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关于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范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2年度关于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范例【导语】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的“2022年度关于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范例”精品文档,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为推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理清短板差距,明确思路方向,找准方法路径,结合加快形成“一县一策”发展格局,就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社会取得了良好发展成效。主要有五个特点:(一)实现了“稳”的增长势头。GDP总量从2015年的27.9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5.56亿元,年均增速达到6.3%,人均GDP突破4万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从1.09亿元跃升至3.76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社零、城乡“两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增、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二)显现了“优”的经济结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加快天然气资源和光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引进了一批天然气加工、光伏、风电项目,开创了县域工业发展新局面,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42:7:51调整为2021年的44.6:11.2:44.2,呈现出一产稳、二产快、三产优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展现了“好”的产业质效。果业全面进入提质增效阶段,成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壶口瀑布列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秋林抗战纪念地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全县A级旅游景区增至5个,成功创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天然气产量、LNG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光伏、风力等新能源开发实现历史性突破,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越来越好。(四)表现了“强”的市场活力。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商事制度改革,122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次跑”或“最多跑一次”;截至2021年底,累计减免企业税费3.1亿元,清偿企业账款3814.9万元,落实中小微企业纾困财政贴息1985.5万元,撬动贷款2.3亿元,引进招商项目76个,合同引资额96.8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8%。(五)体现了“实”的民生保障。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始终保持在82%以上,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教育集团化改革走在全市前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落后局面逐步扭转;标准化卫生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跨省易地就医住院即时结算、县级医共体、按病种付费等改革成效明显,常用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全县上下万众一心,共克时艰,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二、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差距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认真研究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差距主要体现在“七弱”:(一)经济总量偏小,竞争力较弱。截至2021年底,全县生产总值45.56亿元,占全市比重仅为2.27%,综合实力较弱;从增长速度看,年均增幅6.3%,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在短期内很难实现追赶超越目标。(二)产业结构不优,支撑力较弱。县域经济以农为主,工业发展滞后,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尚未形成。截至2021年底,工业占比仅为11.2%,贡献率依然很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且产业融合度不深,经济高质量发展缺乏有力支撑。(三)产业化程度低,拉动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充分,产业发展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以苹果为主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合作化、组织化、现代化生产水平不高。以能源开发为主的工业还处于开发阶段,产业链短,与高端化发展还有很大差距。旅游产业投资主体单一,旅游产品处于小、散、乱、堵的状态,各旅游景点未能形成综合引力。服务业以餐饮住宿、客货运输、休闲购物、电信服务等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较低。(四)收支矛盾突出,撬动力较弱。税源基础薄弱,加之国家实施“营改增”、减税降费等政策,导致收入的渠道越来越少,但保障民生等刚性支出只增不减,支出的口子越来越大。截至2021年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为1.019亿元,支出17.285亿元,收支比接近1:17,很难挤出更多的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五)生态基础不牢,承载力较弱。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黄河中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特别是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气候干旱、山势陡峭、土层浅薄,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环境承载力较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守护绿水青山的任务艰巨,推动“两山转化”任重道远。(六)城乡欠账较多,保障力较弱。城市功能不完善,老旧小区、城中村较多,城市环卫、排水排污设施等不健全,城区交通拥堵、城乡结合部管理混乱等已成为广大居民及游客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些非贫困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供给水平不够高,影响了农村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提升。(七)创新能力不足,吸引力较弱。通过“放管服”改革,全县项目审批办事效率、服务效能较以往有了明显提升,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对外部资本和资源吸引不强。此外,绝大多数市场主体对创新的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生产方式比较粗放,产品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民营经济大多结构单一、投资规模小、经营粗放,处于基础弱、低起点、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一弱三低”状态。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新时代延安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方面持续用力、精准发力,以效益提升质量,以质量带动总量,坚持“五个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一)坚持“一县一策”发展,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作为沿黄河的县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立以黄河文化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和以苹果、食用菌为主的特色现代农业两大主导产业,以及以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型工业,着力构建“富民强县”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县一策”发展局面。一是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按照“龙头引领、板块开发、全域布局”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高标准完成各项创建任务,确保尽快创建成功;抢抓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契机,深入挖掘整理黄河文化资源,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精神,守住黄河文化的主导权,打造黄河壶口瀑布景观高地和文化高地。加快秋林抗战纪念地国家4A级景区规划建设,调查整理抗战文化,做好宣传推介和策划运营,努力建设成全国抗战文化最佳旅游景区,以作为黄河壶口瀑布景区的重要补充。巩固拓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坚持从“旅游+”向“+旅游”转变,加快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堡寨、盘古山、如意瀑布群等优质景点开发,策划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景区景点联通联动;围绕旅游“六要素”,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业态融合,解决“半小时”游问题,切实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实现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做强特色现代农业。按照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着力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让更多群众在农业产业链上实现劳动力价值变现。加快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苹果新优品种改良和百村千户万亩新技术推广示范工程,积极引进更新换代较快的以矮化自根砧为主的瑞雪、瑞阳、维纳斯黄金等名优品种,推动苹果产业实现“四转变两提升”,即:栽培模式由乔化向矮化和短枝型转变、发展模式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管理模式由传统人工作业向现代机械化转变、销售模式由单打独斗的小农经营向企业化市场化经营转变,促进苹果亩产量和亩产值“双提升”。要同步实施冻灾、雹灾、旱灾等灾害防御工程,确保果业增产增收。要加快延伸苹果产业链条,建设集苹果新优品种培育、新技术示范应用及果品仓储、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为一体的现代苹果产业园区,促进苹果品质化、品牌化、商品化,拓展二次增值空间,提高附加值。加快发展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特点,且能促进苹果剪枝、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食用菌产业,支持菌业研发生产基地、食用菌精深加工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快速形成菌种研发、菌棒生产、技术指导和菌类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同时,坚持农民主体,充分考虑当地情况和农民需求,全力支持畜牧养殖、设施果蔬、粮食和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三是做强新型工业经济。按照“高端化、精细化、低碳化”发展方向,编制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规划,在清洁能源、新能源和生物质能转化利用上做文章。科学布局清洁能源产业链,全力支持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辽河油田公司等油气开发企业扩大天然气产能,加快推进40万吨LNG天然气处理二期、**区域天然气产能、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建设,促进天然气就地转化利用。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支持天然气生产加工企业加快实施BOG(LNG储罐闪蒸气)提氦、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项目,推动天然气多级转化,不断延伸天然气产业链。抢抓国家支持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和省政府加快陕北风光储氢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机遇,充分挖掘县域内光伏、风电、生物质等新能源资源,加快推进陕西华电250MW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支持新疆特变电工5G零碳高端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推进县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和化工板块认定,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引进“亩均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坚持“绿色转型”发展,加快释放生态效益。**位于黄河中游,加强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是重中之重,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突出抓好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统筹生态资源开发利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速释放生态效益,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一是系统性推进生态保护。推动“补绿增绿”向“林份结构调整”转变,全面落实林长制,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植被保护修复力度,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等林业重点工程,转变传统造林观念,优先栽植酸枣、连翘等乡土树种,保质保量完成黄河沿岸34万亩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切实提高森林蓄积量和固碳能力。统筹推进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抗旱保供、固土保水保肥,加快实施固沟保塬、淤地坝、旱作梯田、自然恢复等项目,着力解决黄河沿岸产业用水短缺和水土流失问题,全面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水平。二是系统性开展污染防治。推动“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控煤、抑尘、减排、禁烧行动,加快冬季清洁取暖改造。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水源地保护,开展仕望河、云岩河等县域内入黄主要河流排污口和污染源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实施城区沟道治理、污水管网延伸、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消除污水直排盲点和漏点,实现国控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动天然气钻井泥浆废物集中处置和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严防土壤污染。三是系统性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变,坚持“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全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助力做大做强果业和菌业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花椒、核桃、中药材、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等林副产业,探索发展林业碳汇交易、国家储备林建设、生物质资源开发等业态,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