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引语】小编为您整理收集的“《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精编优质文档,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用哦!喜欢就下载吧。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之情;2、通过诵读法与涵泳法,品析诗歌所蕴含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3、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在理解感悟中提高新诗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在理解感悟中提高新诗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法与涵泳法,品析诗歌所蕴含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讲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几个问题。还记得几个月前从初中毕业时的情景吗?大家在告别自己的母校时心情是怎样的?(请若干同学简单分享自己的心情)除了离别母校,我们的人生中还充斥着其他各种各样的离别。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也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离别感受,大家有没有想到一些与离别有关的诗词呢?(学生说出想到的诗句)这些都是古典诗歌中十分经典的离别诗词句。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一首不太一样的现代离别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二、标题分析关注诗歌题目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大家从这个标题中能获取哪些信息呢?(离别;再次离别;别的是康桥)PPT展示徐志摩三次告别康桥的背景资料。(1922年,徐志摩从剑桥进修回国,写下长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旅游后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第三次旅游英国,独自回到母校,朋友们都不在,回国途中于中国海上写下《再别康桥》。)一轮诵读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青荇、榆阴、长篙、漫溯、笙箫)。2、大家觉得这首诗的韵律读起来美不美?为什么美呢?明确:①“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②每节押韵,逐节换韵,具有音节的波动和韵律感;③回环复沓,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这种由诗歌韵律和谐、节奏鲜明所带来的美感,我们称之为“音乐美”。3、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有个十分突出的特征——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感。如果把诗里的每个字看成一块砖,把整首诗看成一栋建筑物,大家认为它美吗?(PPT展示本诗的不同排版方式让学生比较。)明确:从段落上看,每节四句,各句错开,整齐划一。从句子上看,每句6-8字,大致相等,具有句的整饬和节的匀称。这种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所带来的美,我们可以称之为“建筑美”。四、二轮诵读1、我们已经一起分析了这首诗的音乐美和建筑美。现在请大家一起齐声把诗歌朗读一遍。这次注意体会诗歌的内容美在什么地方。2、在课堂一开始,大家回忆了不少古人写离别的诗词。徐志摩的这首诗和这些诗歌相比,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作别的却不是人,是景物。用西天的云彩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具有诗意,给人清新飘逸之感。3、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至两个比较喜欢的意象,讨论这个意象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小结:诗人选择了巧妙的意象,并用华美的辞藻表现出来,使整首诗具有色彩感与动态的美感。这种画面感的美我们称之为“绘画美”。4、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刚刚我们已经从细节上考量了作者的情感,那么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明确:作者情感变化图5、请一位同学根据情感变化图,朗读诗歌。读完后大家点评其对感情的处理是否合理。五、三轮诵读1、通过刚才反复的朗读,我们整理出了这首歌具有“三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PPT展示:事实上,“三美”是由闻一多提出的创作主张,也是新月派的理论基础。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在新诗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新诗理论,并在创作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本诗的作者徐志摩,便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2、接下来老师还要给大家提个问题——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作者告别的仅仅是康桥吗?预设:学生回答大致会出现三类。第一,诗人向母校剑桥大学告别;第二,诗人向过去的自己告别;第三,诗人向自己的意中人告别。3、刚刚我们对诗歌的解读都是基于诗歌本身,但是,文本解读也同样强调“知人论世”,即在解读文本时需要了解作者,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PPT展示徐志摩在康桥大学期间的资料。: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徐志摩在康桥大学期间自由的大学生活、美好的情感回忆和资本主义理想。这些既是诗中所提到的“彩虹似的梦”,也正是作者所依依不舍、难以割舍的。六、总结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说王国维的诗歌体现的是中国古典山水画,那徐志摩则用他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的西方油画。我们能够在诗中读出诗人真挚的情感蓄积,正是因为诗人精心雕琢的形式、纯熟技巧的运用、珠圆玉润的华藻。这样的诗怎么能不美呢?最后请大家带上这节课对诗歌的理解,配上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背景音乐,再集体朗读一遍《再别康桥》。提示:播放背景音乐。七、作业布置阅读《康桥,再会罢》与《我所知道的康桥》,对比3篇有关康桥的诗文中作者情感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