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精编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阎肃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精编5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阎肃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精编5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1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报告的题目是《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底,我接到台里的通知,拍摄一期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电视访谈节目。此前,我多次采访过老书记,了解了很多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又听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故事:上个世纪60年代,杨善洲同志担任改区设县的施甸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64年秋季,姚关公社遭受水灾,尚未收割的稻谷几乎全部被洪水冲走。眼看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来年要饿肚子了,群众焦急万分。一天,杨书记来到一个生产队查看灾情,提出了“大春损失小春补”。发现那里的群众不会用复合肥给麦种催芽,杨书记就叫人给他弄两挑大粪水来,又叫供销社职工抬上来一包普通过磷酸钙,然后卷起袖子对大家说:“来来来,我整给你们瞧。”他边说边用手把大粪水、牛屎、钙肥拌在一起,拌一会,感觉稀释度不够,又加入大粪水。再加入小麦种拌入粪中,拌好后再堆起来捂好。弄完后,他说:“这是给麦种催芽的一种好办法,你们都看明白了吗?”杨书记亲自动手拌大粪,这个朴实的故事,我不止一次从不同的人那里听到过。我想,这只能说明,老书记一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留下了同样的故事。小赵守着车等到天黑,还是不见杨书记的身影,就把车开到施甸县城,在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小赵又开着车回到杨书记第一天下车的地方。眼看太阳偏西,又是一整天过去,还是不见杨书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话不普及,没有传呼,更没有手机,小赵有些急了,找到了保场样板田,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老人,赶紧问他:“大爹,你见着一个戴大竹叶帽,穿黄胶鞋的人吗?”老人说:“哦,是不是说话还带着姚关口音?”小赵连忙说:“他是地委书记啊!你见他去了哪里?”老人说:“唉,这么大的官啊,看不出来嘛!怪不得他问了我家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又打听了一些村里的情况,卷了支草烟就走了。”直到第三天,小赵才在木老元公社接着杨书记。在这三天里,杨书记究竟走了多少里崎岖山路,走访了多少户人家,了解了多少民生疾苦,掌握了多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只有杨书记自己知道。小车司机找地委书记的故事,是驾驶员赵从德亲口告诉我的。老书记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杨书记告诉我:“走路最能深入群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才真实。”1997年5月,老书记上大亮山种树已经了。有一天,他看到工人朱家兴托人交来的病假条,一问才知道,朱家兴得了肝硬化,大量腹水,住进了县医院。老书记连忙赶到医院看望,家里人说:“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我们也没钱再去大医院治了,就准备后事吧”。老书记一听,着急地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你们就不要操心钱的事,赶快把他转到大医院去抢救。”底,已经退休回家的朱家兴流着泪对我说:“我的命是老书记救回来的。他自己生病的时候,舍不得花钱,输液都是去便宜的小诊所,可是为了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他四处奔波,找来三万块钱,花在我身上,他一点不心疼。”当年,杨善洲老书记刚开始上山种树的时候,还有人嘀嘀咕咕,认为他就是想退休以后捞一把,几万亩森林成材后,他一年可以分红几万元。20年后,杨善洲老书记兑现承诺,把大亮山林场的管理权全部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他自己分文不取。县里决定奖励他10万元,他也坚决不要。举行移交仪式那天,我就在现场采访,如果说这也是一个故事,那是在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的故事。坦率地说,作为一个年龄比老书记小了50多岁,和他隔着两个时代的年轻人,我虽然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但我仍然不能理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事?面对面采访老书记的那天,我心想,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问他几个问题,让他多讲几个故事。可是没想到,他一见面就跟我说:我今天就讲四个问题,讲完了我就走,我就是造个林,没什么讲场!坐下后,没等我问他,就一二三四总共三分钟就倒背如流说完了植树造林的好处!看他着急要走,我赶紧提问:“我听说您家里人借钱在施甸修了房子,你却没有钱还债,最后只好把新房子卖了。您辛辛苦苦几十年,还住在旧房子里,心里不委屈么?”他脱口就说:“老是说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你到我家去看看嘛!我们家现在宽得很!”老书记的家我去过,三间瓦房加起来也就80多个平方米!我们去采访,摄像机都摆不开。我就反问他:“那也不怎样,跟别人比,还是差得老远。”他急了,大声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过着艰难的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不就成了骗人的假话了吗?”访谈中,我问老书记:“大亮山林场现在树木价值1亿元,完全成材后总价值将会达到3亿多元。您怎么就舍得捐给国家?”他耐心地解释:“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千万不要把这么大笔财富归到我一个人头上,大亮山从一开始就是国家的,我只是代表国家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就物归原主。”那天,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老书记,您种的树,还有10多年才能成材,那个时候您已经90多岁了,您怎么享受啊?”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毫不迟疑地说:“你这个姑娘呀,怎么会这样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到火化场去了,咋个会得享受!别人享受了嘛!本来就是给别人享受,我享受不了有什么关系?我们的子孙后代得实惠了嘛!”他的回答把我这个年轻人给镇住了!我知道,他说出的,就是他一辈子做人做官的原则和信念:一切为了群众得实惠,人民的利益比天大!访谈节目如期播出,老书记再一次感动了保山人民。就在人们的回忆、感动、议论中,老书记的故事还在延续。8月20日,他住进了医院,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住院治疗期间,保山市委书记去看望他,问他还有什么事情需要组织上解决?老书记提了一个要求,摆榔乡尖山村的老百姓很难得洗一次澡,请市里安排5万元经费,为他们修一个洗澡塘。杨善洲老书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我采访到的一个个小故事,到我面对面地跟他交谈,到我在他长眠的雪松下怀念他,答案在我的心里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清晰!杨善洲老书记是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他贫穷,他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他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他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杨善洲老书记60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用为民服务的思想、行动和成效,诠释了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永恒主题。他以他的品质、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都追随他,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谢谢大家!范文网雷锋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2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报告会主持词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于是,雷锋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牢牢地印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今天,在市关工委、市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我们遂宁一中高兴地迎来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事迹报告团”。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光临今天报告会现场的领导,他们是:遂宁市关工委执行常务副主任柴应荣遂宁市关工委执行副主任熊高仲遂宁市关工委宣传报团常务副团长文福华遂宁市关工委宣传报团常务副团长李继业遂宁市雷锋展览馆馆长何成茂遂宁市教育局关工委执行主任敬天富遂宁市教育局关工委执行副主任贺益清遂宁市教育局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向杰遂宁市关工委宣传报个团成员徐纯杰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下面我宣布:遂宁市关工委、遂宁市教育局、遂宁一中《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报告会》现在开始!下面进行报告会的第一项议程,一、请遂宁一中党总支副书记杨玲宁同志讲话。(谢谢杨书记)接下来进行报告会的第二项议程,二、请遂宁市关工委宣传报个团成员徐纯杰老师主持今天的报告会。谢谢报告团徐老师的精彩报告。接下来进行报告会的第三项议程,三、请市关工委执行副主任熊高仲讲话(谢谢熊主任)接下来进行报告会的第四项议程,四、请市教育局关工委执行主任敬天富同志讲话(谢谢敬书记)接下来进行报告会的第五项议程,五、请全体起立: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结束语: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报告会非常感人,非常成功。雷锋叔叔的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心中一盏不灭的的灯,放射出璀璨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征程。“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岗位上?这段话曾作为雷锋的生活准则广为传颂。3月5日是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我衷心地希望全体同学将雷锋叔叔的这段话作为奋斗目标,让我们厉行节约,把今天报告会的内容在班上讲给其他同学听,响应号召,为社会、为学校、为班级作出一点奉献,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校园里生根、开花、结果,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最后,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一次感谢今天到场的领导和报告团的成员,谢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报告。今天的报告会到此结束!让我们全体起立,以热烈的掌声欢送领导离场。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3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报告的题目是《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底,我接到台里的通知,拍摄一期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电视访谈节目。此前,我多次采访过老书记,了解了很多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又听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故事:上个世纪60年代,杨善洲同志担任改区设县的施甸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64年秋季,姚关公社遭受水灾,尚未收割的稻谷几乎全部被洪水冲走。眼看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来年要饿肚子了,群众焦急万分。一天,杨书记来到一个生产队查看灾情,提出了“大春损失小春补”。发现那里的群众不会用复合肥给麦种催芽,杨书记就叫人给他弄两挑大粪水来,又叫供销社职工抬上来一包普通过磷酸钙,然后卷起袖子对大家说:“来来来,我整给你们瞧。”他边说边用手把大粪水、牛屎、钙肥拌在一起,拌一会,感觉稀释度不够,又加入大粪水。再加入小麦种拌入粪中,拌好后再堆起来捂好。弄完后,他说:“这是给麦种催芽的一种好办法,你们都看明白了吗?”杨书记亲自动手拌大粪,这个朴实的故事,我不止一次从不同的人那里听到过。我想,这只能说明,老书记一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留下了同样的故事。1982年,土地承包工作完成以后,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带着司机赵从德到施甸县了解情况。到了保场公社后,他对司机说:“小赵,我要到处看一看,你等着我,如果到天黑不见我回来,你自己去找吃住。”说完他就下了车,取出车后箱的大竹叶帽扣在头上,朝地委在保场的样板田走去。小赵守着车等到天黑,还是不见杨书记的身影,就把车开到施甸县城,在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小赵又开着车回到杨书记第一天下车的地方。眼看太阳偏西,又是一整天过去,还是不见杨书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话不普及,没有传呼,更没有手机,小赵有些急了,找到了保场样板田,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老人,赶紧问他:“大爹,你见着一个戴大竹叶帽,穿黄胶鞋的人吗?”老人说:“哦,是不是说话还带着姚关口音?”小赵连忙说:“他是地委书记啊!你见他去了哪里?”老人说:“唉,这么大的官啊,看不出来嘛!怪不得他问了我家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又打听了一些村里的情况,卷了支草烟就走了。”直到第三天,小赵才在木老元公社接着杨书记。在这三天里,杨书记究竟走了多少里崎岖山路,走访了多少户人家,了解了多少民生疾苦,掌握了多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只有杨书记自己知道。小车司机找地委书记的故事,是驾驶员赵从德亲口告诉我的。老书记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杨书记告诉我:“走路最能深入群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才真实。”1997年5月,老书记上大亮山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