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学校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绘本教学【第一篇】绘本教学《小蓝和小黄》活动目标:1、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好奇和兴趣,教师利用故事中对三原色的认识进而帮助幼儿学习颜色的调和变化。2、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体验故事的有趣情节,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的表达以及组织能力。3、让幼儿尝试选择颜色编自己的绘本。训练幼儿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活动准备:1、《小蓝和小黄》的PPT2、三原色:红、黄、蓝颜料各一瓶、画笔与幼儿相应。3、各种颜色卡纸,组合色彩样板一个。活动过程:一、(向客人老师打招呼)导入: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的世界,到处都有漂亮的颜色,孩子们你们喜欢什么颜色呢?幼儿自由发言。二、今天王老师就请来了这些颜色中的其中两个朋友,他们是小蓝和小黄(分别画出小蓝和小黄,幼儿也画出他们来)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故事,开始讲述故事......(3)页小蓝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引导幼儿把故事内容绘画出来。(绘画)(4)“小蓝有好多朋友”——让幼儿给颜色们取名字。(这一页面留空)(5)小蓝最好的朋友是小黄(绘画)。(6)他们最喜欢玩藏猫猫(绘画)(9)“小黄的家就在街对面”——让幼儿幼儿模仿前面小蓝的说法,说出:“小黄的家里还有黄爸爸和黄妈妈。(10)小黄的妈妈要带小黄出远门了(绘画)(11)小蓝很想念小黄(12)小蓝看到小黄回来了——让幼儿各自说出自己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13)于是他们拥抱在一起——咦,会发生什么呢?老师也不知道诶,我们动手找找答案吧!让幼儿用蓝色和黄色的颜料自己绘画。然后请几个幼儿上来展示他们的结果。小结:小蓝+小黄=小绿(15)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绘画)(16)小蓝回到家(绘画)(17)小黄回到家(18)他们伤心地坐在地上哭起来——请幼儿观察他们流出的眼泪。并引导幼儿想象除了流眼泪还有什么方法把他们变回小蓝和小黄?(20)他们收集自己(绘画)(21)蓝爸爸妈妈亲亲小蓝(绘画)蓝妈妈也亲了小黄(绘画)(22)爸爸妈妈带小黄去街对面(绘画)最后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了“孩子们你们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吗?”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颜色之间融合产生的变化)。三、出示色板讲解“原色”:红、黄、蓝。如果我们的世界只有这三种颜色你觉得会怎么样?我们的衣服、画册、房间、等等都是五彩缤纷所以由这三种原色可以调出更多的颜色。回到(4)留空页四、故事讲完了,请幼儿简单地复述今天在小蓝的身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绘本讲述故事)五、请老师们跟我们的孩子们一起来制作调色板。活动延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调色板仿编故事并制作自己的绘本。绘本教学【第二篇】发现、思考、表达——绘本教学三要素2009-03-2710:34:52来自:幸福的书虫(追求自由的向度)“一个人的阅读,就是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题记一、什么是绘本?绘本,英文为「picturebooks」,在日本译为「绘本」,直译为图画书,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这一类书籍特别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所以版面大而精美,不仅具有辅助文字传达的功能,更能增强主题内容的表现。二、绘本的历史绘本表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纪元前16世纪的古埃及文化。草纸的卷轴上绘制的“死亡之书”是死后世界的一种导游书。在中国,纪元4世纪,东晋时期就出现图文并茂的画卷。9世纪末,在日本就受到中国图卷印象的表现有所成就,江户时代(17世纪~)在民间普及版画制作的绘本。玛雅文化等,西班牙统治以前的印地欧文化里,用鹿皮或树皮纸上画的叫做“克地斯”(图文书),是记录历史或宗教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中亚到西亚在12世纪末以后出现的波斯文学的手抄本插图、细密画与现代绘本一样形状的典型的插画。欧洲教堂墙壁上的基督教美术是,将耶稣的生涯或圣人传的有故事性的绘画,希腊神话给美术提供大量的主题。佛教美术也用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或其他佛教故事为主题。如果单纯从儿童娱乐这一角度来看的话,作为儿童文学一部分的儿童绘本,学者们公推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编写的《世界图解》为第一本儿童绘本。只是一本拉丁语教科书,用各种动物的响声来介绍24个字母。《世界图解》的出版对西方教科书和儿童读物的影响一直很大。夸美纽斯主张感官教学,认为“告诉孩子什么,不如让孩子亲眼看见什么”。而这也是绘本阅读理论的重要基础。此后,图画书历经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经典作品。绘本也经历了由儿童诗歌与童谣的说教到人文审美的熏陶。在东方,日本韩国的孩子早就开始阅读绘本,而台湾也早于中国。2000年,四川少儿出版社引进科普绘本——《神奇校车》,国外绘本正式走入大陆。近两年,我国大陆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认识到绘本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开始致力于绘本的推荐与绘本阅读的推广,于是,绘本越来越多地走入学校和家庭。三、绘本的特质。绘本是一种视觉化效果的文字作品类型。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赏心悦目。“悦目”是因为绘本表现形式使人眼前一亮,难以忘怀。“赏心”是指图文互为补充,互相交融,体现了一种既高深又轻浅的儿童哲学,衍生出精神上的享受。因此阅读时只有通过调动人最原始的感觉系统:眼看、耳闻、感同身受,才能给人更为深刻的震撼。由于绘本是图画的艺术,也是文字的艺术;是视觉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讲究趣味性,也具有教育性;还具有思想的传递性。四、关于绘本教学。绘本的特质决定其教学,不仅仅让儿童学会阅读,更让儿童学会观察、想像、推理;不仅仅体现语言的价值,更是美术的欣赏;不仅仅是对画面的认知,更是引发儿童情感的共鸣、呼应,激发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儿童凭借各自对绘本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生活体验和想像,做出种种猜想推测。在这里,孩子的推理也许与故事不谋而合,也许相差悬殊,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更可以让孩子在同一绘本中,根据自身的体验解读出不同的图意,使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如何指导孩子进行绘本阅读呢?本人根据绘本的特质和几年来的尝试,将其归纳成六个字——发现、思考、表达。五、绘本教学三要素。(一)发现。由于绘本的特殊性,所以每一个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品”。这就需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1.发现封面(包括腰封)。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发现发现作者名,译者名,出版社名,主人公(年龄性别衣着神态动作等),背景(如《爱心树》封面那棵树上写着的英文字母“TheGivingTree”的含义,《风到哪里去了》封面上月亮群山小鸟房屋雨点代表的世间万物)等都有助于孩子对绘本的理解。腰封上有时会有对作品的评价或对主题思想的提示,(如《爱心树》腰封上有2005年度十佳童书,美国教育部百部最受教师孩子喜爱的书之一。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等),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2.发现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例如《花点点和鳞片片》环衬是许多不同条纹和颜色袜子,左右可以找寻配对的那只;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环衬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3.发现会讲故事的扉页。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有时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及本书获奖记录。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如《活了一万次的猫》扉页的虎斑猫与封面略有不同,仿佛在告诉着什么。又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扉页图画暗示着大小兔子快乐玩耍,在精神得到满足后才有了下面小兔的提问。)4.发现正文毋庸质疑。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如《爱心树》发现树的姿态语言《彩色的乌鸦》,每只乌鸦色彩的区别和表情的变化,《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中小男孩的表情,《藏起来的礼物》中角落里关注女儿的妈妈,《轱辘轱辘转》每一页都躲起来的米粒大小的金虫子,欣赏图画的同时关注画中画等)一边读文,一边赏图,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想象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5.发现并未结束的封底。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有的绘本,就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为孩子们想象留下了空间。因此绘本的封底不容错过。封底很有“看头”——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如《神奇的蓝色水桶》草地上遗留下来的充气鲸鱼,《失落的一角》抬头期盼的一角等)(二)思考洛克曾说“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因此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时,不应急着说教,不断地提问、说明,犹如应试教育一般,而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儿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知识和智能。1.思考的内容(1).对图画语言的思考(2).对文字语言的思考(3).对图文结合碰撞产生的新语言的思考。2.思考的技巧(1).朗读引发思考的技巧对孩子而言,听别人朗读故事是一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在这个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了解书写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并熟悉语法。朗读故事给孩子听,也等于提供孩子欣赏创作风格,了解情节铺陈,认同成功角色的机会,这对于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倾听故事的机会越多,其生活经验与知识领域自然随之扩展,影响所及,形成个人的思考与判断。有效朗读思考故事的指引:朗读过程提示朗读前*呈现书的封面并探讨封面插图。*鼓励孩子预测该书内容。*与孩子讨论该书的作者及插画家。朗读中*呈现书的每一画面。多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鼓励孩子在朗读中积极反应与评论。*故事的表达及内容详细度配合孩子理解能力的需要。可以伺机变化音量、语调、语气,辅助动作、神态语言、使故事生生入扣。*故意犯错引起注意,偶尔提问以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及诠释。在故事的精彩、关键处、转折处,引导孩子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保持眼光的接触并留意反应。当孩子一脸茫然时,改变方式重述故事。*设计简单的活动使孩子参与其中。如请学生分段朗读(齐读或个别读交互应用)。*运用孩子的疑问引发思考与讨论。*比较阅读。可以与其它绘本作比较性阅读;也可前后对照着品味细节。适合朗读的绘本则为具有以下特征:1.词句优美。2.插画内容丰富。3.具有猜测效果。以上三点特征,大部分绘本都具有。(2).讨论故事引发思考的技巧讨论故事是儿童文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可通过二三人、一小组或整个班级进行。讨论故事可以建立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对老师而言,讨论故事可以了解孩子看了哪些书,对故事的了解程度有多少,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对孩子而言,讨论故事提供一个合作思考的机会,他不仅帮助孩子确认、扩展及修正个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在成人的引导下,培养倾听、发问与表达的技巧,学习说理与思考,建立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系统。讨论内容讨论技巧*可做段落大意的讨论。*于进行下个段落阅读之前,可先行预测下段内容。*读完全文后,做主旨讨论。*学生提出问题。*语言简洁完整(一至三句话表达)*将学生问题抄写于黑板,写上提问者,将问题性质相近的归在一起讨论,避免讨论时间不足的困扰。(此时宜注意训练学生要能完整表达自己想问的问题)*请学生一一发表对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