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不良行为及整改措施(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班级不良行为及整改措施(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班级不良行为及整改措施(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坠床,跌倒:原因:坠床、跌倒均发生在老年病人上,护士对高龄患者未起到重视,未做到班班交接,未及时巡视,对高龄患者陪护指导不到位,患者及陪护均未掌握防跌倒措施。措施:护士要提高对高龄患者的重视,对高龄患者及其陪护加强防跌倒宣教,告知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要求其家属24小时陪护,加强科室内的防跌倒措施,保持地面干燥,责任护士及中夜班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2.用药错误、医嘱查对不到位,:原因:查对不到,未进行三查七对,简化及违反操作流程,执行医嘱存在定势干扰,存在想当然思想,发药时未查对姓名,换瓶时未再次查对姓名,注射前未询问姓名及过敏史。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未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后按自己理解直接执行,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病人治疗不熟悉,执行口头医嘱。未认真核对及书写唯一标识—手表带。宣教不到位,操作后未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未进行班班交接(发现特检单未预约的要查找原因,及时通知医生,并交给下一班)。交接不到位(包括液体,治疗,肌注,特检单发放)。护士工作分心(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严格遵循操作流程,执行医嘱不能存在定势干扰及想当然的思想,发药、换瓶、注射前均需再次询问姓名及过敏史。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必须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推敲后再准确执行。责任护士要熟悉本组病人病情,告知患者所有的治疗项目,让患者参与到治疗中,能起到提醒及监督作用,认真查对及书写患者手腕标识带。宣教到位(对特殊物品使用要特殊交待及及时查看患者执行情况),操作后要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要班班交接,工作不分心,不把私事、情绪带到工作中。3.非计划性拔管,药液外渗原因:各引流管固定不到位,放置宣教不到位,护士巡视不到位。对高龄及躁动的患者未做到有效的防范措施,有管道病人,转运过程有疏漏,未认真查看各路管道是否通畅。措施:护士要做好管道固定,放置的宣教。对高龄及躁动的患者要做到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指导家属参与管道管理。对于特使病人要做好约束。经常评估管道的风险系数。4.包药机包药错误,药房无发口服药原因:机器运转存在误差,人为因素。措施:药房要在电脑中进行查对确认药品无误后再进行包药,手法包药后要再次认真查对。5、拔除导管后局部出血,液体外渗:原因:个别医生对已用物品放回针刺盒内未认真执行,对针刺伤未引起重视,护士未认真查看穿刺部位及各路管道是否固定妥当,未及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科室讨论,及时整改,对已用物品要及时放入针刺盒内,重视针刺伤,护士要认真查看穿刺部位及各路管道是否固定妥当,及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6、术后病人送错病房原因:护士存在想当然的思想,认为术前准备就是要送手术了,而未再确认是否马上送手术时就直接护送患者至手术室。措施:认真执行医嘱,再未接到医生医嘱前不要存在想当然的思想。7、血标本送检延迟原因:医生未认真查看病历上的药物阳性标识,误开阳性药物,并下达续用,接嘱护士未认真查看过敏史并给予执行错误医嘱。措施:对于药物阳性患者要在病历中明确注明,并在护士站黑板上注明阳性,提醒各班护士认真执行。不良行为帮教措施2三年级不良行为和不良行为习惯帮教措施靳利平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养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因此,我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礼仪习惯、一、不良行为:1打人、骂人、说脏话,行为举动不文明。2不尊重他人,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3不遵守纪律,随便。4自制力不强,不能受委屈。5虚伪,不诚信。6无爱心,对任何人都很冷漠。7不团结集体。8欺负比自己弱的人。9不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10喜欢背后说人坏话。11经不起挫折,不够勇敢。12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德。13自以为是。14无集体荣誉感,什么家务事也不会做。115随地吐痰,乱仍杂物。16偏食、挑食、喜欢买零食。17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作息无计划,无规律。18在家里乱扔东西。19不吃早餐。20自己会做的事偏要别人做。太迷电视。20上课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21讨厌学习,作业马虎、应付、拖拉。22上课不发言,被动学习,积极性差,不会抓紧时间,学习不努力,不刻苦。23不完成口头作业(如,背诵)。24不喜欢读正规的课外书。二、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三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1、自觉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金钥匙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认知认得形成一种长久而持续的行为。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好的行为。学校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反复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还可通过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或学生自我体验等方式说明其重要性,改变其行为,进而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不厌其烦,反复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最终使多数学生会接受这一观点的,于是就具备了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2、榜样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指路灯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学高人师,身正为范,在思想上,要明白自己的作用,因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其次,学问上要明白、要通达,要立于不败之地,给学生讲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3、制度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保障我们每学期都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等,但有的效果并不明显,关键是日常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没跟上。在制度约束方面,加强执行文化建设,增强日常检查的自觉性,经常检查,及时公布情况,奖优罚劣这一方面,德育处承担主要的责任,值周队负责日常检查和督促。4、活动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石好习惯的养成在于不断的反复实践。有些习惯必须在群体性的活动中才有可能养人合作共事,与他人和谐相处。而且通过举办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去塑造自己。我们学校每年都有普通话比赛、口算比赛、运动会、学法交流会、元旦联欢会、各项工作发奖会。不在乎具体形式,关键是活动者要贯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理念,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良好习惯。5、强制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手段面对农村教育,再好的说教方式,有时也难以转化问题严重的学生,为此,我校组织各中队学习《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等条文,参加必要的劳动,观看预防未成年片,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直到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有所醒悟为止。多年来,此办法可以说是对学生的行为改变很有成效。班级当中的不良行为和不良行为习惯3高一(23)班班级当中的不良行为和不良行为习惯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养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因此,我根据教育工作计划,针对我班学生特点,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礼仪习惯、卫生意识与安全意识等系列教育活动。在班会上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逐条向学生讲解说明。其次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和班级里所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大家是议论纷纷啊最后我逐条总结:一、不良行为:1、打人、骂人、说脏话,行为举动不文明;2、不尊重他人,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3、不遵守纪律,随便;4自制力不强,不能受委屈;5、虚伪,不诚信;6、无爱心,对任何人都很冷漠;7、不团结集体;8、欺负比自己弱的人;9、不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10、喜欢背后说人坏话;11、经不起挫折,不够勇敢;12、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德;13、自以为是;14、无集体荣誉感,什么家务事也不会做;15、随地吐痰,乱仍杂物;16、偏食、挑食、喜欢买零食;17、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作息无计划,无规律;18、在家里乱扔东西;19、不吃早餐(把钱省下买东西);20、自己会做的事偏要别人做。太迷电视;20、上课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21、讨厌学习,作业马虎、应付、拖拉;22、上课不发言,被动学习,积极性差,不会抓紧时间,学习不努力,不刻苦;23、不完成口头作业(如,背诵);24、不喜欢读正规的课外书。二、讨论重点文明礼仪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增强在校学生基本做人的态度和习惯方面的教育,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很多同学有骂人的习惯。其实,这类的不良习惯通常都是跟家长、电视节目、不良图书等的语言学的,家长骂人,孩子在学校里也会骂人,这样会恶性循环就导致孩子有了骂人的不良习惯,打架也是如此,通常有动武习惯的家长,孩子就爱打架,真正要改必须得从源头做起。所以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协调的结果。在众多不良习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算是乱扔垃圾了,我们在操场上出去玩的时候,最好是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里去,久而久之,垃圾没了,坏毛病也改了。在这里我们没提到的不良习惯还有很多很多,不过,只要大家努力,有克服坏习惯的决心,那么多少不良习惯都可以改掉。现在的学生身上存在的最严重的不良习惯:喜欢依赖别人;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要改正这些不良习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和我们自己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中学阶段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今天的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时期,又面临信息时代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的包围,以往的教育规律变得模糊起来,“养成”一下子成了十分敏感和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学生养成教育亟待加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如果我们的基本道德素养都没有形成,那祖国的未来也让人担心。三、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三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各自分担的任务看,我们认为学校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主渠道,它既承担着首先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时还能直接对学生进行评价。1、自觉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金钥匙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认知认得形成一种长久而持续的行为。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好的行为。学校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反复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还可通过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或学生自我体验等方式说明其重要性,改变其行为,进而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不厌其烦,反复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最终使多数学生会接受这一观点的,于是就具备了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2、榜样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指路灯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学高人师,身正为范,在思想上,要明白自己的作用,因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其次,学问上要明白、要通达,要立于不败之地,给学生讲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否则,以己之昏昏,欲使人之昭昭,肯定做不到。再次,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否则说一套,做一套,缺乏价格魅力和权威性,学生是不会听从的。最后,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不断给予精神或物质上表彰。为了形成良好习惯,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不良习惯认识后,要求学生用好习惯取代自己清单中的每一项“恶习”,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3、制度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保障制度约束分两个方面:一是提倡积极的行为,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