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构建新型和谐劳资关系做法节后,已有近两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劳工来到涵江各企业上班。近日,我们通过深入区企业了解用工情况,发现企业主们的用工理念有了很大突破,惠工、亲工、扶工等新型和谐的劳资关系使企业对员工的“磁吸力”不断增强。如今,涵江千余家非公企业已经吸纳了10多万名外来工。主要做法如下:一、突破一:千元工资只是“底线”家住涵江新县山区的官福强这几年都在广东一家制衣厂做缝纫工,节后他经朋友介绍到涵江一家生产“狼子王”牌休闲裤的制衣厂打工,老板马上开出1200元的底薪,并让他当上小组长。小官感慨地告诉说,想不到家门口这么容易就能找到千元工资的活干,那还舍近求远去广东干吗呢?现在在涵江打工月赚千元实属平常。过去,一些企业主曾靠压低甚至克扣工人工资来节约生产成本,但是近年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做法,他们争先营造优越的打工环境,创造最优厚的工资报酬来吸引员工把“根”留住,并通过他们以工招工。据了解,现在涵江鞋革、服装、电子、食品等行业的试用工月工资不低于800元,三个月转正后工资一般为850-1500元,一年以上的老员工平均月工资基本上都在1000元以上,针车工月工资在1500-2000元。德信电子有限公司还规定在公司满一年以上者,均可享受工龄补贴(第一年180元,此后每年递增);工作8年以上的员工还可以认购公司的股票。有7成以上的企业都实行带薪年假,一般工作满半年的就可享受7天(随工作年限递增天数)以上假期,并给予报销年假探亲的往返车费。来自河南滑县的周金卢一家三口人都在胜丰鞋业打工,每个月除开销后全家人可省下3500元寄回老家供养正在读大三的三女儿和读初中的四女儿。可过去他在家种田一年总收入也不过七八千元。看到周金卢出外打工致富,同村的乡亲纷纷请他引介到涵江打工。据他介绍,他每年春节回家后至少带50名乡亲到涵江来打工。老周说,正是这里工资待遇好,乡亲们才愿跟他来。二、突破二:中年夫妻工受青睐3月23日一早,来自河南滑县的郭银亮和鲁涛莲把儿子送到工厂附近的洋芳小学上学后,两个人就匆匆忙忙赶到涵江胜丰鞋业上班。小郭告诉说,放学后工厂会派专人去学校接送员工的孩子,周末也有专人帮助照看孩子,所以他们夫妻俩都很安心上班。现在厂里还有20多对这样的外来夫妻打工族。过去,涵江企业招工主要还是以年轻女工为主,但随着近年来劳动力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业主们也积极转变招工理念,不仅在性别上大开“绿灯”欢迎男工加盟,而且在年龄上也放宽界限,过去被挡在“35”线以上的中年人如今同样受欢迎。现在,部分企业推出了广招中年夫妻工的“亲情招工”新举措,不仅免费提供夫妻房住宿,而且帮助他们的子女在工厂附近幼儿园、小学入学,享受跟当地孩子同等入学待遇,并由工厂负责免费统一接送和周末及节假日托管照看,解决夫妻俩上班时孩子无人照看的后顾之忧。德信电子有限公司是涵江较早开始招收中年夫妻工的企业之一,目前已有200多对夫妻工在上班,他们的子女统一安排在工厂附近的五星小学入学。采访中,厂方人力资源总监韦铭告诉说,虽然招收中年夫妻工工厂需增加福利投入,但夫妻工的岗位稳定率更高,他们会以更大的工作热情干好本职工作,为工厂创造更多的效益。三、突破三:业主“埋单”为员工“充电”如今,在胜丰鞋业有限公司有一批100多名来自甘肃省桌尼县的特殊“员工”,他们有着双重身份——忙时打工,闲时学习。21岁的张燕容小伙子说,去年底他进入涵江职业中专学习鞋革制作技术,今年初开始到工厂实习上班,工厂免费提供食宿,每月还能拿到500多元工资。近年来,不少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技术工现象,厂方甚至不断提高工资待遇四处去“挖”技术工。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涵江的部分企业主认为与其四处去“挖”,还不如自己培训储备技术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涵江区劳动部门的牵线搭桥下,龙健电子有限公司、胜丰鞋业、金星鞋业等部分企业率先尝试与涵江职业中专联办半工半读的中职班,招收年龄16周岁以上的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学生,参加鞋革制作与设计、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班学习。学生每年1200元的学费和在校学习4个月的生活补贴全部由企业“埋单”支付;8个月下厂实践期间,则由工厂发给相应的保底工资。学生毕业后如果留厂工作,可直接提拔。胜丰鞋业的行政专员刘发忠告诉说,他们企业现在每年为这100名特殊员工的“充电”费支出约需要30万元。老板认为这样对口培养,可以为企业储备适用的中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虽然目前多了一笔学费支出,但给厂方带来的受益将是长远的,这种投资还是值得的。四、实行外来务工人员村干驻厂协管制度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农村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这种“以企带村、以村促企”的行动。目前,职介中心已促成了涵江区胜丰鞋业有限公司、立丰鞋业有限公司分别与河南滑县6个自然村结成了劳务对接。企业为村提供了10多个工种,近300就业岗位;由村组织100多人已进驻企业服务。涵江区通过开展村企对接的方式,企业分别与河南滑县部分村挂钩,以村为单位组织农民集中输出,劳务输出村与用人企业直接签订劳务输出协议,并派一名村干部到用人企业进行管理,同时企业给跟踪管理的村干部相应的工资和生活补助。并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报酬等。村企对接打破了常规的招聘方式,开启了我区山海劳务协作的新模式。这既是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的手段,也是山海劳务协作组织化程度提高的创新举措实施“村企对接”让农民担忧消除了,更稳定地为企业生产服务。在劳务输出方面,各村向挂钩企业咨询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在明确企业用工需求之后,各村再有针对性地动员和组织当地农民参加不同类型技能培训,使技能培训更具实用性,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企业也为农民工解决夫妻房子,政府对农民工子女就学给予政策上的帮助。农民工外出里家里闲置的田地,镇政府出面另租于别人。双方劳动部门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一是当地劳动部门对来涵的农民工发放“维权服务卡”,强化对农民工工作、生活等切身利益的跟踪服务。二是对方劳动部门及镇政府,要求带队村干部要与外出农民工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做好思想工作与沟通联系,对用工单位搞好服务和协调,确保不出问题。三是建立劳务回访制度。劳务双方部门定期派专人到农民工所在企业了解其工作、工资收入、学习、住宿等状况,征询农民工的意见,及时解决务工人员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五、推行半工半读解决企业技工不足我局在长期的劳务协作实践中认识,中西部贫困地区,存在大量有求学愿望,但由于家庭贫困的原因,上不起学的现象。又缺少相应的技能,只能从事体力或手工等工资水平较的工作。同时,企业又不同程度存在技工缺口的现象。所以,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入点。1、通过劳务协作基地,发动组织生源,解决了职业中专长期生源缺泛的问题。并与校企业三方协议优惠的办学形式。一是忙时为工,闲时为生:一学年下厂实践8个月,学习文化技能4个月。二是下厂时间报酬:第一学年保底工资500元/月;第二学年保底600元/月;第三学年保底工资700元/月。四是学习文化技能期间,每人发给生活补助200元。四是双证毕业,持证上岗:通过考核发给职业中专文凭和中级等级证书;五是100%免费推荐就业;六是企业免费办理工伤保险。2、“工学交替”。组织贫困新生先到企业学工,四个月学徒,八个月顶岗,之前中心与校企签订维护学生劳动权益协议;入企学生专门编班,学校配备教师管理学生并安排教学,学徒补贴与顶岗补贴比例为1:2;一年后学生返校,集中强化学习与技能实训,并通过技能鉴定考核;第三年再赴企业顶岗实习,学生与新招员工同工同酬。中心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200多名贫困生的学习生活费用。3、“定向培养”。与校、企签订培养合同和订单,采取由企业冠名办专班的方式定向培养学生。企业下订单,定出人才培养规格,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核心专业技术培训;学校出菜单,确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根据企业要求组织教学和实训,对学生进行理论辅导、跟踪教育;学生在校内实训,半天学习、半天实践,既是在校生,又是企业准员工。校内培训结束后,学生入厂顶岗实训,实习结束经考核合格后转为正式员工。职业中专与胜丰鞋业、龙健电子等企业开办鞋革制作与设计专业班,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班,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班。先后培训两批学生2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