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三五远景目标下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O三五远景目标下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二O三五远景目标下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新时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时代,是普遍富裕的时代。从唯物史观出发,广大人民群众不光是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创造者,更应该是受益者,更应该在达到普遍富裕的基础上共享发展成果。同样,人民群众是决胜全面设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力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建设者和决定力量。要顺利完成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伟大奋斗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性,大力弘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鼓励勤劳致富,自主更生的发展自己,提升综合能力,拓宽共同富裕的深度与广度。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取得的成果应公平正义地由人民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来,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社会的发展。在新时代,我们应更加注重提高全体人民的创造力,更加注重分配的公平性与正义性,以达到各尽其能,全面自由地发展的目的,在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推动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二)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内在地包含了共同富裕的内容。建设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共同富裕的社会其经济体系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系,效率高、质量好是其基本特征,再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回归到发展实体经济的本源上来,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引进来和走出去共同发展,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做实做大。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同样重要,在精神文化现代化的建设中,坚定文化自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作,以达到全体人民精神文化的共同富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撑。(三)共同富裕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而继续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政策理论基础和有力保障。同样来说,共同富裕可以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内在的完成。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不难理解四个全面'建设和“五位一体”布局的辩证关系,是具有共同普遍联系的,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达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走中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就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精准脱贫后的返贫风险新时代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普遍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目前最大的现实问题是共同致富的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地区的人民达到富裕的水平才是真正地实现共同富裕。党中央以此现实问题为导向,发展了“先富共富”理论,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鼓励劳动脱贫,不断缩小贫富差距,补齐了民生短板,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二0二0年,最后的五千五百多万的绝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从根本上消除了绝对贫困。虽然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由于经济、文化、环境和疫情等因素导致在已脱贫的人口中存在返贫的可能性。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曾指出,已完成脱贫的贫困人口中至少有近200万人仍然存在返贫的较大风险。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和消除绝对贫困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考验。(二)城乡和区域民生保障制度的不均衡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归根结底需要普惠民生的保障制度,民生问题不解决,共同富裕便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的目标,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期盼、最关心的问题: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建设学习型社会;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合理有序;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实施健康强国战略,完善健康政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得共同富裕有了基本的保障。但同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始终存在区域和城乡不协调的现象,重城轻乡的发展理念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城乡、东西部二元结构的现状违背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尤其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尤为突出。破除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有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机制不足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的提出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关联性:“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共享发展”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可以说,共享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高级社会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最终受益的是全体人民。但共享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公平,重点是如何分好社会发展成果这块“大蛋糕”。在实践层面,共享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在就业、教育、保障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机会不均等,社会收入差距日益增大,“先富”没有带动“后富”,再分配制度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全覆盖医保和养老保险还有最后“一公里”,这些都是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三、路径探析(一)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离不开乡村的富裕,尤其原贫困地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重要工作方向,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绝对贫困消灭后,相对贫困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只有衔接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把握农村发展规律,更有效率的建设新农村。第一,将二者理念有效衔接,在政策支持上,持续将“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贯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全过程,继续做好扶智与扶志工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继续健全全方位的帮扶机制,积极拓展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第二,将二者产业衔接,壮大乡村的特色产业,将技能培训与就业作为重要的落脚点,使脱贫人口能够灵活稳定的就业,自力更生、积极主动参与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中去。第三,将二者规划有效衔接,政府进一步加大普惠性政策的推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如互联网和物流建设,缩小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与城市的差距,实行城乡一体化治理,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第四,将二者保障有效衔接,关爱老人和儿童,对低收入人口和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实行分层分类监测,把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有效地结合起来,筑牢全方位生活保障之网。第五,将二者政策有效衔接,在政府做好财政、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的基础上,持续建设和改进对口支援协作与社会力量帮扶机制,着力提高脱贫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为其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动能。(二)努力实现高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内在地包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目前,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框架基本形成,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实现了低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四五”期间将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以达到更高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第一,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一非均等化的难题,必须持续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贯彻实施城市公共服务资源进农村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第二,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积极推动跨区域公共服务合作,既有对口支援,也要有定向帮.扶,建立健全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第三,构建完善的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尤其在城市公共服务,要更加普遍地、均等地惠及外来人口,让外来和流动人口都能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提高人民对社会的归属感和幸福度。第四,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方式,以政府主导或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中,政府在其中起到监督和兜底的作用,同时不断提高财政在公共服务中的投入比例,着重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三)实行更有力的财税政策财税政策是宏观缩小贫富差距最有效的工具,既可以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又可以和社会保障、政府转移支付等手段配合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一,完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制度,既要扩大的覆盖面,又要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差别化费用抵扣机制,科学制定符合实际收入的超额累进税率。第二,推进深化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改革,在降低增值税税率进而降低间接税占比的基础上,调整消费税对高污染、高能耗和低污染、友好型分类差别征收。第三,探索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社会保障税,在再分配环节中缩小收入差距,进一步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第四,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中央到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提高低收入人群获得较多的转移性收入,充分发挥其作为有效的调节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的功能。第五,加大财政向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体系的投入比重,在转移性支出总额中重点提升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支出比重,优化政策性补贴支出结构。民生无小事,只有在不断解决人民最迫切的问题基础之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才能将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才能使共同富裕有实质性的进展。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