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激励理论(三)提纲一、个体激励理论二、群体(团体)激励理论1998年3月2日对娜塔莎来说是一场噩梦的开始。那一天,年仅10岁的她在上学途中被沃尔夫冈绑架,随后被关在维也纳市郊的一个地牢里。直至2006年8月23日,被绑架8年的奥地利“地牢女孩”娜塔莎才从囚禁状态获救。1973年8月23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突然闯进了两个全副武装的绑匪,对着一家银行一阵狂扫乱射,一边射一边说Party开始了,就有几个女店员给抓了扔到地下室黑房子里。六天以后,这几个人不但拒绝外面的营救,而且她们认为营救她们的警察要害她们,而绑架她们的人是在保护她们。为什么?因为在这几天当中,绑架她们的人,除了对她们的生命进行威胁外,而且还让她们相信随时都可以开枪打死她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打死她们,没开枪,她们已经感激不尽了。不但如此,还给她们食物,给饭吃。啊呀,这几个绑匪一下就像变成神一样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要人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必需有四个条件。(1)是要你切实感觉到你的生命在收到威胁,让你感觉到,至于是不是要发生不一定,然后相信这个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毫不犹豫;(2)是这个施暴的人一定会给你施以小恩小惠,最关键的条件,在你各种绝望的情况下给你水喝;(3)是除了他给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你得到,完全隔离了;(4)让你感到无路可逃。——杰弗逊大学综合医学中心精神和行为医学主治医生杨景端博士三、群体行为与团队定义:两个或更多的员工以一种方式相互作用,一名成员的行为和(或)业绩受到另一名成员的行为和(或)业绩的影响。群体的分类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命令群体利益群体任务群体友谊群体群体的形成原因需要的满足接近与吸引群体目标经济利益团队激励的正强化和负强化障碍团队成员的个人绩效难以计量——正强化障碍“法不责众”——负强化障碍团队激励团队是特殊群体目标激励、使命感激励(强烈的信念与明确的目标)信任激励(“士为知己者死”,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古斯塔夫·勒庞[法]《乌合之众》勒庞(GustaveInBon,1841-1931)是何许人物?本来我们对这位当年法国的才子式人物不该完全陌生。他的《乌合之众》一书,包括汉语在内被翻译成17种语言。在我们崇尚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之类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度,像《乌合之众》这种反集体主义的著作几乎没有机会进入人们的视野,当然也就不足为怪。它在1895年出版后,以平均不到一年再版一次的速度,至1921年已印到第29版。熊彼特认为勒庞最早有效地阐明了“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的实相,从而“给予作为古典民主学说和关于革命的民主神话基础的人性画面沉重一击”。的确,对于20世纪出现的许多成功或失败的群众运动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灾难。进入了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的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本质性的变化。就像动物、痴呆、幼儿和原始人一样,这样的个人会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识,完全变成另一种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群体中个人的个性因为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即使在没有任何外力强制的情况下,他也会情愿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更多地表现出人类通过遗传继承下来的一些原始本能。勒庞为我们概括出领袖煽动信众的三个最为重要的手法。当这些领袖们打算用各种社会学说影响群体的头脑时,他们需要借助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他说,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根据勒庞的观察,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群体愿景(或企业文化)激励断言法重复法传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