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道与亲子沟通沟通教练:胡中浦•王善人(1864-1937)名树桐,字凤仪,清末热河朝阳人。虽未读书,知做人之本份,为人做工,研究“干活”二字有省。腰患痈阻,十二年不癒,偶知忏悔,对天道过,其疾不药而癒。庐墓三年,悟通性理,善于讲病。明白家庭不和之因,关键在婆媳之间不理解。为婆者,说媳不是;为媳者,说婆不好。若能侍婆如母,待媳如女,家庭自然和睦相处,平息纠纷。人称为王善人。后江希张先生委託担任万国道德会之会务。后改为满洲国道德会,分会遍及东北各地,创办女校八百余处。劝人向善,改过自新,忏悔前愆,重新做人。教导妇女如何相夫教子,为贤妻良母,所谓“妻贤夫祸少”。有笃行录行世。天有道人亦有道伦常大道1.父子有亲(慈-孝)2.君臣有义(惜-忠)3.夫妇有别(阴-阳)4.长幼有序(友-恭)5.朋友有信(诚-善)齐家之道丈夫道妻子道媳妇道母亲道父亲道婆媳道慈道悌道孝道各正本位各行其道道理•人道相对而生,绝对而行。理讲两面,道只管一面。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不论父母慈不慈,只问自己孝不孝。•亏五伦,缺八德,败五体。善人道认为,人间一切疾病、不幸和遭难都在于失道(不慈、亏孝、不惜、不忠、阴阳不合、错位、虚伪、险恶等等)。善人道——性理疗病•仪圣王凤仪善人及其传人创立了性理疗病法,它认为,“病是吃五毒丸(怨恨恼怒烦)长成的。”凡所有病,皆来自于自己的烦恼心,不外“怨恨恼怒烦”等等各种心情所导致。生气上火会得哪些病呢?心理病、性理病、生理病(先天性疾病)、因果病、运数病、天然病、精神病、德行病等等。•王善人及其传人罗列了百千种病所导致的心态和性情。•性理疗病,“性”是指人的气质与性格,“理”,就是规律或法则。“性理”,在这里是用“五行”说明人的气质与性格的阴阳消长变化规律的。性理疗病便是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通过语言为人医病。“心病要用心药医”,正是说明这个道理。心药,是指用开导,说理、挖根源和暗示等方法,来解开病人心上的疙瘩,从而愈病。父母心性与孩子状态•12岁前孩子的状态就是父母的活碑,尤其是母亲的隐私和性情的写照。•小孩子的疾病跟家长的原因是密不可分的。不是父母孝道有亏,就是性情不好,从怀孕时就播下了孩子日后身体和性情的种子。善人说的很好:不要迷惑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样,自己包的饺子还能不知道什么馅,还问别人为什么这样?•一代没好妻,十代没好子。母亲的性情直接就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与其把孩子生出来了不好带,不如在怀孕前,或是怀孕时就要学习如何生个好孩子。而生好孩子的决定原因,就是父母有个好品行,家庭有个和睦的气氛。1母亲怨气冲天,小小婴儿得癌•一位读到博士的中医,带了一家人来找王元午老师,是一个三个月的孩子,肝癌,出现了腹水,医院都不接了。王老师一看,就问母亲,你怀孕时,跟什么过不去呀,至于生这么大的气。其母答曰,她怀孕时,就认为老公应该天天陪她等等的,一丝不如意便怨气冲天,或是大动肝火。王老师便给她讲了善人的道,她至诚感应,从内心深处生大忏悔,当下便给丈夫跪下,放声大哭,忏悔自己的过错,一家人都哭成一团。后一家人互相谦让,和睦相处。后这个被判死刑的孩子,逐日好转,一点都没问题了。2母亲强势,女儿得癌•有一家三口,这三口人全部有病。女儿的病最重,大肠癌转移,24岁已经是医院束手无策的病人。父母也都有比较重的病。看看这家的病是怎么来的。母亲是非常要强的一个人,双目突出,十分刚强。对女儿总是在要求,好、更好、再更好。女儿已经是清华研究生毕业,她还能要求女儿跟留学的比。从小到大,孩子都没有放松过。而丈夫由于童年遭遇家庭变故,性格稍弱,对进取之事不感兴趣。夫妻关系可想而知,家庭气氛无一日安宁——后其夫宁可跟保姆过日子——都不愿和其再生活。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进退维艰,左右为难。毕业后交一男友,其母用金钱名利的标准一衡量,不合心意,又坚决反对。最终,孩子癌症倒下。人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到了这个田地,一家人在王老师的开导下都开始了认自己不是,找别人好处,由衷地忏悔自己的错误,一家人都是嚎啕大哭,把所有的郁结都释放出来。这就是“拨阴取阳”。小姑娘,第一天见时,脸色难看,根本不会笑。第二天再来时,便可以露出会心的笑了,身体感觉很好。她也立志,自己受了这么高教育,病一定要好,要告诉更多人,让更多的家庭能受益。3母亲给孩子灌毒,女儿精神失常•刘有生善人讲过一个他外甥女的故事。孩子刚刚懂事,妈妈因跟婆婆不和,就常对孩子说奶奶怎么不好。后来奶奶去世了。孩子还是恨她的奶奶。最后孩子精神失常了,带到刘老师家。因为是刘老师三妹的孩子,所以他也不便直说。可他四妹忍不住,就问:“这孩子魔魔怔怔的,坐不稳、站不安、闹心似的。你这股恨气是哪儿来的?你是怎么恨的?”孩子说:“我妈那时候说我奶奶这么不好那么不好,我就恨我奶奶。那时候我就想,我大了要想法儿治我奶奶。”就这么说了几次,孩子的鼻腔、口里就往外冒血,鲜红鲜红的。孩子一怨恨,毒气就灌进去了,头脑马上就会混浊,身体心灵就不健康,学习也会下降。我们都期盼孩子好好学习,但如果不给孩子足够的精神补助,孩子怎么能学好呢?•什么是精神补助?就是我们应该在孩子面前多说家人的好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讲对方的不好。纵使夫妻之间闹意见,也不能让儿女看见,更不能在儿女面前吵闹。在孩子面前,要说爸爸好、妈妈好、家人都好,不管对方是谁,都要说他的长处。这样就会使孩子对爸爸妈妈、对家里的长辈产生一种尊敬的心、感恩的心。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精神补助。•妈妈就这样给孩子做精神补助,弄了三次,病就好了。我们当妈妈的都要引以为鉴啊!父母心性与孩子疾病•大凡12周岁以下儿童,无论得什么病,都与父母有关,与其说给孩子看病,不如做家长的先反省自己的心。•儿童先天得病,都与生前、怀胎期间、甚至于当下父母各种“怨恨恼怒烦”心情有关。比如先天脑瘫,肯定与孩子父母对自己的父母不孝,打架生气有关。比如小孩得白血病,与父母因缺钱、少帮助等等烦恼有关。•儿童咳嗽原因在妈妈跟公公婆婆或者自己的爸妈有不开心、生气的事情,妈妈亏孝,孩子得肺病或者肺结核。•儿童手病是母亲跟手足之情的人过不去。•儿童骨折就得在父母身上找因,因为木性人爱受伤,父母木性太强了,太硬了,生顶硬碰就让孩子受伤了。父母道知根本:1、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2、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3、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多休息。4、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5、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会,也是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明因果:6、父母是人伦之始,阴阳之道,阴为母,阳为父。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者儿女缺乏。7、小孩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8、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9、孩子不明理等于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10、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懂教育:1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要认真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12、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13、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14、“管”是父母任着自己的性子,找儿女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15、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去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父母五大事1.养儿身(天职)2.育慧心(启蒙)3.教德行(榜样)4.领上道(导师)5.导言行(教练)检视亲子互动——是教育帮助还是引发冲突?三类亲子冲突:行为冲突、需求冲突、价值观冲突人际互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的什么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有这份情绪?责备?指令?建议?说教?争吵?警告?嘲讽?打骂?退缩?冷漠?放弃?对话协商?帮助训练?斗争?退缩?对话协商?配合成长?孩子的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有这份情绪?你的心态怎样?已有的信念是什么?负责任心态和仁性理念受害者心态和毒性教条孩子会形成怎样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行为的原因?警惕教育中的暴力现象!!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反躬自问1.不怨人:对于孩子的问题我负有什么责任?2.找好处:孩子值得肯定的是什么?3.认不是:我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4.寻不足:我没做什么该做的事情?5.求进步:哪些基于道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学习?孩子的问题跟我有什么关系?①做了不该做的,②没做该做的。–我做了不恰当的言语回应,出现了无效的管教行为。?–是我破坏了跟孩子的关系。?–我没有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智慧去明辨善恶对错。?–我没有帮助孩子发展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技能。?–我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肯定与鼓励去提升他的自信。?–我没有引领孩子发展出真善美的品质。?–......理解孩子:一些基本的原因和对策问题行为可能的原因成人的教育策略所处年龄的典型行为调适成人的态度和行为不适当的成人预期调适成人的预期孩子认知不够:不知道为什么行为是不当的运用相关后果引导孩子提升认知水平孩子技能不足:学习、生活、社交及自身情绪调节示范和训练,帮助其发展技能孩子从榜样或不恰当的强化中得到的错误学习示范并只关注恰当的行为(正向引导和强化)孩子有未满足的成长需要(被尊重、被关注、安全感、影响力、价值感、归属感等)鼓励孩子去积极面对,并帮助孩子以恰当的方式来满足需要家长不恰当的管教行为激发依道而教,修复和谐关系,学习有效方法严重的问题:情感或生理方面寻求专业的帮助沟通教育帮助的步骤1.中正自己,改善关系:教育者中正自己的心态、思想,改善亲子关系2.分析行为,设定目标:问题行为具体表现是什么?最低标准?成长目标?3.把握需求,彼此成全:合理、积极、健康4.启动对话,营造和谐:我信息友善表达;积极倾听传递关怀5.拓展思维,探索行为:我们还可以怎样建设性互动?怎样的行为能有效满足彼此需求?我们还可以如何解决问题?6.明确技能,训练发展:需要发展什么技能来改善行为?哪些练习和活动有助于发展技能?中正自己,改善关系(自己先做些改变)1.对教育目标的把握(身心健康有涵养的新一代?心理变态者?)2.对自身角色的选择(成全者?破坏者?)3.对亲子关系的界定(合作?斗争?)4.对孩子行为的心态(理解接纳?否定批判?)5.对教育行为的检讨(发展建设性?责怪伤害性?)6.对自身发展的认识(教学相长?固步自封死不悔改?)孩子问题行为分析1.问题行为描述:是什么?具体表现怎样?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持续多久?(不是总结和评价)2.问题行为观察:何时发生?在哪里发生?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情况激发了问题行为)?谁是相关者和受害者?行为前后有什么情况和表现?偶尔还是惯常?3.行为带来影响:已经产生什么影响(对孩子,对家长,对他人)?未来会带来什么影响?真的会吗?4.问题行为原因:(下一步分析)教育发展目标——都在《弟子规》中为人处事治学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成长目标设定(专注)1.发展目标(着重于能力和品质):1.能有意识地让自己抵御东西的诱惑;2.当受到同学的干扰时,能友善提醒同学专注听课;3.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暂时放下不该想的事情;4.学习作业时有很强的时间感,知道什么时候要完成;2.最低表现(着重于认知和行为):1.意识到自己被一些东西诱惑;2.知道不专注会给自己带来损失和麻烦;3.开始做到上课时眼睛盯着老师,耳朵跟着老师;4.能及时觉察到自己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