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外渗整改措施【参考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液体外渗整改措施【参考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液体外渗整改措施【参考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液体外渗知识点【第一篇】液体外渗知识点渗出分级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1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3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15厘米,皮肤发凉,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4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漏,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大于15厘米,循环障碍,中度-重度疼痛预防措施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2、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曾有报道过因前期未引起重视导致坏死病例的。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但应根据正在输入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否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输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注射,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min左右。液外渗的处理局部封闭方法用41/2~51/2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边推药边退针进针方法:与皮肤成15~20度为宜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以针尖最好在红肿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封闭次数:根据情况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一般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进行封闭治疗,利多卡因有扩张血管、麻醉止痛,减少炎症渗出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地塞米松有稳定生物膜,减少炎性物质的释放,提高组织耐受性和特异性抗炎作用。局部注射解毒剂多巴胺:酚妥拉明5mg+%NS10~15ml碳酸氢钠:利多卡因+VitC脂肪乳剂:利多卡因+透明质酸甘露醇: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化疗药物:不同类型解毒剂热敷: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渗漏液的吸收,达到消除肿胀的目的。应用于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一般普通液体的渗漏。如如抗生素类、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维生素类等。常用热水袋和热水毛巾热敷,温度在50度左右,防烫伤注意:(拔针4h后可行)渗漏超过24h以后,不可热敷。因此时,局部皮肤苍白,之后逐渐转暗红色,可产生局部出血,如此时热敷,可造成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代谢增强、细胞耗氧量增加,可加速组织坏死。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吸收,灭活药物毒性作用,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应用于血管刺激性较大的化学药物的渗漏(局部产生无菌炎性反应)。如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等。常用冰袋冷敷,渗漏后应早期用,防冻伤。理疗1、微波15-30分钟/次,2次/天2、超短波30分钟/次1次/天,ⅡⅢ期伤口换药后进行3、50%硫酸镁湿敷(阳离子溶液外渗的药物如10%氯化钾、5%碳酸氢钠、10%葡萄糖酸钙,)方法:将50%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患处,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每4~6小时更换1次,持续湿敷。%的654-2溶液湿敷如多巴胺的渗出方法:654-210mg+%NS10ml配制成654-2溶液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敷水泡的处理(小水泡)1、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2、避免摩擦和热敷3、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4、每天用碘伏消毒,让水泡自然吸收(无条件者仍局部湿敷)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可促使皮下局部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方法:用NS20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10ml在超出外渗部位处进行局部封闭,1次/天,连续3天。甘露醇在快速滴入时易刺激局部产生疼痛,严重者引起静脉炎,大量渗透至皮下则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所以在输入甘露醇时应先评估血管。尽量避免同一静脉通路连续多次输入甘露醇。研究表明,甘露醇在同一部位静脉注射3次后即可引起明显的静脉损伤,出现血管壁损害、血管周围出血、血管内瘀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连续2天使用同一静脉滴甘露醇其静脉炎发生率为%,2天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在使用套管针静滴甘露醇时,应同时用75%的酒精纱布湿敷上段血管,因酒精具有催眠和消毒防腐的作用兼有局部麻醉及止痛功效,因此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一般处理:一旦出现静脉炎或外渗,停止在该处继续输液,抬高患肢,外渗时应选择热湿敷。用50%硫酸镁液浸过的纱布局部湿敷,纱布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2h更换1次。将洗净的马铃薯切成3mm~5mm薄片外敷于液体外渗处,外敷面积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6h更换1次。钙剂外渗处理(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2)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3)局部湿敷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中医活血化瘀能减轻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强心、耐缺氧、镇静、抗炎、抑菌等作用。(4)用50%硫酸镁液浸过的纱布局部湿敷,纱布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2h更换1次。因此这些都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节。高渗液的外敷是不可用硫酸镁和酒精的.因为硫酸镁本身就是高渗液体,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敷.对于高渗液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而甘露醇和钙剂也属于高渗液,为什么却能用硫酸镁湿敷?因为硫酸镁外敷的主要机理是为了拮抗钙离子,而钙离子是平滑肌收缩的重要因素;因此敷用硫酸镁可舒张皮肤及皮下血管平滑肌,拮抗由于甘露醇外渗造成的血管收缩。所以用50%硫酸镁液湿敷时2h更换1次液体外渗致新生儿足背皮肤坏死【第二篇】1例液体外渗致新生儿足背皮肤坏死作者:陈晓熹单位:400020重庆,解放军第324医院儿科关键词新生儿液体外渗皮肤坏死各种原因致使药液渗漏到血管外组织,引起的局部软组织及神经、肌腱、关节等损伤,称为渗漏性损伤。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可引起严重的、甚至不可逆的后果。儿童发生渗漏可占穿刺静脉的11%~58%,%出现渗漏性皮肤坏死。我科发生1例因液体外渗致新生儿足背皮肤坏死,这是笔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余年来第一次碰到,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男,15天,因“发现全身皮肤黄染11天、气促、鼻阻1天”,于2007年2月5日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入院。当日在其左足背静脉穿刺留置BD公司24G留置针,用3M透明肤贴固定,内踝再用小夹板固定。每天治疗液输毕,肝素钠稀释液常规封管,穿刺部位无异常。2月8日同前几日行静脉输液治疗,以6滴/min用滴注泵泵入。在输液期间,患儿曾烦躁哭闹,家长和护士都认为是患儿鼻阻、饿了,也曾检查过左足穿刺部位,未发现异常。更换纸尿裤时,才发现左足及踝关节肿胀,立即拔出留置针。拔针时未发现皮肤破损,只见约5cm×5cm范围皮肤红肿,左侧小腿肿胀。之后左足背中心出现1cm×1cm范围的皮肤破溃,表面渗液,边缘呈紫色,周围有3个水疱,可见黄色渗液。立即给予百多邦、25%硫酸镁外敷,远红外线灯局部照射,左腿抬高。次日,左小腿肿胀明显减轻,足背皮肤破溃仍有渗液。治疗方案:(1)全身抗感染治疗(静脉用抗生素4天,口服抗生素10天)。(2)局部对症治疗:贝复剂(表皮生长因子)局部湿敷1次/d;聚胺酮碘局部湿敷1次/d;远红外线灯照射2次/d,以促进水肿吸收。2月10日,患儿左小腿基本无水肿,左足背皮肤破溃处渗液明显减少,水肿范围明显缩小,约3cm×3cm,水疱行无菌穿刺引流。2月14日,水肿范围cm×cm,中央出现cm×cm苍白区,停用远红外线灯局部照射。2月19日,无水肿,部分结痂,中央苍白区无变化。2月21日,出现两处结痂(cm×cm和cm×cm),较大结痂中央苍白区无变化,停用聚胺酮碘局部湿敷。3月7日,小结痂脱落,较大结痂缩小为cm×cm,中央苍白区缩小为cm×cm。3月24日出院时,结痂为cm×cm。出院后治疗:隔日换药1次(生理盐水冲洗后贝复剂湿敷)。5月10日,结痂脱落,遗留瘢痕,但活动不受限。2讨论新生儿皮肤解剖特点:新生儿皮肤同年长儿一样由表皮、真皮、皮下层组成,但其表皮的角化层很薄,易于脱落,表皮与真皮之间基底膜的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发育不良,基底膜细嫩而疏松[1],皮肤的屏障作用弱,当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后,易引起皮肤的损伤。远心端静脉发生外渗的机会明显高于近心端[2]。这可能是由于肢体远心端的静脉瓣膜数较近心端多,血液流经瓣膜时产生涡流,容易使血小板聚集于瓣窦内相互粘合成为血小板聚合体,随后纤维网状物堆积,引起更多血小板沉积,最终形成血栓;血栓的形成一方面可使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成为炎性水肿发生的原因之一,另外,在纤维蛋白溶酶溶解血栓的同时,静脉壁和瓣膜功能受损易产生炎性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升高和液体外渗[3]。而且远心端静脉,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液流速缓慢。仪器造成的损伤。输液泵及微量注射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运用齿轮旋转产生压力来控制输液速度。由于机械原因,输液泵及微量注射泵并非是将液体匀速地注入血管内,这就造成输液速度与血液流速存在差值,当输液速度大于血液流速时,血管壁内侧压力上升,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力升高,同时也使血管壁失去正常的血液供应。上述因素均可使血管内膜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4]。随着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广泛应用,静脉留置已得到患儿家长及儿科护士的普遍认可。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肝素帽螺纹口嵌入局部皮肤,引起局部的疼痛和皮肤压疮现象。随着3M弹力带的普遍应用,压疮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外周静脉留置,用6cm×7cm无菌自粘敷贴固定,外加3M自粘弹力包带包扎一圈(头皮静脉除外)91%产生压疮,手背、足背、关节部位压疮的发生率高于头皮[5]。由此看来,造成此患儿左足背皮肤不可逆的损伤是因为:(1)仅仅考虑了留置针固定牢,在透明敷贴再缠绕布胶布,既影响了穿刺皮肤的观察,也使局部静脉内压力增高及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强。(2)过分依赖家长和相信仪器的报警:认为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会精心照料,患儿有什么不舒服会马上通知护士;况且液体输入有什么故障,输液泵会报警。当天输液泵未报警。(3)床旁交接不仔细:患儿出事当天,出蓝光箱身着棉裤。交接班时只见患儿安静,输液泵滴注通畅,没有查看穿刺部位有无异常。从近4天各种因素的持续影响,当天达到最大,致使液体大量渗漏,超过皮肤扩张限度,致皮下组织的压力增高,血液循环受阻,使其营养代谢障碍,表现为充血、水疱,继之苍白,并出现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此教训提醒儿科护士既要掌握新知识新方法,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不论采用何种固定方法,每天都应注意对注射部位的观察,以免增加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恐慌。液体外渗的护理【第三篇】金黄散联合类肝素治疗康莱特静脉滴注外渗的护理发布时间:2004-10-25来源:本站整理题名金黄散联合类肝素治疗康莱特静脉滴注外渗的护理作者何彬贺静赵林芳机构关键词金黄散类肝素外渗护理文摘l临床上静脉输液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物不同程度渗漏到血管外皮下组织中,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经常规处理可短期内(24~48h)恢复;严重则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需植皮处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护士应加强输液巡视,严防药物渗漏,如有发生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