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发言稿(样稿)(精编3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巴菲特发言稿(样稿)(精编3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巴菲特晚宴1比尔·盖茨、巴菲特晚宴拟邀中国富豪名单曝光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与“股神”巴菲特将于9月29日在中国举办慈善晚宴。巴菲特和盖茨还邀请50-60位中国富豪共进晚宴,虽然主办方和“巴比”俩人多次声明,晚宴不会“劝捐”,不过,中国富豪对待此次邀请却态度各异,表现很能代表“中国特色”。巴比晚宴的拟邀请中国富豪名单也正式曝光。9月27日-30日,巴菲特中国之行初步计划将是深圳、惠州、长沙,最后一站到北京。比尔盖茨也于25日飞抵北京,与中国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进行了会见,并参观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不过,其大部分时间都在西格玛大厦微软亚洲研究院考察。目前对外公开收到邀请函的富豪包括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SOHO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欣、老牛基金会创始人牛根生、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等。9月6日,陈光标在其公司网站上刊出一封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声称离开这个世界时,将“裸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我作为一个富人,绝不做财富的守财奴。”他说,“目前我每年都在把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润拿出来做慈善。2009年我们公司净利润亿,我捐出去了亿,捐出净利润的%。”而张欣、牛根生同样表示,期待参加这场慈善活动。包括宗庆后、曹德旺、刘永好、孙大午在内的中国富豪,近日也明确表态不会参加此次“巴比”慈善晚宴。宗庆后、曹德旺以时间关系为由婉拒了邀请。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则未明确表态。以下为各大媒体曝光的盖茨巴菲特拟邀中国富豪名单。巴菲特慈善晚宴拟邀请的中国富豪名单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光标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赤子之心董事长赵丹阳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宏达集团董事长刘沧龙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万丰奥特集团董事长陈爱莲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据中国经营网、扬子晚报、红网等报道)巴菲特传记作者讲述真实巴菲特2巴菲特传记作者讲述真实巴菲特:愿分享财富经验2009年05月25日来源:经济参考报艾丽斯·施罗德———巴菲特授权传记作者。因为这本《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艾丽斯·施罗德与本·伯南克、希拉里·克林顿一起被美国《商业周刊》杂志评为“2008年度最受瞩目人物”。5月,初夏的北京,这位金发碧眼的美丽女士向记者讲述鲜为人知的巴菲特。初识巴菲特“第一次见到巴菲特是在1998年,当时我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主要做保险、证券方面的分析研究。我在春天写了1篇有关巴菲特所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分析报告,同时还给巴菲特先生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要带一些基金经理或投资人去见他。”“结果巴菲特亲自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没有问题,欢迎你来。我从来没有接到过像巴菲特这样重要人物的电话,当时真不敢想象这是真的。”虽然时隔10年,艾丽斯·施罗德说起与巴菲特的初次见面,仍是一脸的兴奋,当时的情景又浮现在她的眼前。“他原本计划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跟我们聊聊,结果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后来他告诉我们,他喜欢保险行业,很喜欢跟我们探讨这个行业。之后他开车带我们游览了奥马哈,跟我们一起拍照,还不时地开几句玩笑。”“巴菲特是一个非常亲和的人,而且他愿意把自己的财富经验分享给别人。”这是艾丽斯·施罗德的第一印象。巴菲特选择了我艾丽斯·施罗德曾任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在担任6年负责分析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财务分析师的过程中,艾丽斯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巴菲特,也因此成为了巴菲特的忘年之交。“于是就有人对我说,你为什么不写一本关于这家公司的书呢?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后来巴菲特先生知道了我这个想法,就说,好,我鼓励你写。当时我还不清楚他到底是什么意思。”艾丽斯说。“6个月之后,巴菲特说你在业界是一个一流的分析师,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非常熟悉,为什么不辞职专心专意写一本关于巴菲特的书呢?当时我很吃惊,巴菲特怎么会让我为他写传记,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还在犹豫。”艾丽斯接着说“巴菲特先生的投资理念,整个财富的积累过程,人生的经历都应该有一个人记录下来。但是,我仍没有勇气接受这样的挑战。所以,我就建议巴菲特先生自己来写,但他认为写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对于激励别人为他工作很在行。他认为我是最好的写作人选。对于这本书,他只有一个要求,朴实,不要奉承和夸大其词。这本书的出版,巴菲特先生从未干涉,也不参与。”“巴菲特之所以选择我,有四点原因。”艾丽斯说:“一是执著的态度,二是专业的知识,三是熟悉巴菲特,四是写作风格得到赏识。”这部用5年心血而成的传记———《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终于在2008年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于这本传记,巴菲特始终保持着低调的姿态。不管是英文版版税以720万美元的天价出售,还是该书预售阶段就引发的热切期待,每当记者问起,巴菲特都笑着说自己希望书能够卖好,却始终没有参加过一场有关图书的宣传活动。对于巴菲特对这本书的态度,艾丽斯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情感描写让巴菲特不舒服“写作5年以来,对这本书的编辑和控制权完全掌握在我的手中。当时我们是有共识的,无论我怎么写他都不会干预,想采访谁就采访谁。并且关于这本书出版的财务安排,巴菲特是不参与的,完全是我和出版商之间的关系,这本书充分反映了我对他的观点。”“后来当他看到这本传记的时候,有一部分的内容他是不舒服的,其中包括1977年苏珊是如何离开他和他分居的,因为他们两个人分居之后双方各自都有新的感情伙伴,这一点很多人是知道的,以前也曾经有人写过这个问题,但是无论如何,巴菲特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感到不太舒服。因此,当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我和他的关系有点别扭,他也没有就这本书接受过任何采访。他的表现就好像我这本书不存在一样。”随后,艾丽斯又兴奋地说“最近,巴菲特邀请我参加了一次聚会,我们谈得很好,关系也有所缓和。巴菲特告诉我,他90%的朋友是喜欢我这本书的,并且这些朋友也认为巴菲特本人应该喜欢这本书。”爱吃甜食的巴菲特美国时间5月2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奥马哈城举行年度股东大会,吸引了全球万人前来参加。这次股东大会艾丽斯也去了。她向记者描述了一些有趣的场景。“股东大会是早上8点半开始的,巴菲特仍旧不忘带一些他爱吃的花生糖和巧克力,边吃边谈。在会场一侧有个购物区,销售糖果和冰淇淋等食品。大家见巴菲特爱吃花生糖,就都去买花生糖吃,巴菲特吃冰淇淋,大家就去买冰淇淋,不一会这些食品就被卖光了。这就跟买股票一样,他买什么股票,大家也跟着买,所以,很多人说只要沃伦·巴菲特做的,我就想跟着做。巴菲特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说起巴菲特的饮食习惯,艾丽斯谈起了她的一个经历“就算在飞机上也一样,一次他用私人飞机把我请去,对我来说实在是受宠若惊,但这跟大家想象的私人飞机不太一样,私人飞机上的空服员并没有给我们做大餐,就给了一大包的马铃薯片,我看他三个小时里就吃这些东西,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这么奇怪的饮食习惯。”巴菲特爱喝可口可乐,喜欢糖果和冰淇淋等甜品。这些对饮食的偏好也影响到了他的投资,比如他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以前还拥有一些糖果公司,生产巧克力和糖果,后来大家都称它为牛奶冰淇淋糖果公司。率真巴菲特巴菲特的行事风格个性鲜明,艾丽斯给记者举了几个事例。巴菲特的电话号码很少有人知道,每次与人通电话,他从不介绍自己,如果对方不知道在与谁通话,他会立即挂断电话。判断一个人是否诚实,巴菲特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比如,他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或几个月当中会问同样的问题,看你的答案是否一致。他的记忆力非常好,他会记着你的每一次答案。所以,他对任何人评价之前,会先用诚实的标准来衡量,如果你一旦被他列为不诚实的话,不管你有多聪明,也许他会卖东西给你,但不会从你这儿买东西,这是他经商的一个原则。巴菲特不喜欢跟华尔街的人打交道,因为他认为这些人不诚实。而且他也认为有利益上的冲突,所以不愿意与华尔街的人有过多的交往。巴菲特一直是在批评华尔街的,主要是他认为华尔街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和客户利益是不一致的。感悟巴菲特艾丽斯说“五年来我与巴菲特先生交谈超过2000多个小时,也采访了巴菲特的妻子苏珊和他200多位的亲人、朋友、同事,翻阅了巴菲特先生没有披露过的私人信件和档案,这些信件和档案垒起来有半个房子那么高。这些让我了解了巴菲特先生的过去,以及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大家阅读这本书的话,可以看到巴菲特先生的很多生活细节。”“公共场合的巴菲特是一个很外向的人,在电视上他似乎无所不知,但是在私下里他是一个内向、依赖于别人的人。他对远方的人,不认识的人是慷慨的,但是对他的家人是吝啬的。巴菲特身上存在很多矛盾之处,这也是我认为他最有意思的地方,因此在我的书中有很多地方在探讨,这是怎样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实在的人,集合许多矛盾于一身的人。”艾丽斯希望读者了解到,巴菲特是在家庭方面做出了很大牺牲的情况下,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在他人生早期陪伴自己家人的时间是不多的,因此他的夫人感到过孤独,觉得自己被忽视了。1977年他的夫人与他分居,搬到旧金山居住,他们分居了30年,但是他们一直保持着婚姻的状态。“巴菲特的婚姻关系是非常规的,他的夫人安排了自己的一位朋友(女性)与巴菲特共同生活,这三个人的婚姻一直持续了下来。我刚开始一直对此表示了怀疑态度,我认为巴菲特和他的夫人维持表面的婚姻是没有意义的,只是给外界看看而已,但是事实上我后来和巴菲特在一起时,我了解到巴菲特每天都给夫人苏珊打电话,从情感上巴菲特对他的夫人非常依赖,甚至达到了崇拜的地步,因此可以说巴菲特的婚姻关系是非常不同寻常的,尽管他与自己的夫人不住在一起,但是他们的一生还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艾丽斯还看到了巴菲特人生的另外一面。当巴菲特妻子接受癌症手术时,他表现出无尽的痛苦和哀伤。面对疾病和死亡,面对亲人和朋友的逝去,让巴菲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和自己家人的亲近程度比以前增加了,对金钱的关注降低了,工作在他人生中的重要性下降了,变得对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也更慷慨了,尽管没有像对全人类那样的慷慨。“关于这段写作经历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导致了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过去我在华尔街工作的节奏是很快的,不怎么思考人生长远的事情,每天关注的都是短期的消息,来自新闻通讯社最新的消息,来自股市的变动。这次写作的经历让我更加关注长期的事情,因为我写作的对象是有着近80年人生经历的一位老人,这促使我思考这样一位老人几十年的人生意义何在?人生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作者简介艾丽丝·施罗德女士起初是一名审计师,后来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担任项目总监。在去华尔街担任证券分析师以前,她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起草并制定了大量会计准则,这些在日后保险业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在摩根士丹利担任董事总经理期间,她负责分析师团队开展保险公司股票业务,在2003年离开摩根士丹利后,开始致力于创作《滚雪球》一书。施罗德于2002年冬天被《评论》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分析师”,同时也被评为“40名最佳瞩目人物”和美国《商业保险》杂志评选的“35名未来之星”之一。艾丽丝·施罗德还与本·伯南克、希拉里·克林顿同时被美国《商业周刊》杂志评为“2008年度最受瞩目人物”。(记者李晓辉)巴菲特3读《巴菲特》有感最近认真读了美国财经记者罗杰.洛温斯坦的《巴菲特传》,感触良多。对他的投资理念、方式方法、做人原则有了一定的感悟!首先,巴菲特说自己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家,因为我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家。我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投资家。”而他作为企业家,实际上在6岁时已经开始挨家卖可口可乐了。他年仅19岁时,就已经有了13年的经商经验。他在就学的沃顿商学院好不客气的说自己比教授懂的都多。大学教授都有一套完美的理论,但对巴菲特渴望的赚钱技巧一无所知。这一点,无疑是美国的文化、经商氛围、社会氛围孕育的。在中国“官本位”、“唯有读书高”的社会环境下,只要家庭有供给条件,是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