只管手术,你有本事把病人的喉切除了,还得想想病人不能说话怎么办。他与头颈外科同事在全国最早探索开展“无喉食管发音训练班”,不断完善技术,使九成的全喉切除病人通过一个月的训练可以重获新“声”。作为一家在全国首先定期开展食管发音训练班的医院,肿瘤医院至今已持续办班17年。相声演员李文华因患喉癌成为屠规益的病人。屠规益准备给李文华做喉部分切除以保留说话功能,但李文华因担心手术后不能流利说相声,为了事业而拒绝手术选择放射治疗,病情缓解两年后肿瘤复发,为了挽救生命只能做喉全切除。屠规益和医护人员精心帮助李文华训练食管发音。李文华很快恢复了说话功能,他感激地说:“我非常感谢屠主任,没有他,我的生活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李文华生前经常到肿瘤医院的培训班为患者讲课,指导和鼓励无喉病人。屠规益坚决反对过度治疗。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有增加趋势。国外外科医师普遍主张甲状腺有病就做全切除手术,术后甲状腺功能缺失用内服左旋甲状腺来维持。没有人证明药物可以全部替代甲状腺功能。国内一些医师以向国际水平接轨为由,也普遍采用全切手术。屠规益和同事研究发现,甲状腺全切术对病人生存率没有提高,只给患者带来器官损失和不少严重并发症。屠规益向业界大声疾呼不要做甲状腺全切手术,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坚持自己的主张,撰写论文呼吁同行“多为患者着想”“不要侧重手术技术而不顾后果”。市场经济活跃后也影响医务界,屠规益反对为了挣钱而乱给病人做手术,坚持能做小手术就做小手术,能不做手术就不做手术。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负责人说,屠规益长期提倡和积极贯彻肿瘤综合治疗,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出发,积极与放射治疗科合作开展头颈部肿瘤手术前后应用放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效果很好。善待病人是屠规益的原则,也是习惯。“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规益给病人做手术后经常说的一句话。在做喉裂开声带切除时,他尝试打破常规,不做气管切开术,这样可以减轻病人术后带管的痛苦。做完第一例手术的晚上,屠规益在病人床边守了一夜,观察病人的呼吸是否通畅,防止意外出现,直到病人稳定后才离开。当时,他已年过六旬。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护士长杨燕美、吴秀玲说,一些肿瘤病人气管切开,咳嗽时会把痰喷出来,屠大夫查房时碰到这种情况,就赶紧用手去挡在病人气管那里接着,很多护士都做不到这点。屠大夫看到病人的敷料渗出血迹,就亲自给病人换药。他拒收患者感谢他的红包,对药品回扣坚决抵制。“希望中国的头颈外科学不要落在世界后头”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刘绍严说,作为创始人之一,屠规益非常关心中国头颈外科学科的发展。他始终跟踪掌握国际上头颈外科学的最新潮流,善于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学术成果斐然,推动了头颈外科学的发展,他的成果也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和肯定。屠规益先后担任《中华耳鼻喉科杂志》副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编,成为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名誉会员、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名誉会员,出任美国《喉镜》杂志国际编委等职务。从医近60年来,屠规益已在国内外主要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编著专科书籍4本。他编著的《头颈肿瘤学》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编著的《恶性肿瘤手术新动向——器官功能保全性根治术》获第六届全国十家科普期刊优秀作品一等奖。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徐震纲说,屠规益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为了提携后人两次谦让,让学生上报科研成果奖,这两项成果分别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如果屠规益有这两个奖项,对申报院士非常有利,但他放弃了。屠大夫最关心的是头颈外科这个学科的发展,希望中国人不要落在世界后面。屠规益担任头颈外科主任时,每年都为全国的肿瘤医院举办高级医师培训班,让外地医师重点观摩和学习手术,传播先进治疗技术,这一传统坚持至今。2010年,屠规益捐出50万元发起成立基金支持培养全国省市级肿瘤医院年轻的头颈外科医生。徐震纲深受感动,也主动捐出50万元。屠规益治疗过的一位病人受感召也捐出10万元。目前已用这些捐款设立了“头颈肿瘤学人才培养及科研基金”,从2011年开始每年选送4名到5名年轻医生派往美国纽约和休斯敦的肿瘤中心培训半年。美国两个肿瘤中心听说这是中国医生私人捐款资助的培训项目,很快就同意展开合作。今年已通过考试从全国选拔了4名35岁以下的医生,正在办理赴美学习手续。“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屠规益先进事迹材料(材料)3喉癌,口腔癌,鼻咽癌,舌癌,中耳癌,颈淋巴结癌人一旦患上头颈这个敏感区域的癌症,往往意味可能要切除重要器官,丧失重要功能,即便存活也痛苦不堪。有一位医学科学家,一生拼搏奋斗,潜心探索头颈肿瘤治疗技术,创造了多个国内或国际第一,造福了无数患者。他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共产党员屠规益。要让肿瘤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好现年83岁的屠规益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接受7年制医学教育,1953年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63年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从任头颈外科主任到医院副院长、代院长,他一直奋战在救治头颈肿瘤患者的第一线,成为我国头颈外科学的创始人和最权威的专家之一。就在屠规益调到肿瘤医院工作不久,一位做了全喉切除手术的喉癌患者因为不能忍受成为哑巴,痛苦得自杀了。深受刺激的屠规益意识到,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有很大特殊性:既要彻底切掉肿瘤,又要尽可能保全患病器官,还要兼顾病人容貌。他下决心要让肿瘤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好,从此潜心探索头颈肿瘤功能保全性外科治疗。就在1963年,屠规益打破喉癌过去都是做喉全切手术的常规,做了全国第一例喉的声门上部分切除手术,手术成功了。这一技术使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80.8%、喉功能也能大部分恢复,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1995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下咽癌的治疗早期国内外也是做全喉切除,病人手术后颈部上端咽部暴露、下面气管和食管造瘘,咽部跟食管接不上,难以进食,需要8个到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