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过程强化理论和激励实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深圳德信诚培训中心TEL:0755-2826896428269363杨小姐深圳培训网:sz01@qs100.com激励过程强化理论和激励实务2课堂要求欢迎阁下参加深圳德信诚培训中心本次课程,本课程将为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提高您的能力和水平。请注意以下的几点:1、手机请将您的手机开为振动或关闭。2、吸烟在课堂内请不要吸烟。3、其它课期间请不要大声喧哗,举手提问;不要随意走动。3主要内容激励的原理人性假设激励的内容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激励的强化理论激励的一般形式和实务412.1激励的原理12.1.1激励的概念与对象1.激励的概念激励,顾名思义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激励既包括正面的诱导、驱动之意,也包括反面的约束、惩戒之意。有人用“胡萝卜加大棒”来形容传统的激励。激励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把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5•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需要是指人对某种事物的渴求和欲望,当人们缺乏所需事物而引起心理紧张时,就会产生需要,并为满足需要而采取行动。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原动力。在管理中运用激励手段,正是利用需要对行为的原动力作用,通过提供外部诱因,满足员工需要,进而引发员工的积极行为。6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需要具有原动力作用,但需要作为一种潜在的心理状态,并不能直接引起行为,只有当需要指向特定目标,并与某种客观事物建立起具体的联系时,才能由潜在状态转化为激发状态,成为引发人们采取行动的内在力量。这种在需要与目标对象衔接基础上形成的、直接驱动行为的内在力量就是动机。动机可以看作是需要获得满足的过程。动机的产生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二是能够满足需要的客观事物,又称外部诱因。7行为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均称为行为。而行为产生的原因则是动机和需要,即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8目标目标是行为所要实现的结果。人们采取的一切行为都指向特定的目标。目标既是行为的结果,又是行为的诱因。最后,我们再从管理的角度给激励下一个定义:激励就是要创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9——激励的过程需要满足反馈动机行为目标没有满足引发紧张优势动机导致达到102.激励的对象是组织范围内的员工或领导对象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动机产生以后,人们就会寻找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而目标一旦确定就会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从需要到目标,人的行为是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进行、不断升华的循环。113激励与行为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可能给行为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期望值则是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即可能性。12激励力、效价、期望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下式表示:激励力=某一行动的效价X期望值134.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内因:人的认知知识(需求、价值观、行为准则、对行为对象的认知等)•外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4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海德等的归因理论■亚当斯的挫折理论激励理论有关激励的理论很多,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激发动机的理论,主要有:155.X理论和Y理论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总结出的关于人性的假设:X理论:•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会躲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16Y理论:•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但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性;•绝大多数人都具备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的假设比X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他建议让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认为这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7——激励的目的人们选择并加入某个企业,在企业中被置于一定的岗位,为履行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这一过程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从个人看,该组织具有满足他特定需要的现实功能;从组织来看,则确认个人能够胜任组织任务,而且组织也的确能够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满足其个人要求。个人通常希望组织能满足其更多的需求,而组织则常常要求组织成员付出更多努力。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因此,激励的目的在于从既定的组织目标出发,寻求组织与个人在目标、行为上的内在一致性,从而达到两者之间在行为及其效果上的良性循环。1812.2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19(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economicman)假设源于亚当.斯密的思想,他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经济利益是驱动人们行为的唯一诱因。人是经济人。该假设把人的本性看作是懒惰的、不愿负责任的,工作只是为了满足基本需要,获得经济报酬。在这种假设下,人的行为基本上被看作是被动的,是需要用经济刺激来激发的。20基于这种假设所引起的管理方式是:组织应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和作出绩效,并应以权力与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员工,其管理重点在于提高效率,完成任务。其管理特征是订立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强各种法规和管制。为了提高士气则用金钱刺激,同时,对消极怠工者严厉惩罚,即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21社会人假设“社会人”(Socialman)假设认为人不单单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经济刺激并不是激励人们积极性的惟一动力,人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们。这种社会人随着梅奥(Elton.Mayo)霍桑实验的研究报告的公布而受到重视。22社会人的基本假设: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的动机,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2、工业革命与工业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所以只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义。3、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比管理者经济诱因更重要。4、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23•由此假设得出的管理措施:•1、作为管理人员不能只把目光局限在完成任务上,而应注意对人关心,体贴、爱护和尊重,建立相互了解,团结融合的人际关系和友好的感情。•2、在进行奖励时,应当注意集体奖励,而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3、管理人员应当经常了解工人的感情和听取意见并向上级发出呼吁。24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的人”(Self-actualizingman)是指人有一种运用自己的能力、发挥潜力的欲望,人们通过自我激励逐渐成熟。这一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ㆍ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1906—1964)于1957年在《企业的人性面》一文中提出的。他把传统的管理观点叫做“X理论”,X理论是一种关于人性的消极观点;针对X理论的缺点,麦格雷戈提出了Y理论,Y理论是一种关于人性的积极观点,即把人看成是自我实现的人。25基本假设:1、人们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和娱乐、休息一样自然;2、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人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采取自我指挥和控制3、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不但能接受、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4、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高度的用以解决问题的想象力和独创性;7、有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需求的人往往以达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致力于实现目标的最大报酬。26•管理手段:•1、管理重在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环境•2、对人的激励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他担负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做出成绩,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3、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27不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都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却不能适用于所有的人。为此,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在1965年提出了“复杂人”(Complexman)的假设。该假设的主要观点是:人是复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和表现,而且一个人本身在不同的年龄、地点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需要和表现;人的需要会随着各种情况的变化而改变,人与人的关系也会改变。(五)“复杂人”假设28•复杂人假设的内容有五点:•(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每个人的需要都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2)一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学到新的需求和动机,因此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表现的动机模式是他原来的动机模式与组织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3)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产生不同的需求•(4)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5)人可以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2912.2激励的内容理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推动、引导且维持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等问题。这类理论着重研究人的各种需要。内容型激励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和受激励的程度取决于需要的满足程度。30•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三、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四、阿尔德弗的ERG理论31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ofNeedsTheory)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提出来的,因而也称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32•需要层次论主要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决定人的行为的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些什么内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个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另一个是人的需要都有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3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1)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3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尊重生理安全社交35a.生理的需要:吃、穿、住、用、行、生命繁衍b.安全的需要:使自己的身体和情感免受伤害。现在的安全需要: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保障;未来的安全需要:未来工作、生活等的保障c.社交的需要: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内部尊重:自尊、自主成功的自豪感;外部尊重:地位、认可和关注或受人尊重e.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表现为胜任感和成就感36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我国工商企业中的应用自我实现的需求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工作中的自主权;决策权尊重需求职称、头衔;宽大的办公室;当众受到称赞社会(社交)需求上级对下级的关怀;友善的同事;联谊小组与活动安全需求工作与就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理需求足够的薪酬;适度的工作时间与舒适的工作环境;低息住房贷款37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贡献•①理论上解释了人类需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启发人的认识(理论上)•②揭示不同个人需要的多方面,根据不同需要,采取多种激励方式(操作上)•③提出主导需要—主导动机观点,有助于人们选择合适的激励目标(操作上)•④提出“自我实现”为最高层次需要,对管理者有指导意义。(管理上)38缺陷•①对人们信仰和精神作用估计不足。•②未指出这些需要与社会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信仰、心理因素等的联系。3912.2.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也叫“保健—激励理论”(Motivation—HygieneTheory),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Herzbere)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40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类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