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查自评范例最新5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查自评范例最新5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查自评篇【第一篇】忙忙碌碌的一年快过去了,我不断反思自己的得失,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现将今年自己的情况自查如下:常言说的好,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党员要以身作则,自己还有许多的问题:1、理论学习不够。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的工作,自觉主动在挤时间学习不够,闲时学一阵子,忙时学的少,有时看报纸也是看看大标题,结果对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新问题理解还不深,使理论水平不能尽快得到提高。2、作为一个党员,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认为工作那么忙、事情那么多,时间总不够用,自己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就好,那种敢为人先的精神,而今已大不如前。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我将从思想深处查找原因,在身体力行上下功夫,迅速整改,早日见效,力求在政治上有明显提高,思想上有明显进步,做好工作。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升华自己的职业德境界。2、在工作中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通过不断的反思来促进自身的成长。3、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地理论联系实际,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条件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自省、自重、自警、自励,实实在在做人,兢兢业业工作,清清白白做事。3、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观念。4、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总之,今后工作中,从我做起,不去强调客观,高标准、严要求地从眼前做起,从自身做起,真抓实干,改进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查自评篇【第二篇】根据《2020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方案》(国教督办〔2020〕3号)要求,我省对照指标体系,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如下:一、经验做法与典型案例1.党的领导全面加强。省、市、县三级党委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工委。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景俊海等多位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通过高校“学习筑梦大课堂”为师生讲授思政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我省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2019年以来,相继召开全省教育大会、第22次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以党支部联系点撬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落实推进会等研究部署党建工作,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读书育人全过程。制定实施《贯彻落实〈2020年高校党建重点推进的十项工作任务〉的工作方案》,深入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双带头人”支部书记配备比例达到%,超过中组部要求近20个百分点。开展公办与民办高校“同在党旗下、携手添光彩”结对共建活动,将民办高校党组织活动经费和党务工作者补贴统一列入省级财政预算,工作经验被中组部、教育部推广。中小学校“三早”育苗工程得到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充分肯定,开展党建“强基领航”行动,引领带动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质量整体提升,公办中小学校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2.立德树人有效落实。实施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课+课程思政”的铸魂育人课程体系。制定出台《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的工作方案》,高校思政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专职思政课师生比达1∶342,专职辅导员师生比达1∶176。全省高校学生同上开学思政第一课《重温历史,打赢战“疫”》,与人民网合作邀请我省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现场讲述抗疫故事,组织高校师生网上“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活动,进一步坚定了高校师生“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新时代吉林省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建设吉林省中小学美育特色校212所。3.疫情防控初战告捷。全面实行省市县三级党委教育工委书记和高校党委、院(系)、支部三级党组织书记抓防控工作制度,自上而下加强党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坚持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校园封闭管理,提出“五个做精做细”疫情防控要求,实现全省校内“无疫情,零感染”。吉林大学等5所高校附属医院的610名医生教师出色完成我省驰援武汉任务,64所高校开展针对疫情的心理咨询服务。各地各校认真做好延期开学期间网上教学工作,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做到教学计划不缩水、教学标准不降低,疫情期间各级各类教育共开设在线课程万门次。4.教育改革取得突破。在国家“双高计划”评选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在全国率先开展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建设,完成35所省属本科高校发展类型自主选定工作。完成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遴选工作,遴选立项建设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所,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A类3所、B类3所,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A类4所、B类4所。相继出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职业教育服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新农科建设的意见、综合防控儿童少年近视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农安县创建“温馨村小”经验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入选中组部攻坚克难案例汇编。推进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开辟高校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双线晋升”通道,加快民办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合进程,开展“双一流”“双特色”高校“四个自主”评聘试点。5.教育公平深入推进。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投入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园287所,增加园舍及户外活动场地面积90万平方米,图书万册,玩教具万台(件/套);连续5年共投入亿元,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800所/次;加快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进程,坚持把配套园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治理以来共增加万余个普惠性学位。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阳光招生”改革,坚持就近免试入学,推行多校划片、公民同招,为择校热、学区房降温。“一县一案”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降至%。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全省自评达标率%。持续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建立吉林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提高至%。加快实施高中普及攻坚计划,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6.教育民生明显改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有学习能力的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如期完成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达标任务。加大编制配备力度,建立省控动态调整机制,盘活现有编制资源,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按标准为15个贫困县万人次的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招聘特岗教师2669人、培养省属公费师范生500名,优先满足贫困地区、薄弱学校、亟需学科师资需求。全面完成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规划项目,覆盖3822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204个教学点,惠及万名中小学生。历时三年完成331所农村中小学校取暖改造任务,受益师生万人。7.教育保障持续加强。强化教育经费保障,各级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制度已全面建立,动态调整优化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按生均标准比例落实教育经费。有效发挥教育督导评估作用,开展第三轮覆盖全省的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工作,研究启动对永吉县等6个试点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对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工作进行部署,省委、省政府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具体落实,印发《关于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通知》,财政、人社、教育等多部门联合进行督查,全面加强省级经费统筹,确保年底前完成工作目标。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稳中有升,2019年初次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位居中西部省份前列。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开设教学资源共享专区,承载教学资源1400余万个条目;新开通100万个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注册师生达299万人。二、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一是教育规划落实还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虽然全省各级财政在“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硬目标要求下,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把教育作为战略性投入,予以优先保障,但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个别地方在教育规划落实和学校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存在规划不够和规划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一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受疫情影响未能按计划推进。二是教育治理能力还存在相对薄弱的问题。党的建设方面,个别高校从严治校传导压力还不够,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党的组织覆盖质量还不够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聚焦优质均衡发展还不够。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方面,受财力状况影响,个别县(市、区)工作进展较慢。职业教育方面,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与我省中东西部“三大板块”和“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相适应的类型教育聚集度还比较低。高等教育方面,虽已明确办学类型发展定位,但个别高校在人才培养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还未按照自身定位进行细化落实。三是教育发展内涵还存在缺乏活力的问题。学前教育还未完全实现普及普惠,2019年,全省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义务教育“城镇挤”“乡村弱”“大班额”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个别高中在办学条件、教师结构等方面还不能满足新高考改革要求;职业教育区域间、校际间发展还不均衡,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不足,专业设置跟进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相对滞后,缺少有影响的特色品牌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参与亟待深化;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不高,高校办学特色不鲜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三、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构建党建创优体系。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出台《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健全完善高校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制度。全面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持续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推动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同在党旗下、携手添光彩”结对共建活动由党建工作向业务工作拓展。加大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指导力度,深入推进中小学“三早”育苗工程,加快实现民办中小学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开展吉林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二是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构建一体化发展体系。建立基础教育发展指标监控制度,列出重点任务清单,纳入省政府年度重点督办任务。要求各地在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控和压减一般性支出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教育作为重点支出优先保障。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为抓手,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确保如期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按照国家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要求,按计划启动省级评估验收工作。实施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严格落实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的有关规定,继续做好消除大班额工作。加快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和育人方式改革,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落实新课标、实施新课改。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着力构建贯通培养体系。深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打通中职、高职(专科)、本科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实施中高职“双特计划”,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教学标准,开展具有我省产业特点的“1+X”证书制度试点。建立全省中职学校设置标准和评估制度,推动各县(市、区)办好1所服务县域发展的职教中心。抓好高职扩招群体培养,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提升技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