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及职能思考范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及职能思考范例【导语】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及职能思考范例”精品文档,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1宁德市针对主要气象灾害开展防灾减灾服务的重要性气象灾害是最常见的主要自然灾害现象,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地区,濒临东海,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严寒和酷热天气少,温暖湿润,雨水丰沛,是我国大黄鱼之乡,也是东南沿海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胜地。宁德市境内海拔落差大,地形复杂,因此各地气候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上气候资源丰富,但气象灾害频发,其中暴雨、冰雹、雷电、干旱、低温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多发。(1)暴雨。宁德市水资源丰富,降水量1—6月逐月增加,在6月达到一年中最多,8月以后降水量又呈现逐月下降的现象,8月降水量次之,从4月开始进入汛期,5月为主汛期,降水量较4月明显增加,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同的是,宁德市7月进入台风季,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7月台风出现次数相对偏少,多晴热少雨天气(图1)。总的看来,在季风和台风共同影响下,宁德市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多暴雨洪涝灾害,降水集中于4—6月的前汛期和台风汛期7—9月,年平均台风出现3.5个,暴雨年平均5.7d,大暴雨年发生概率达80%以上,其中特大暴雨多为台风登陆影响,以柘荣县出现概率最大。(2)冰雹。宁德市多冰雹,年平均2.6d,冰雹西北山区多、沿海地带少,其中福安和柘荣冰雹出现次数最多,周宁、寿宁、屏南和古田为冰雹多发地带,处于沿海的宁德、霞浦和福鼎相对为少雹区。冰雹出现在3—9月,集中于冷暖空气交汇频繁的3—4月,其次是7—8月,这4个月冰雹日数约占年总降雹日数的74%。(3)干旱。宁德市降水丰富,但降水量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西北部的山区降雨量多于东南部沿海地区,多台风影响年份降水量相对较多,加上农业生产水平落后,降水偏少年份极易出现局地性干旱和季节性干旱,整体表现为古田、福鼎、霞浦属于干旱多发区,寿宁、蕉城、周宁和屏南为干旱少发区,而福安和柘荣介于两者之间,给区域性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宁德市夏旱出现频率最高,主要出现在7月上中旬和8月、9月的下旬,其次是秋冬旱,春旱出现的概率较小,其中秋冬旱一般为区域性干旱。(4)雷暴。宁德市1—12月均会出现雷暴天气,集中出现在每年的3—9月,6—9月是雷暴高发期,通常8月出现次数最多,达20d左右,8月下旬由于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北方冷空气极易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形成强对流天气,雷电天气出现频繁。近些年雷暴日数明显减少,但随着电子电器的广泛普及,雷电造成的损失仍然严重。(5)低温寒潮。宁德市低温寒潮呈现西北部出现早、结束晚,而东南部出现晚、结束早的现象,低温寒潮天气主要出现在冬季,其次是秋季,随着气候变暖,秋季寒潮出现次数呈现出减少趋势,但春季发生日数增加,对冬作物返青和早春播种影响较为不利。分析低温寒潮月发生特征可知(图2),单站低温寒潮天气12月出现日数最多,其次是11月,5月出现日数最少,6—9月未出现低温寒潮天气;区域性和全区寒潮也是12月次数较多,11月次之,其中4—10月未发生全区性寒潮天气。2016年1月20—26日宁德市低温雨雪寒潮天气造成强降温、积雪和道路结冰,山区最低气温降至-11.0℃~-4.0℃,沿海0℃~-4.0℃,沿海大风9级左右,农林渔业遭受冻害,交通、电力和通讯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宁德市天气气候复杂多变,气象灾害多及其危害严重,宁德市气象部门应结合实际,履行防灾减灾职能,加大力度进行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2宁德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建设现状2.1加快气象观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当前,宁德市已经完成天基、空基和地基的三位一体气象立体观测网的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站、海洋气象观测网、农村气象观测站及灾害多发区村级监测预警设施为一体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也投入使用,观测网络点增加,站点布局得到优化,实现对重点区域内如高山、海岛、旅游景区,以及交通、电力、通信等行业的有效监测,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观测预报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及时有效获取主要气象灾害的智能感知[3]。气象预报业务方面,建立时间上从分钟到年的无缝隙、全覆盖、智能化预报,完成基于位置的格点化预报,预报的时效性已经精细到0~10d,空间分辨率达到5km,同时整合气象、农业、水利、水文等部门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库和掌上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观测预报预警信息的共享。2.2不断完善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网络气象部门近年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肩负重要职责,为气象灾害提供及时有效的预报预警,提前防御灾害,降低灾害风险。在航空、海洋、交通等领域联合构建影响评估模型和基于天气发生概率的风险矩阵,通过部门间的协作沟通,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和联动的机制,在当前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手机、互联网媒体等公共资源,及时快速地无偿向社会公众发送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将偏远的农村、山区、沿海区等作为提高预警信息传播和接收的能力的重点区域,开展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全媒体发展的智慧气象服务,争取实现按需自动推送服务。成立应急信息队伍,形成多渠道、多手段的完善“叫应”机制,解决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覆盖率[4]。2.3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气象防灾减灾体制,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搭建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及覆盖面广的气象综合信息发布平台,集天气预报信息、突发灾害预警、气象科普知识、农事指导、农村农业政策及农产品供求等信息为一体的服务内容,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同时,积极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构建农村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防灾减灾信息覆盖率和群众满意度。比如,与宁德市水文资源勘测中心开展合作交流,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达成合作意愿,通过智能网格预报为水文局提供中期期货预测和面雨量预报产品,分析旅游景区附近的流域面雨量预报,及时获取雨情和预报情况,制作流域洪水预报产品,延长洪涝预警预报预见期,提供出预报成果,并与其他部门共享实时水情网。与宁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生态环境气象服务合作探讨,从部门联动、环境预报预警、人工干预净化城市空气、预警预报服务渠道和生态气象保障服务5个方面介绍了生态环境气象服务,就城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污染源的传输研判、气象要素与环境质量、人工干预、科研课题等进行了交流,探讨了污染源传输路径人工影响天气干预净化空气质量的合作,最后双方落实业务对接机制,由市气象局积极开展环境气象服务应用研究,双方在联防联控、环境预警预报、科研课题和人工干预净化空气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做好生态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推动宁德生态环境气象服务更上新台阶[5]。2.4促进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建设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7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21〕29号)精神,加快推进宁德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指挥系统,落实机构编制,完善军民联合、部门协作、沟通顺畅、高效安全的领导和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旱情和作业条件的动态监测,及时启动、科学实施人工增雨抗旱作业,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生态文明建设、闽东北协同发展、重大活动及应急工作中的服务保障作用,有效提升增雨抗旱、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3加强发挥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职能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宁德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逐渐得到完善,有效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但现在还存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不高、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气象防灾减灾职能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工作情况和发展方向,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思考。3.1做好组织保障建设气象部门要加快防灾减灾服务工作的组织保障建设,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地方财政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当地政府的考核内容,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重点制订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的投入,要将防灾减灾系统的运行维护经费列入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财政的资金预算。气象部门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和气象灾害防范示范点建设,落实气象灾害救助资金年度预算。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推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活动,明确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点范围、政府部门支持引导的政策措施及实施办法等,如宁德市气象局与中国人寿保险宁德市支公司联合开展清明茶、葡萄等保险业务,使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助推气象局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3.2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防灾减灾不仅是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任务,还要依靠广大社会公众的力量,因此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的重要工作是通过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让公众既认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又能在日常避灾或者面临灾害时知道如何自救和互救。各地相关部门大力配合气象部门宣传防灾减灾工作,构建社区、村庄、学校、机关、企业、种养殖基地等宣传场所或平台,借助全国防灾减灾日、气象日主题,有计划和有目的地进社区、走机关、进村入户等,针对性地对本地区、本行业气象灾害风险及抵御灾害的综合能力进行调查分析,设计出专业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内容,确保宣传形式的形象化、新颖化,目的是社会公众了解并掌握台风暴雨、风雹、森林火灾、生态环境、海洋等灾害影响、防范常识和技能,鼓励社会公众从个人做起,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3.3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监测体系,形成C波段双偏振雷达、增强型风廓线雷达、微型雨雷达、激光雨滴谱仪、大气气溶胶粒径谱仪和CCN计数器等新型观测设备为一体的监测网,开展云雾、降水物理特征的精准探测工作,为人影作业实施提供天气监测预警、作业指挥和效果评估等进行技术支撑。同时,强化组织领导,地方政府增强属地责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综合监管的工作机制,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落实人影工作财政保障。研发人影作业智能业务系统,建立集自动监测分析、预报预警、方案设计、作业指挥、智能作业、效果评估服务为一体的地面人影智能业务展示平台。加强基层作业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技能竞赛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培养出人影工作的领军人才,健全岗位人员福利待遇机制,稳定作业队伍建设,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和作业的能力。(转载请注明)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