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刘艳虹、柏丞刚、钱志亮2008年9月6日至17日,第13届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0名残疾人运动员和数千名媒体记者、教练员、技术官员来京参加盛会。国内的残疾人也将怀着欣喜的心情,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志愿者要服务好如此规模庞大的残疾人群体,需要深入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掌握沟通的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服务工作。第一节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的反应。人是具有生物和社会两重属性的。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心理形成受先天遗传素质以及身体生理器官成熟度的影响,同时其生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地位、实践活动、生活经历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护士、军人等不同职业的群体通常有着共性的心理特征。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心理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通常有着共性的生理缺陷以及类似的生活经历,因而形成各类残疾人的一些共性的心理特点。残奥会的运动员分为视力残疾运动员和肢体残疾(含脑瘫)运动员两大类,本节讨论这两类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一、视力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健全人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感知外界的刺激(信息)。其中大约80%的信息通过视觉途径获得。换句话说,视觉途径是健全人感知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视觉与其他感知觉相比,有以下优势:感知范围广;转移灵活;知觉速度快;2知觉距离远;感知较全面。视力残疾者或是完全看不见,或是仅能看见模糊的事物形象,共性生理特征是视力缺陷,接受外界信息主要是依靠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与健全人大相径庭,因而形成了视力残疾个体心理过程发展的特殊性。但同时他们也具有许多与健全人共同的本质特点,如:视力残疾个体的心理发展趋势与普通个体的规律完全相同,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被动到主动,由零乱到成体系的过程;视力残疾个体的发展也受先天素质和生理成熟程度的制约;环境和教育同样也是视力残疾个体发展的决定性条件。那么,丧失了视觉这条主要感觉途径的视力残疾人士在感知外界途径有哪些共性的特点呢?这些特点又怎样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特质的?(一)视力残疾对个体感觉的影响1、听觉功能有所增强。俗话说“盲人的耳朵特别灵”,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的听力比健全人好,而是视力残疾人士更加注意获取听觉信息,因而形成较高的听觉注意力;对声音信息的分析更为细致,形成较高的听觉感觉选择能力;常年累月的听觉经验积累,形成较高的听觉记忆力。这些说明视力残疾人的听觉某种程度在代偿视觉过程中补偿了视觉缺陷,促进了听觉功能的提高。因此,视力残疾运动员可以借助领跑员的声音引导进行赛跑。门球比赛时,视力残疾运动员通过球里面小铃铛发车的声音判断球的走向。同时,视力残疾人士的听觉也容易受到环境声音的干扰。因此,3视力残疾运动员在比赛时要求观众保持安静,手机静音等。否则,视力残疾运动员可能将观众发出的声音误认为是裁判员的声音而做出犯规动作。2、触觉感受性高于普通人群。由于视力残疾人士主动积极地利用双手,使得他们的触觉感受性比普通人群要高些。视力残疾人士通常依靠触知觉分辨物体的各种不同属性(如大小、形状、结构、温度、光滑度、硬度、重量、比例、距离、方向等)。3、依靠视觉以外的信息形成空间知觉。视力残疾人士主要依靠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可以认识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在空间的位置,形成空间知觉并指导自己的定向运动。例如,视力残疾跳远运动员凭借步幅移动的运动觉形成距离感,从而能够在自己最佳的距离内助跑和起跳。有些视力残疾人士虽然看不见,但在行走中遇到障碍物时能主动地回避绕开障碍,好像看见了一样。人们称这种能远距离感知障碍的“奇怪”现象为“障碍觉”,这是一种对声音回声的辨别技巧。因此,不要随意改变盲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4、部分或全部地丧失视觉。由于视力残疾人士只能感知部分视觉信息或感知到不太清晰的视觉信息,导致个体视觉经验的缺失或不完整,难以形成完整的视觉表象。如视力残疾人士认识铜,他可以利用触摸来感知铜的硬度、温度,可以敲打铜块,听到铜所发出声音,但他不能感知铜的光泽、颜色,很难对事物形成完整的认知,因此,用手指感受艺术4当别人说“铜色”、“古铜色”时,他就很难理解。(二)视力残疾对个体注意的影响1、有意注意增强。视力残疾人的听觉、触觉、嗅觉等有意注意有所加强,其中,视力残疾人对听觉注意更为突出。2、注意稳定性相对较高。一般对明眼人而言,对方的衣着、服饰、神态等发生变化时,都会使注意受到干扰,而视力残疾人则不受这些视觉方面的刺激,仍旧能够做到凝神定气“洗耳恭听”。(三)视力残疾对个体记忆的影响1、一般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先天盲的视力残疾人完全没有视觉表象,他们对颜色、明暗、空间透视没有概念,对人的表情缺少视知觉表象;后天盲的视力残疾人失明前获得了一些视觉表象,但因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有残余视力的视力残疾人,可获得一定程度的视觉表象。所以,其记忆一般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2、机械识记的能力较强。在识记方法上,视力残疾人机械识记的能力较强,短时记忆的广度常优于同龄健全人,并且依靠敏锐的触觉能够分辨和熟记各种常用物品的特征。(四)视力残疾对个体想象的影响1、听觉想象丰富。虽然视力残疾人以视觉表象为材料的想象受到限制,可能很难领会“日照香炉生紫烟”、“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境,但是,他们可以形成听觉想象。视力残疾人常常将常人所不注意的声响信息或语词连贯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譬如通过对话、音效的倾听,以盲人通过听声音来“看”电影5及专业人士的解说,视力残疾人完全可以欣赏一部电影。2、以视觉表象为材料的想象受到限制。由于个体的想象是以个体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先天或早期视力残疾人士很难产生色彩斑斓、景色如画的想象。(五)视力残疾对个体思维的影响1、用语言工具进行思维。视力残疾人士的语言发展通常不会受到视觉缺陷的影响,他们往往善于借助于语言工具进行思维,并且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2、思维受到一定的影响。视力残疾人士在实践的时间、范围和多样性上不可避免受到限制,其内部活动动力也因为视力残疾相对有所减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视力残疾人士的思维发展。如由于缺少视觉表象,对事物的感知受到局限,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就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六)视力残疾人士的语言特点由于视力残疾人的语言发展一般不会受到视觉缺陷的影响,因此,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与常人无异,并且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1、口语发展好。视力残疾人由于听觉功能正常,因而语言表达能力完全可以达到同龄健全人的水平。在书面语方面,全盲人需要使低视儿童学习地理6用盲文,有残余视力的人可以凭借助视器阅读印刷体文字。2、盲文。盲文又称点字,国际通用的点字由6个凸起的圆点为基本结构组成,是专供盲人摸读、书写的文字符号。1829年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LoulsBraille,1809-1852)发明,国际上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盲文(Braille)。点字盲字,在纸面上有的凸起,有的不凸起,形成64种变化,即64种符形,在每个符号(单位称“方”)左右两列,每列各三个点,从左边自上而下叫做1、2、3点,从右边自上而下叫做4、5、6点。(1)数字盲文解读:每个数字的盲文前面都有个“3456”点符形,是数号,表示后面的读作阿拉伯数字。(2)英语字母盲文(英语一级盲文)解读:英语盲文a-j都只是用了1245点位,和数字的点位一样;k-t是a-j下面加上第3点。(二)视力残疾对个体个性心理的影响目盲带给视力残疾人的不仅仅是身体、运动、认知发展的影响,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性心理特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71.视力残疾人自身对目盲的接纳程度是影响人格建构的内部因素。参加残奥会的盲人运动员应该说都是生活的强者,他们能够理智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残疾,在体育运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生活的乐趣。但是,如果视力残疾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陷,因残疾而封闭自我,主观上不积极地与人交往,客观上受活动不便、活动范围有限的影响,这种隔离于社会的生活方式,将会制约健康人格的形成。2.社会环境也会影响视力残疾人人格的构建。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包括心理社会环境(如人的行为、风俗习惯、法律和语言等)和物理社会环境(如建筑物、道路等)。如果社会对盲人抱有偏见,无知者对他们不公、不善,甚至于歧视的态度;其周围的人缺少与他们的沟通;社会环境中缺少符合盲人需要无障碍设施等;都会对视力残疾人的情绪及对社会的认识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参加残奥会的各国各地区盲人运动员许多是首次来中国来北京,对于赛场、住宿地,以及北京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和地理环境肯定不熟悉,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自然会产生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影响正常参赛。因此,志愿者的热情服务表面上是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实质上是使他们内心得到温暖,人格得到尊重。二、肢体残疾、脑瘫者的心理特点肢体残疾人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与常人并无明显的区别,但由于本身形体的损伤,某些能力的丧失和随之而来的社会角色、经济收入等的改变,以及社会上某些不正确的价值观所带来的不公正的态度,使得肢体残疾人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社会环境会影响残疾人的人格构建8健全人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通过一对对矛盾的过程呈现出来。并且这些特点由于残疾的程度不同、残疾发生的时间不同以及残疾人生活的环境不同而表现出差异。(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独立意识是指个体希望摆脱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肢体残疾人也希望取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要求社会承认他们的社会资格。他们喜欢独立地观察、认识、判断事物,独立地思考和行动。他们渴望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喜欢与同龄人聚在一起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更新认识,探索人生的奥秘;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不喜欢别人过多地指责、干扰和控制他们的言行。但是由于行动困难带来的学习、就业问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有的人经济上不能独立等问题,使他们需要依赖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某些力不从心的实际问题,但却又不愿让人们看到他们的依赖性。这就体现出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肢体残疾人可以从事许多想从事的工作和活动,从中得到成功和奋斗的乐趣。在雅典残奥会上为该国夺得4块金牌的传奇式射击选手乔纳斯·雅各布森是瑞典射击协会会员,平时和健全选手一起训练,而且还总是打得比别人都好。他说:“如果将残疾人打入另类,才真会有问题。我们和健全人真的没有很大不同。我们其实并不想让别人管得太多,我们能照顾好自己。”(二)孤独与交往肢体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渴望与人交往。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交往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假如肢体残疾人因自身行动不便或社会环境的制约,活动机会太少,可能会产生9孤独的感觉。事实上,肢体残疾人渴望与人交往,需要友谊并被别人理解,他们希望参与各种活动,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从心理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就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人际交往是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通过交往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其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三)自尊与自卑自尊是个体健全心理的支柱。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肢体残疾人同样也有尊重需求,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当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其内心也会因自己价值的体现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四)情绪与理智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是情绪最基本的四种表现,人的一切活动无不烙上情绪的印迹。肢体残疾人由于形体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