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教案样例【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体育心理学教案样例【精选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体育心理学教案样例【精选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体育心理学【第一篇】体育心理学第一章: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异同是什么?①区别: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②共同点:第一,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第三,研究方法相同。2、何谓体育心理学?其基本研究任务是什么?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其基本研究任务是理论与实践。理论任务是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或品质,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揭示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实践任务是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6、简述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①20世纪80年代前:早在1926年,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撰写最早的专论《体育的迁移价值》;1942年国立体育专科学校的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专著《体育心理学》。②20世纪80年代后: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8、试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课本23-30页)第二章:5、试述体育活动中学习目标定向者和成绩目标定向者在成就动机和行为方面的差异。(课本35页表格)6、试述合理目标设置的原则。①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③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④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⑤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⑥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⑦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第三章:4、什么是运动动机?可以分为哪几类?动机是人们指向某一目标的,激发或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可以分为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③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1、为什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会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2、如何从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出发,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①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产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感;②选择有吸引力的项目和内容(如健美操、体育舞蹈、攀岩、轮滑等项目),以增强体育学习内容的诱惑力;③给予学生一定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④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实践活动和比赛,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新的运动需要;⑤寓教于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来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创造最佳课堂效果;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的状态。第四章:1、简述Weiner用来归因的四个维度的名称以及每一个维度的分类。①内外源维度: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②稳定性维度:可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③可控制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④整体性维度。2、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或运动员的习得性无助感?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克服习得性无助感?(一)原因:①:客观原因:教师、家长和教练的教育方式不当。有一些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期望过高,常常提出一些超出他们力所能及的要求,使他们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要求,经常性地处于一种受挫折状态;不良的教育环境。应试教育模式无法发现和发展学生会的不同特长,使得一部分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失败者,而长期的失败可能会导致无助感的产生。②主观原因: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在归因模式上存在障碍,他们习惯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为个人能力低、智力差这种不可控的内在稳定因素,而把成功仅归因于偶然的运气、任务难度低等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消极的解释风格和对失败的消极期待。(二)办法:①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②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③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④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第五章:1、简述体育活动与认知、情绪、人格、应激等的关系?(一)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①他们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不能被看作因果关系;②他们的关系在不同年龄人群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③不同的锻炼项目、运动负荷及坚持年限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④体育活动能延缓或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⑤体育活动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二)体育活动与情绪的关系:①体育活动的抗抑郁效能;②体育活动降低焦虑的效能;③体育活动提高主观幸福感的效能。(三)体育活动与人格的关系:①体育活动对某些人格特质的改变;②体育活动对自尊的维护。(四)体育活动与应激的关系:①体育活动对应激具有积极的作用;②体育活动与应对方式的关系;③体育活动与防御机制的研究。3、请描述并比较关于体育锻炼行为的几种理论。①健康信念模型:该模型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它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者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②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合理行为理论认为,人是理智的,当他看到危险时会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应,而意图是行为预测的最佳因子。计划行为理论比合理行为理论增加了一个称为“行为控制感(知觉到的完成行为的困难和容易程度)”变量,这一增加的变量有利于解释自主控制相对比较低的行为。③控制点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要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④社会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是预测体育行为的重要变量。其核心因素是自我效能,既有能力成功完成行为的信念。⑤跨理论模型:该模型是从认知、行为和时间等三方面来综合考虑行为的变化过程,不同类型的认知在锻炼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重要性也不同。5、比较积极性锻炼成瘾者与消极性锻炼成瘾者的特征。第六章:应激:指有机体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焦虑:指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特质焦虑: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状态焦虑:指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1、你认为那一种理论能更好地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为什么?第七章: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力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心理技能训练: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简言之,心理技能训练就是有系统、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心理技能: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心理技能。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有两种:行为干预方法(如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模拟训练和拓展训练);认知干预方法(如表象训练、认知训练、自信训练和暗示训练等)。心理技能训练的分类:(1)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训练和专项心理技能训练;(2)根据心理技能实施的复杂程度,可分为单一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如渐进放松训练法、生物反馈法)和成套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如系统脱敏训练、应激接种训练等);(3)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可分为长期心理技能训练和短期心理技能训练。13、请根据Ellis的ABC理论,简述刺激源、认知与情绪和行为的关系。5、想一想自己存在那些不合理的信念,产生了那些影响?如何去应对?第八章: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动作技能包含心理过程和技能操作过程两部分。动作技能的操作过程分以下三部分:(1)姿势成分:即整个技能的物化形态是动作的支撑,如射击运动员的手臂需要有稳定的平台支撑以提高射击的准确性。(2)身体移动成分:移动身体朝向或到达技能实施的位置,如体操运动员推杠腾跃后再去抓杠等。(3)操作成分:与其他成分结合在一起相互协调完成动作技能,及产生动作,如在复杂电子游戏中的手指和手腕的协调动作。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1)动作技能是后天习得的(2)动作技能的学习从意识性向无意识过渡(3)动作技能的程序化(4)动作技能的自动化(5)能量消耗的节省化(6)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高技能迁移:指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一种技能的影响。动作技能迁移的理论解释:(1)概括化理论(2)共同要素说(3)图式理论第十章:9、什么是体育差生?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体育差生明显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困难较大,体育学习成绩较差。体育差生可以分为:①生理型体育差生;②智力型体育差生;③非智力型体育差生。第十二章:团队: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凝聚力又成内聚力:是促使成员仍然留在团体中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团队凝聚力可分为: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5、影响团队凝聚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①环境因素:团体规模、合约责任;②个人因素:满意感、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团体成员角色;③领导因素;④团体因素:运动项目、团体目标、团体状况。8、有哪些提高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①明确并认同团体目标与成员角色;②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③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④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3、试以某一个学校体育团体的具体情况为例,谈谈影响该团体凝聚力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一些提高该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第十四章:攻击(或侵犯)性行为是指只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命体的行为。攻击(或侵犯)性行为的五条标准:(1)是一种故意的行为(2)包括语言活动、也包括身体行动(3)是一种外显行为(4)行为必须指向生命体(5)是一种伤害性的行为四个理论:攻击本能论、社会学习理论、挫折—攻击理论、修正攻击和挫折理论敌意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的区别:敌意性攻击:是指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工具性行为:是指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体育心理学【第二篇】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2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3运动动机是指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4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5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6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为紧张。7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心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8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9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10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