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通用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通用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第一篇】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上传:张梦华更新时间:2013-3-321:41:06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过程和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学习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器材准备: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生:(学生思考、回答)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放大镜先看书本上的文字,然后再用放大镜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你发现了什么吗?请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如: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正立的等。(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师: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不同:有时是正立的,有时是倒立的、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思考一下,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提炼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探究课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2、猜想假设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说明: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并且让学生充分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猜想,是有价值的,合理的,一定要给予肯定,特别是具有创新的猜想和假设。而对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也不要草率否定,在充分肯定积极性的同时提出正确合理的成分,使他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学生的勇气。)猜想:照像时人和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像是缩小的;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像是放大的。看来,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可能跟物体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窗外的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比较远,像是倒立的;用凸透镜直接看书上的字时,凸透镜离书面较近,像是正立的。可能凸透镜成像的正倒与物体到凸透镜前的位置有关。照相机、投影仪工作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中,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像的正倒可能跟物体和像是否在同侧有关。3、设计实验师:上面我们已经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了初步的猜想和假设,下面我们就要来亲自动手检验一下。用什么办法去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呢?生: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师:那么在动手实验之前,请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拿出你们的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教师指导下进行全班交流,并参照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比较各组的方案中的成功之处和考虑不够周到的地方,请学生修正自己组的方案,可以边设计,边实验校正,边修改。)教师介绍:物距(u)、像距(v)、实验器材。师:从物距这个名词的字面含义上看,物距应该指的是什么?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师:准确地说是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那像距呢?生: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师:同学们的桌子上都有一只凸透镜,它的焦距我们在学习《透镜》一节中已经测出是10厘米,给大家一只蜡烛做物体,研究火焰所成的像。一面光屏用来承接火焰的像。大家可以将凸透镜、蜡烛、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从光具座的刻度尺上可以读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了这些器材,你应该怎样做呢?生: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交流。例如:固定凸透镜、光屏,移动蜡烛,在光屏上找到像后记录实验现象;固定光屏、蜡烛、移动凸透镜,使光屏上成像。…(说明:若实验方案较多不能统一,可先让学生动手试一下,来证实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若方案较统一,教师可进行归纳总结。在边讨论边动手尝试中不仅可以学习如何拟定实验方案,还可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师:同学之间交流并探讨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火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3)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4)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5)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实验时注意分工合作,边实验边记录数据,并填入表格。同学们可以直接填写在课本上给出的实验表格上,也可用自己设计的表格。(各小组讨论,并将各组方案汇总至教师处,并投影在大屏幕上)4、进行实验1、学生根据要求,自己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把蜡烛放在离透镜不同的位置上,移动光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2、各人得出数据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数据,比较物距和焦距关系,得出成放大、倒立像的条件和缩小、倒立像的条件。(教师边巡视边指导)3、将各组数据及结论全班交流,分析各组数据中是否出现错误,并探讨一下出现错误的可能情况,并改正。(评估各组结论是否正确)4、分析论证师:下面我们把探究的结果汇报一下。学生回答。教师介绍实像和虚像:师:在实验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把蜡烛放在什么位置,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此时,若取下光屏,在光屏处直接用眼睛观察,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个像和前两次成的像有什么区别?师: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看到了正立的放大像,却无法用光屏承接,是因为在成像的位置并没有光线在那里会聚,只是我们感到光线是从那里射出来的,是虚像;倒立的像则不同,在像的位置真的有光线在那里会聚,可以用光屏承接,像这样由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师:知道了实像和虚像之后,我也提出两个问题。请你进一步猜测并根据上面探究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凸透镜成实像?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生:讨论并回答,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实像;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虚像。师:我们从实验中获得了许多数据,并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根据成像的情况对结论进行归纳分类。(教师提示:1、利用数学上的数轴知识,把物距分为几个特殊的段,看像的特点是什么;2、先把像的特点进行分类,再看物距的位置。)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你能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吗?(通过前面各子课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结论:1.当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u6、评估师: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如果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可以具体的问下面的问题)能否简单谈谈当初所做的猜想和假设与探究结果之间有何差异?生:猜想时认为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的远近有关,探究结果对距离描述得更加准确。师:这节课经历了哪几个探究过程?生:(讨论回答)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生:讨论回答。7、当堂练习:①什么仪器利用当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像。②什么仪器利用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像。③什么仪器利用当u8、布置作业:老年人看不清温度计的读数,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给他帮助,说出你的办法和理由。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第二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万全县第一初级中学谢丽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知识,通过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初步了解试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应引导同学们通过对生活中透镜的回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组织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探究和创造活动,实现两种目标:显性的结果是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隐形的结果是使学生体验了过程,获得了一些探究与创造的方法。1、实验探究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提出问题阶段,回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性质以及它们分别与物距的关系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正倒与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接着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实验器材和方案,并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到一些探究和创造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同时也通过学生所涉及的方案提出注意的细节问题。实验过程当中从生活中的透镜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几组凸透镜成不同性质像时的物距、像距。然后让学生以焦距为参考距离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正倒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这样降低了实验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及数据进行分析,推测成倒立、等大、实像的情况,并及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完善探究规律。然后让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然后通过小实验让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利用动画让生进一步回顾实验过程,让生谈收获。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实验进行探究活动,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结时利用模拟实验弥补了实验无法做到缺憾。如:物体在1倍焦距位置时无像。利用课件提供的实验现象,很容易得出结论。另外,利用课件观察物距变化时引起的像距变化、像的变化效果很明显,得出结论也是轻而易举。利用信息化平台,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实现了适时反馈评价。我再一次感受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心会使学生对本堂物理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觉得每一节课都要开好头,激发学生的兴趣。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第三篇】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摘要本文在研究光的折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和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锻炼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与技巧,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与别人交流合作、反思评估的意识。关键词: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一)学情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多、易混淆,如:焦距、物距和像距,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规律多,在不同的物距条件下所成像的性质不同。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分析数据归纳规律的能力不强。而理解并熟练掌握该规律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凸透镜在学生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如放大镜、照相机和幻灯机的镜头等。学生最熟悉的莫过于放大镜了,而他们又往往认为,放大镜只起“放大”作用。对于“成像”,学生是不明白的,或者说是模糊的。(二)课程目标1、通过实验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在实验中进一步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含义。3、通过经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三)教学策略新学习的物理概念、规律将进入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引起认知结构的扩展、更新或重建。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顺序使认知结构的发生改变的方式也不同。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支架式教学。1、重视小孔成像规律,了解实像,倒立的概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