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读后感(精编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田园读后感(精编3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田园读后感(精编3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1《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陈剑锋建筑学硕士03《明日的田园城市》出版于1898年,这本书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和城市规划专业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虽然霍华德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虽然不能全盘接受,但却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用的东西。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这阶段却和当年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当然也可以从霍华德的理论里得到它的精华,避免他书中阐述的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我阅读了这部城市规划的金典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后,认识到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困惑,城市在快速发展并产生巨大凝聚力的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普遍出现的城市问题第一次赤裸裸地摆到人类的面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破解这些城市问题以持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该如何选择未来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面对城市快速发展、人类大量集聚的城市化进程,霍华德在总结前人各种改革思想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他个人对城市问题的判断和发展路径的思考,提出了他的“田园城市”设想。在此前我们必须知道作者的人生经历。霍华德霍华德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和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潘恩的《理性的世纪》。在美国期间,霍华德还阅读了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图书,并开始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关注。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议会里担任速记员,在工作过程中他接触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使其对英国的社会体制、城乡结构以及人口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霍华德目睹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给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并亲身体会到城市在扩张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伦敦、曼彻斯特、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出现的人口过度集聚、喧嚣和丑陋、环境污染、罢工、奢侈和贫困的悬殊对比之类的景象。霍华德对种种社会问题如土地所有制、税收、城市贫困、城市膨胀、生活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思考,并逐渐形成综合处理各类问题寻求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田园)城市理论的基本框架。这本书出版了两次——11898年时书名为《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但由于次数涉及到土地及分配制度改革等敏感问题所以在1902年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不是单纯地从城市结构和布局的角度来研究城市问题,而是通过全面规划城市空间,并建立独立城市管理机构和投资回报机制来寻求城乡融合和协调发展。因此,该著作发表之后很快引起各方的重视,并历经百年流传至今,霍华德也因此成为西方近代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规划思想家之一。霍华德自始至终所倡导的都是一种全面社会改革的思想,他对“田园城市”的性质定位、空间形态、运作机制、管理模式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思考。他认为“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田园城市”将成为一个融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和美丽、愉悦的乡村环境为一体的“磁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园城市”从空间形态将形成一组城市群体,他把这个城市群体称为“社会城市”。最能体现他这一思想的便是三磁铁图。这三个磁铁分别是城市,乡村及城乡结合。霍华德分别将它们的特点列出来,比如“城市——远离自然,社会机遇,群众相互隔阂,高物价,高地租。乡村——缺乏社会性,自然美,工作不足,土地闲置;城市—乡村自然美,社会机遇,接近田野和公园,地租低,工资高。。。”霍华德认为城市和乡村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分离开来将永远无法解决城市和乡村各自出现的诸多问题。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只有摆脱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市结合乡村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问题。他的“田园城市”示意图上明显地写着:“城市用地1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人口32000人”,他认为城市与乡村相互依存,城乡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是资源利用和收益最大化的唯一形式。《明日的田园城市》是一本逻辑上十分慎密的著作,它通过13个章节对“田园城市”的用地及其来源、收入和支出、行政管理和运行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霍华德认为土地和金钱是产生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所以从这两点出发,他首先提出了消灭地产主的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田园城市”土地将废除土地私有制,土地产权归社区所有居民共同拥有。“田园城市”的全部收入来源于地租,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和承租人所需承担的费用远远低于大城市的生产生活成本。对田园城市的支出,霍华德考虑的更为细致周到,详细地列出了城市建设和维护所必需的12项支出。通过收入支出的计算,他认为“田园城市”的收支2平衡可以轻易地做到。在“田园城市”中人民不但减少了赋税,还拥有了土地、稳定的收入、舒适的住宅便利的交通和健康的环境。同时,“田园城市”拥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和高效的管理机制。从社会改革和城市运行的角度,霍华德全面完整地勾画了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未来城市的发展框架。霍华德的“田园城市”通过城市规划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关心并保护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基本立场。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运行体制的充分了解,更需要的是追智慧和胆量,而霍华德同时做到了这两点。“田园城市”理论摆脱了显示统治者权威的旧模式,从此,全体人民利益至上的观点使近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立足点实现了根本转移。它是一本融经济学和社会学为一体的有关人类社会与城市发展话题的专题研究著作。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因此城市问题本身兼有复杂性,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深层次矛盾。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城市空间规划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运用社会改革的综合手段进行治理。霍华德提出,随着若干“田园城市”的建成,这些小城市将通过快速交通和绿带围绕着一个核心城市形成城市群,这个城市群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社会城市”。他认为,居民生活在这个城市之中,既可以享有大城市的一切优越性,同时又可享用乡村所有的清新乐趣。城市组团发展和空间利用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认为现在“卫星城”和“新城”的做法就是受霍华德的思想影响。但霍华德的思想也有缺点,在实践中“田园城市”方案还是暴露出过于理想化的一面,这可能与霍华德本身的知识结构和性格有关,社会改革不能单纯依靠“简单的事实”和“人性的纯良”,还涉及城市起源、历史变革和文化传承等为更为复杂的因素,因此“田园城市”试验没有像霍华德所期盼的那样在英国引起连锁反应,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霍华德倡导的“田园城市”试验宣告终止。现代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诸如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等问题。这一切均需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从业人员开展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3合理方案。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这对中国规划师群体来说,无疑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一个挑战。《明日的田园城市》留给我们当代人很多的启示。美国著名的城市史学家芒福德在1946年曾经给予霍华德“田园城市”的高度评价:“20世纪我们见到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成就:一是人类得以离开地面展翅翱翔于天空;一是当人们返回地面以后第一居住在最为美好的地方--田园城市”。现在很多城市的规划竟然也敢不上100多年前的规划,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去反思!4《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2010-07-1223:42:02)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Howard,1850~1928)的《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CitiesofTo-morrow)出版于1898年。在过去的110余年......田园风光读后感2田园风光读后感?拜读田园风光,楼主以自然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优美的田野,勾画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是1篇上乘优美的田园诗。1.情美:“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美的文字烘染出浓郁的抒情气氛,楼主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和诗意的和谐。诗文开头以“朋友”,“亲人”,“恋人”作比喻,赋予自然景物浓厚的感情色彩,接着“我把生命融入田园”,进一步阐述了对田园风光的热爱,最后“田园把我的人生鲜美,鲜活,把我的生命蓬勃,雄浑”,写出了楼主身处其间的愉悦,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深爱之情。2.景美:品读田园风光诗歌,犹如观赏一幅诱人的田园画卷:如“花草树木”,“绿油油的庄稼”,“芬芳的泥土”...清美的自然景象映衬,景与人互相交织、辉映成篇。不仅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而且刻画出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经楼主的点化“苍翠”,“芬芳”,“茁壮”,“幽深”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不能不令人感到田园风光的美好,从而产生去寻找田园风光的冲动。3.语言美:该诗歌清新,明快,朗朗上口,所写景物融入了主观情愫,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楼主巧妙地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楼主能运用凝练,简洁、流畅的诗句,将一个个意象慢慢组接,颇似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其意境耐人寻味。欣赏!田园交响曲读后感3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田园交响曲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一)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交响乐,以“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而闻名,而这仅仅是由一个双耳失聪的音乐家谱写的。这就是贝多芬一首闻名于世的交响曲,这就是《田园交响曲》。这首交响曲节奏多变,共分为五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着自己的主题,让人听着心旷神怡:不太快的快板,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心情,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我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自然流动,表现出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接着,“溪边小景”展现在我的眼前。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所呈现的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微风吹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倒映的白云树影。远处的树林好像在做着深呼吸,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音乐更加富于诗意。乡村欢乐的集会在小溪旁举行,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活跃而喧闹,质朴而粗犷,像一幅色彩鲜明线条粗豪的民间风俗画。当欢乐的场面达到顶点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不安并很快变成远处的雷声,欢乐的集会被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打断。暴风雨即将到来。在这一乐章中,狂风呼啸,裹挟着雷电排山倒海般袭来,转瞬间便笼罩了一切。整个乐队都在急速飞旋,整个乐队的心情都同曲调的高低而变化,让人听着就像想把人带进地狱一般。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暴风雨慢慢的的平静了。最后一个乐章,主题开阔而明朗,就像牧人在田野里自由的歌唱。大地恢复平静,草地发出清新的馨香,牧歌传达着对大自然的感激心情。整个交响曲在这种喜悦的气氛中结束。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二)今天,我聆听了世界着名音乐家贝多芬的着作之一《田园交响曲》,在这其中,我的感受很多,也是我想像到了很多。乐曲一开始,声音柔亮,使我的眼前一下出现了许多农民,仔细一看,啊!原来这是庄家啊!农民在这里耕地干活,各个充满精神。接着,乐曲进入了高潮,哈哈,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看那田园里的人们,小池里的鸭们,泥地里的蚯蚓,都发出快乐的笑声,庆祝这今年的丰收。就在他们洋洋得意之时,一场暴雨降临了,农民们边跑边不舍的看着田地,他们担心大雨会浇到他们的庄稼。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天机难测,谁知,一场大雨过后,庄家有涨高了一截,这次可以过个好年了!人们和动物们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