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做好农村工作总结范文(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村干部做好农村工作总结范文(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如何做好农村工作1如何做好农村工作(一)农村基层是我们当今发展的重点,农村基层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包涵多方面、由许多因素构成综合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等工作,是一个区域发展进步的基础性工作,乡镇党委应把做好农村基层工作作为适应新时期、新任务、新形势需要研究落实。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工作,我认为应当做到如下三点:第一,抓班子、带队伍、健机制。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加强乡镇班子的自我建设,党委班子是抓好乡镇各项工作总指挥,要充分发挥党委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树立新的执政意识和执政理念,把握大局、协调各方,以为民优质服务的执政意识,强化班子自身建设。随着各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干部队伍的服务职能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工作重点由过去催粮、催税、催计划生育向为民、便民、利民优质服务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领导带出什么样的班子,什么样的班子带出什么的队伍,有一个为民服务意识强的班子就能带出一支为民服务意识强的队伍。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做好农村基层工作有力保障,就目前而言也建立了许多机制,也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许多方面还尚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国家公务法》的颁布,工作体制改革政策环境明显改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考核机制滞后的问题,所以,完善考核机制至关重要。第二,重研究、重细节、重落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工作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注重调查研究依然是当前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凭经验、凭情感、凭主观臆断来处理,应舍身处地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结合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症下药”。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注重小节,但一定要注重细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从小事做起,从农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抓起,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也才能得到他们的关注。从比较容易解决且群众比较关注的问题入手,即使一时解决不了,也会得到群众的理解,一屋不扫,何以扫扫天下,注重细节才能赢得众人的支持。诚实守信是建设诚信社会、诚信政府、诚信机关的重要体现,因此,重落实是做好农村基层工作重要表现,要说到做到,不能随意表态,言行必须一致,该说的说,不能做到的不说,不能讨一时欢心,不能落实而误了大事。第三,办实事、求实效、促发展。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乡镇情况、村情、人情,为基层办实事,力诫讲空话,强调办事关本区域发展的实事,特别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因为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找准针对性强,立足长远来考虑。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克服滑、懒、拖、拉、推诿、扯皮现象,提高办事效率,在力所能及且在最短时限内办结,这是群众所希望的。做好农村工作我们要努力的还有很多,新农村每一天都在变化着,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积累,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农村,多接触群众,多了解社会,我们的工作才能做的更好。如何做好农村工作(二)基层干部的工作就是建设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应把握如下三个要点:一、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要实践这一宗旨,首先要确立好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这一基本概念;也就是说,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农民来开展,来服务的,只有这样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执行;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为民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职责,这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好的制度才能产生好的干部,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再次是要发展经济,领民致富,这是干部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当今农民最大的愿望和需要。也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农村党员干部,既要懂政策,又要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既要懂传统型生产模式,又要懂得将最新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既要懂生产,又要懂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群众早日奔小康。二、努力加强体制创新,提高农村科学和民主管理水平。体制创新的目的是如何促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有效工作。乡镇部门普遍面临事多、责重、权小、利微的机制矛盾,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是导致工作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体制因素。科学和民主管理是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改善的重要途径。三、拓展工作思路,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社会氛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密切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一是体察民情民意,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本村的社会情况、民情民意、现实矛盾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矛盾,要做到了然于胸,取得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的主动权。及时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并能从中注意发展动态,做到“日晕知风,础润知雨”,及时排查和发现矛盾苗头,见微知着,防微杜渐。二是寻求新的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首先,要吸引群众的注意力,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上来。其次,要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农村矛盾尤其是干群矛盾,往往是群众的要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而造成的。因此,对于群众的要求,要区别不同情况给予认真对待。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凡属应该解决的,及时妥善解决;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做好重点人的转化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经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则落实责任制,研究对策,采取积极措施限期解决,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第三,要加强科学文化的普及。农村各类矛盾的产生,往往是与人们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素质较低等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一要重视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现代素质。二要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各项工作都需要乡镇干部去落实,只要我们每个干部都能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扑下身子,扎实工作,就一定能把农村各项工作做好。如何做好驻村干部2如何做好驻村干部乡镇领导和机关干部主动与一些村结对帮扶,开展调研,进行分析,收集村民困难,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帮助里出点子,发展村级经济,帮助村民摆脱贫困。这样的干部我们称其为驻村干部。驻村干部是乡镇机关联系村的重要纽带。我乡八个村都有自己的驻村干部,他们都在努力的为所在驻村的老百姓排忧解难、办实事。这些驻村干部就是联系乡政府与村的重要纽带,把政府的政策、精神落实到每个村,把村里的实际情况也反映到乡政府,这样乡村的信息交流就顺畅的,从而能更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切实有效及时的为老百姓服务。作为一名驻村干部,除了乡镇上的本职工作要搞好外,也要搞好驻村工作,如果简单的以为仅仅当个上传下达的“传话筒”,那就简单。但是,如果真要把驻村干部的职责尽到位,协助村支两委、以及其他村组干部把一个村“治理”好,发展好,建设好,那就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了。一个好的驻村干部,能指导、协助、督促村上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使先进更先进。即使原本是个班子懒散、工作抓不起来的后进村落后村,只要有一个好的驻村干部帮助,也可能很快扭转工作局面,后进变先进。反之,一个工作方法不恰当,工作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的驻村干部则可能使好村变“坏”村,先进变落后,落后变瘫痪。说起驻村干部就不得不提沈浩同志了,沈浩式的驻村干部是每一个驻村干部的学习榜样。无论我们从沈浩事迹报告会上还是新闻电视里,我们可以看到,沈浩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他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生命献给了小岗村,首先他是一名贴心的驻村干部,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完全融入到新的集体中去。很快把自己转变为“村里人”。他是一名党忠诚的驻村干部,沈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他在小岗村修路,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办村级企业,为老百姓致富。如果每个驻村干部能像沈浩一样成为一名“村里人”,那么我相信他必然是受老百姓爱戴的驻村干部。我们需要千万个像沈浩那样与村民贴心、对党事业忠诚的驻村干部,我们更需要千万个像沈浩那样全心全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呕心沥血的驻村干部。怎么当好一名驻村干部,怎么当好一名沈浩式的驻村干部。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驻村干部要把心放到村里,沉下心,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下去不是做样子,而是要真心实意地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村发展经济。如果我们不心沉到底,浮在表面,就不能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就不可能针对村里实际,为村里的经济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常到老百姓中走。这一点是当好驻村干部最重要,最起码的环节。驻村干部不要怕走路,不要怕流汗水,尤其是像我们乡这样的山区乡镇,道路曲折难走,我们要舍得用肉脚板走路,要经常步行“走村入户”。虽然身份是乡镇干部,是拿国家工资的公务员或事业干部,但是,只要组织上安排驻某个村、当某个村的驻村干部,那就应该放下“国家干部”的架子,实实在在为全村人民跑路,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一些驻村干部晴天怕太阳晒,雨天怕路滑,天热怕热,天冷怕冷,不主动去辖区内村民家常跑跑,不积极去农民的田地里常跑跑,而是“没有人安排工作”时就待在村办公室或乡镇办公室里“磨时间”。事实上,常钻老百姓家,常和农民拉家常,你才能体验农民的生活,切身、真实地感受到农民的疾苦、农民的需要和农民的呼声,发现问题,学到知识,快速融入所驻的村,对所驻村的大事小事了然于胸。不常走村入户的驻村干部,老百姓是不欢迎的。有的驻村干部,名义上驻某村干了一年两年,但实际上对所驻村的农民认识不了几个。你不认识老百姓,老百姓也不认识你。彼此都不认识,驻村工作肯定做好的不好。二是要主动走到村民当中去,成为一名“村里人”。一个好的驻村干部,是村民接受的,喜欢的,欢迎的。驻村干部,就应该放下“国家干部”的架子,说农家话,吃农家饭,做农家事。别嫌村民的茶水看起不干净,嫌弃村民的板凳脏,村民的铺盖可能有虱子。如果一个驻村干部当到这个份上,村民有话,第一个想到的是给你说;村民有事,第一个想到的是找你帮忙;走到任意村民家,给你赶忙端板凳,留你喝杯酒吃顿饭,那么,这个驻村干部就算当好了。与村民的关系怎样才能达到这么融洽呢?这酒需要驻村干部真心对村民好,真心对村民热情。下到村里,要热情主动和每个与你相遇的村民打招呼,递支烟,唠嗑两句家常,看见农民在扯草就帮忙扯一会,看见农民在背东西就扶扶背篼,村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力去帮忙,从一点一滴做起。总之,惟有你把村民当朋友,村民才会把你当朋友。惟有你和村民是朋友了,你这个驻村干部开展工作才“耳聪目明”。三是和村组干部关系处融洽。驻村干部不能把村上的大小事情都包办了,就会招致村社干部的反感、排斥。所驻村的干部都反感,不配合,那驻村工作肯定做不好因此,驻村干部必须摆正自己和村干部的位置。村支两委干部、组干部、全体村民才是治村真正的“主人”。驻村干部起到建议督促的作用,对村里的重大事务要建议、引导,要监督村社干部结合实际落实好党和政府的政策、工作;同事驻村干部要亲自与村干部一起处理村干部难以解决的“尖锐问题”。四是驻村干部常去主动参与解决村组、以及村民之间的矛盾、问题。一个村,一个组,基础设施建设、党建、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发展的过程中总有层出不穷的“矛盾和问题”。一些驻村干部怕矛盾、怕解决问题、患上了“农村矛盾问题惧怕症”。确实,农村的矛盾和问题,有时很复杂,有时很尖锐,不是想象那么容易解决。复杂时,感觉如同乱糟糟一团麻,千头万绪仿佛理一万年也理不清;尖锐时,感觉剑拔弩张,脏话、拳头似乎一触即发。当驻村干部,不仅不要怕“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