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与当代国际关系文化和而不同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和而不同与当代国际关系文化和而不同3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和而不同与当代国际关系文化和而不同3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积淀下来的一种处世态度。从哲学角度来理解“和而不同”,其实质就是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异,承认事物本身特有的属性,在保留原有事物特性的同时追求人和事物内在的和谐统一。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和而不同与当代国际关系文化和而不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和而不同与当代国际关系文化和而不同1摘要二十世纪末发生了两件社会主义历史上具有不同方向性质的大事件:苏联的解体和中国的复兴。是什么导致了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不同的命运呢?本文试图从地缘政治、民族政策和共产党执政理念三个层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关键词和而不同;不同而“和”;中苏差异比较Drawbutbedifferentfromdifferentbut“drawing”――ChinaandsovietunionsocialismdifferentdestingresearchquiteDouDaoqinAbstractTwopiecesofsocialismshappenedintwentyendsofthecenturyhavingbigeventsbeingunlikethedirectioncharacterinhistory:TheSovietUnion’?Themainbodyofabookisanalysedtryingthreetofacethatproblemgoalongtierfromthegeopolitics,policytowardsnationalitiesandgovernancebytheCommunistPartyidea.KeywordsDrawbutdifferent;Differentbut“draw”;MiddleSudifferenceisparallel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209(2009)02-0240-021地缘政治差异中国: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地理成因。中国的发祥地处于温带的中原地区,物产丰富,受温和气候的影响,历史上中国人追求安平乐道、自给自足、以和为贵的生活理念,延续了几千年,对今天的中国依然有深刻的影响。政治溯源。中国先民在改造自然中观物识“合”,对自然界和谐状态的认识,催生了“天人合一”意识的萌芽,并在社会实践中崇礼致“和”,从层层累积的经验和教训中创造出各种礼制,以解决社会矛盾、追求社会和谐,促进了“贵和”思想的生长、成熟。西周至春秋时期,和合思想完成了由经验形态向理论形态的转化,实现了实践到理论的第一次蜕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统一的封建制中国形成之前,百家争鸣的政治理念推行中出现了和合思想,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再一次蜕变。在政治理念本身相容相处的同时,中国历代政治家在将其运用到实际政策制定中更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重文德、轻武功,还是政和七下西洋出于友善、不为殖民,都体现了“和为贵”思想。社会主义中国正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政治传统,提出了国家无论大小、贫弱,一律平等的和平共处外交理念,主张求同存异,和谐发展。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总理阐述了“求同存异”的思想,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被写入万隆会议公报。①自那时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苏联:大国主义、侵略控制。地理成因。俄国虽地跨欧亚大陆,但这个大帝国的中心却在东欧平原。东欧平原四面开阔,极易受四面八方的影响,历史上北欧的诺曼人和南部的拜占廷人、西欧的日耳曼人和亚洲东方的游牧民族,都曾对欧俄地区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这就使它具有了西方和东方两方面的文化因素。同时由于四面开阔,不是邻人经常冲击它,就是它紧密团结起来向四面扩张,这是俄国长期扩张的本源。②政治溯源。14~16世纪,俄国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过程中,受到竞争对手的多方面威胁,在与特维尔王公的残酷角逐中,莫斯科伊凡•卡利达在金帐汗国的帮助下打败了对手,从而确定了俄罗斯统一过程中残暴的、背信弃义的、实用主义的莫斯科方式。俄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转折点――彼得一世的改革,并没有基于自食其力、富国强民,而是牺牲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来服从军队和国家任务,实行对外侵略,达到走上大国的目的。最终他为俄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陆、海军,打败了北欧劲敌瑞典,取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获得北欧霸权,从而把俄国变成俄罗斯帝国;与此相反的,广大的俄罗斯农民一贫如洗,经受着可怕的奴役,造成了社会上下层之间分裂、对立的加剧。延至苏联时期,并没有因为社会主义性质改变俄国的大国侵略本性。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实际上是苏联与美国两分天下的结果。蒙古的独立、朝鲜三•八线划分,以及后来对东欧革命的镇压和与中国同盟的分裂,无一不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本性的体现。2民族政策差异中国:平等互利、共同繁荣。历史积淀。中国以汉族人数最多,汉族性情呈中,没有扩张与殖民的野性,历来能够很好地与各少数民族相处。即使少数民族占统治地位,也能很好地借鉴汉族文化,并最终被汉族同化。中国历来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历史上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胡服骑射”、和亲政策等都体现了民族间的相互借鉴和共同发展。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离不开各民族的发展和贡献,语言和文字的多样性更是民族平等的充分体现。在对外交流上,即使在中国最强大时期,也没有殖民外民族的历史。即使有极少数少数民族有对外侵略的历史,但囿于实力,时间短暂,并且只是侵略而不是殖民。现实传承。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宪法中得到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为了维护国家安定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国又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近年来,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还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重点扶持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另外,国家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一整套民族政策。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正确道路。苏联:沙文主义、歧视压迫。列宁、斯大林时期的正确路线。列宁反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斯大林反对民族主义倾向,两者都承认有民族问题,非常注重民族形式与民族文化。列宁认为,“俄国的民族问题是仅次于土地问题的一个重要问题”。他在民族文化政策方面采取多种形式的措施:废除任何民族的和民族宗教的一切特权和限制。③后继领导人的错误路线。到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领导时期,“把苏联变成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在民族问题上背叛列宁主义,继续老沙皇衣钵,变本加厉地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使种族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④。推行所谓的民族接近政策,即非俄罗斯民族必须以“俄语”和“全苏文化”为基础,统一于俄罗斯民族,强制同化政策;加紧异族通婚;妄图建设语言化共同体,强制推行俄语,造成了众多民族的反抗。这一时期提出了:“统一意志、统一目标、统一意识形态”⑤,“形成人们的新的历史共同体――苏联人民”⑥等的口号;鼓吹“俄语在苏联各族人民的接近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实际上已成为苏联各族人民交际的语言,是吸收苏联各族的文化成就和世界文化成就的手段”⑦的谎言,实质上是对非俄罗斯族实行同化。1967年勃列日涅夫认为“民族问题彻底地一劳永逸地解决了。”⑧由于苏联领导人对本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错误估计,新旧矛盾交织,终于在1991年底自尝苦果。3共产党执政理念差异中国:民主决策,服务人民,和谐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党成立之日起,民主决策一直是党内处理各项事务的准则。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正是党内民主的直接体现。正因为党内民主,大革命时期,才使我党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城市进攻错误路线,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点燃星星之火的光明大道;正因为党内民主,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顿了党的作风,实现了统一战线的空前广泛。当然,由于个人崇拜原因,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但正是因为党内民主意识的根深蒂固,才会有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力挽狂澜,才会继续建设党、发展党,引领中国前进。党外民主,促进社会进步和谐。党际和谐。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每届党的代表大会之前,都会召开政协会议,与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倾听民主党派的宝贵意见,从而保证了党制定政策的正确性、完善性。党群和谐。“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建党八十多年得出的宝贵经验,群众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虽然近年来,领导干部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但只是七千多万党员中的极少部分,在所难免;同时,随着国家贪污腐败治理力度的加大,蛀虫大大减少,得到群众的称赞。苏联:一党独大,道路背离,分崩离析。党的特权阶级的存在。在苏联,党的政治局成员属于国家的特权阶级。他们享受专门的医疗保健,可以去特供商店购买免税低价的西方进口奢侈品,住上国家提供的公寓和别墅,有专用的车队和位于马路中央的专用快车道,还有专用的狩猎林区和疗养海滩。他们的子女可以轻易地入党,进入国际关系学院这样的名牌大学深造,并在外交部、外贸部和驻外使馆这些地方找到最棒的工作。次一等的阶级为工厂厂长、银行经理、地方领导和党支部书记这样的人物。他们控制物资的分配和地方的特权。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在斯大林时代最低。盲目开展福利建设。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提出了“全民党”“全民国家”的概念,国内的政治斗争不再牵涉到普通民众,并且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政府提供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房租非常便宜,每月只需几卢布,其中还包括了供热费、电话费和水费。很多人都能去黑海度假,或者领着政府补贴在疗养院里休养。这是苏联模式的福利国家概念。虽然没有多少消费品可卖,但是物价也比较低。但是与北欧的福利国家不同,苏联的福利政策并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其财政保障,因此造成了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经济困难。总之,社会主义中国贯彻和而不同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苏联强制实行不同而“和”,一意孤行,最终导致政权的解体。注释:①赵青海.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和谐世界”新理念,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半月谈,2006年8月②曹维安.俄国史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版,第3页、第59页③罗高亮.试论前苏联民族文化政策,2007年11月④⑤⑥⑦⑧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编译.苏联民族问题文献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1987,第65页、第283页、第283页、第283页、第325页、第325页、第176页和而不同与当代国际关系文化和而不同2“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说,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或者说,修养好的人能尊重对方不同于己的意见,又能和谐相处。在日常生活中,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能如晏婴所说的那样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显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能不能作到这一点,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而不同也是渗透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正是各种不同文化思潮不断交流、不断互相吸取、融合的过程。和而不同思想是现代社会实践中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是“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和运用。求同,就是寻找共同点,共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