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安全心理学激励与安全1、激励的含义和模式2、激励的特点3、行为激励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行为科学认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引发人的行为,企业领导和职工能在工作和生产操作中重视安全生产,有赖于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是目的,创造条件是激励的手段。1、激励的含义和模式2010安全心理学激励主要是指持续对人进行激发,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激励的一般模式为:新需要需要紧张动机行动需要满足紧张消除2010安全心理学①有被激励的对象,即被激励的人或群体(如班组、车间、科室);②激励是激发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的愿望和动机,而产生这种动机的原因是人的需要;③人被激励的动机的强弱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激励水平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职工文化状况、个人价值观、企业目标吸引力、激励方式等;④这种积极性是人们直接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从观察由这种积极性所推动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上判断。2、激励的特点2010安全心理学3、行为激励理论激励理论首先是通过激励人的动机,从而引发人的行为。人受到激励是一种内部的心理活动状态,这种心理活动状态从外表上看不见,也听不到、摸不着,只能从人的行为方式和状态来加以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因是人的需要。要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就要创造条件来满足人的需要,进而实现对其行为的控制和调整。2010安全心理学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3.双因素理论4.操作条件反射理论5.挫折理论6.期望理论7.公平理论8.综合激励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著作《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思想;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个性》一书中,他又对该理论做了进一步阐述。马斯洛的这一理论在西方各国广为流传,成为激励理论的主要基础理论之一。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010安全心理学(1)人的需要层次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需要被分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友爱和归属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可表示成金字塔形。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010安全心理学(2)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当某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的满足之后,这种需要就失去对于行为的动力作用,其上一级需要变得清晰和迫切起来,成为激励的因素。经济落后地区的人们,其需要多在低阶层;经济愈繁荣,教育程度愈高其需要愈向高层次发展。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各层次需要一般满足的比率是:生理需要约为85%,安全需要约70%,社交需要约50%,自尊需要约40%,自我实现约10%。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2)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ABCDE需要的相对强度生理自我实现尊重安全社交心理的发展水平需要层次间的关系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3)需要层次关系的例外马斯洛认为,大多数人的需要层次是一个固定的系列,但由于人们的个别差异,也有种种例外情况:①心理变态者;②抱负水准极低者;③狂妄自大者;④身居高位,对低级需要估计不足者;⑤放弃某种需要者;⑥有创造天赋者;⑦有理想,有某种坚定信仰者。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010安全心理学(4)安全管理上的应用首先,要利用该理论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安全需要处于仅次于生理需要的较为基础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感得不到满足的职工,在工作中是不会有更高级的需求,从而也不会产生更高尚忘我的行动。目前ILO广泛提倡的“职工体面工作”的理念,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企业首先要满足职工的基本安全需求,然后才能让职工有工作的自豪感,进而提供高质量的工作。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010安全心理学(4)安全管理上的应用其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针对职工不同层次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既然五个层次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安全管理者的任务就在于找出相应的激励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以引导和控制人的安全行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010安全心理学ERG理论是美国学者阿尔德弗在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有所不同的需要理论。所谓ERG就是生存(Existence)、关系(Relatedness)和成长(Growth)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即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1)该理论基本内容①生存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机体的生存或存在,它包括多种形式的生理的和物质的欲望,如饮食、休息、住处和不受伤害等;在企业组织环境中,包括对工资、津贴和工作物质条件的需要。这种需要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1)该理论基本内容②关系需要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它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社交需要和一小部分尊重需要。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1)该理论基本内容③成长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它包括个人在工作上所付出的创造性努力或个人对自己不断成长的奋斗。成长需要的满足,产生于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他不仅需要发挥他的才能,而且还需要培养新的才能。这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1)该理论基本内容1.生理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4.尊重需要3.友爱与归属需要2.安全需要3.成长需要2.关系需要1.生存需要“ERG理论”与“需要层次论”的对比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2)ERG理论的特点第一,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趋势。第二,较低层的需要越是能够得到较多的满足,对较高层的需要就越渴望。比如工人的生存需要越是得到满足,对人际关系或工作成就的需要就越强烈。第三,当较高级需要不能实现时,可能会转而求其次。较高层的需要越是满足得少,则对较低层的需要的渴求也越多。第四,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3)对安全管理的启示一般认为,ERG理论更切合实际。它将安全需要放在低层的生存需要中,同样说明了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是必须重视和满足的需要。但是,该理论对各层需要的满足顺序并不认为是严格按从低到高的方式发展,低层需要可以越级向高层需要发展,高层需要可能干扰低层需要的满足。这一观点与安全管理实践中的许多事例是吻合的。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3)对安全管理的启示例如,在安全管理制度不严、安全措施不到位的企业中,职工可以为了得到领导的表扬或同事的尊敬而单纯追求工作效率,在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不顾安全需要,违章冒险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由于上述原因,在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时,要注意职工各种需要之间的复杂关系,不能仅以安全需要作为研究和处理对象。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3)对安全管理的启示管理学家曾经调查表明:约占人口的20%的人基本上处于生存需要的层次;只有不到1%的人处于成长需要的高层次;而大约80%的人保留在第二层次即关系的需要上。因此利用群体的制约推动安全管理工作,对大多数人都是有效的。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通过在美国匹兹堡地区11个工商业机构对200多位工程师、会计师调查征询,赫茨伯格发现,受访人员举出的不满的项目,大都同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而感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据此,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该理论将人的行为动机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大类。3.双因素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1)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与人的工作的客观情况有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工资福利、劳动保护、聘任保障、人际关系等。赫茨伯格通过对1844人次职工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当这些因素缺乏或处理不当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情绪。但即使这些因素都具备,也只能防止职工对工作产生不满,而不能激发人们内在的积极性和更多的满意感。3.双因素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2)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与人的工作有内在联系的一些因素,包括工作成就、绩效的认可或奖励、工作职责的加强、对未来的期望等。赫茨伯格调查发现,激励因素是影响和促使人们在工作中不断进取的内在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可激发职工完成工作的积极性,使人感到满意;若处理不善,可导致职工的不满意,但其影响程度不如保健因素。3.双因素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2)满意与不满意激励因素连续体工作提供的挑战性、成就和进步很少(没有满意)(满意)工作能提供的挑战性、成就和进步+0保健因素连续体工作中缺少高工资、缺少安全感、缺少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不满意)(没有不满意)工作中提供高工资、有安全保障、有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0-两类因素作用发展趋势对比图3.双因素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3)在安全管理上的应用首先,要重视职工有关保健因素的满足问题,例如注重改善劳动生产环境和条件,设置必要的福利设施,开展文明生产,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以减少或消除职工不满的情绪。3.双因素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3)在安全管理上的应用其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激励因素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激励作用。例如,对安全工作有责任感的职工要赋予一定的职责,多安排有挑战意义的工作,扩大工作范围,增强成就需要;将企业安全生产的近期目标和发展规划以不同的形式反馈给职工,以增强职工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信心。3.双因素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由美国哈佛大学斯金纳教授提出,也称为强化理论、行为矫正理论。斯金纳说:“操作条件反射的作用能塑造行为,正如一个雕刻师能塑造粘土一样。”总之,在他看来,人的行为是受外部环境刺激所调节,因而也受外部环境刺激所控制,改变刺激就能改变行为。4.操作条件反射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人类后天学习得到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①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对一定刺激的应答反应——“应答性条件反射”;②没有明显的刺激出现——也许纯粹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4.操作条件反射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人类后天学习得到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刺激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同。一种是“刺激—反应”过程,另一种是“反应—强化”过程;第二,强化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在应答性条件反射中,受重视的是反应前的刺激而不是反应后的结果,因此“强化”在这类反射行为中没有意义。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重要的,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行为前的刺激导致行为的保持或消退。4.操作条件反射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2)强化的理论强化的类型:根据强化对行为的影响,可以将强化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衰减四种类型。①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是指当人们发生某种行为后,能从环境中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例如,企业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如奖金、休假、晋级、认可、表扬等),以表示对职工努力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的肯定,从而增强了职工进一步执行安全规程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4.操作条件反射理论2010安全心理学(2)强化的理论强化的类型:(续)②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指个人为了回避(逃避)所不希望的某种刺激而采取某种行为的过程。负强化所引导的行为不会产生令人愉快的结果,而是使人避免不愉快的结果。例如,有的职工参加安全教育学习不是因为可从学习中得到享受或乐趣,参加也没有什么奖励或表扬,而是为了不受到领导的批评或同事的排斥。再比如,职工自觉佩带安全防护用品并不是可以得到享受,而是为了消除厌烦的刺激(如噪声、粉尘),或是为了避免发生伤害的不愉快的后果。实际上,负强化作用对安全管理的意义是较大的。4.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