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县组织部长杨志飞 先进事迹(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长治县组织部长杨志飞先进事迹(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长治县组织部长杨志飞先进事迹(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学习杨小玲教师先进事迹有感(蔡志蓓)1无声世界的感动——学习杨小玲教师先进事迹有感开发区职校蔡志蓓2012年11月12日下午,利用教师例会时间,我校组织全体老师共同学习了武汉市第一聋校艺术教育(舞蹈)教师杨小玲的先进事迹。我与在场所有教师一样都被杨小玲老师关爱聋哑儿童、悉心育人的事迹所感动,同时被杨老师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坚定不移的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所折服。会后,我通过上网查询,进一步了解了这位在无声世界里辛勤耕耘了22载的优秀教师——杨小玲。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她带领聋哑姑娘表演舞蹈《星星,你好》震撼全世界;她输送了9名学生登上中残联艺术团星光璀璨的舞台,她的学生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比赛屡屡获得大奖,和邰丽华一起参加的《千手观音》的表演者中也有她的骄傲,这是她对一个个特殊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爱的收获。这些成绩在江城可以说是独一无二。而在这一个个成绩的背后更让我感动的是她的精神品质,我敬佩她作为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舞蹈尖子生,甘于扎根特殊教育,一干就是二十余载,立足岗位,坚定不移的理想追求;我感动于她对每一个特殊群体所倾注的无限的关爱与耐心。正是这高尚师德鼓舞学生成人成才;我钦佩她静心教书育人、励言励行、精益求精的严谨治学态度;为了学生的竞赛演出不惜带伤排练。我更敬佩她不断探索,奋发进取,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的创新精神;面对特殊群体她勤奋学习,勇于实践,针对残疾孩子的身心特点,创立了“鼓�舞”教学法,形成了特教舞蹈“激励教学”的风格和特色。我钦佩她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是啊!正是这份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奉献,让她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杨妈妈,她对孩子的付出可谓无处不在,比如,外地的学生双休不能回家,就会到杨老师家中吃上可口的饭菜。再比如,她不仅指导舞蹈,对舞蹈队孩子的学习也不放松,舞蹈队的学生要是成绩有所下滑,她就会亲自辅导他们的功课,利用练功空隙检查学生作业,督促他们订正,直到班主任反映该生成绩已经跟上了进度。通过杨小玲教师先进事迹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杨小玲老师就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2006年,杨小玲被借调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当时,团长希望她借调期结束后能留下来,并承诺将杨小玲的丈夫、女儿也调到北京。但杨小玲割舍不下武汉一聋校的孩子们,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就象杨小玲老师那样,对待象余杰那样多次违反学校的纪律,并产生了放弃学习的念头的孩子也从不放弃,一次次找他谈心,解除他心里的疙瘩,还经常帮他垫付生活费,并在社会上联系热心人士给予他经济上的帮助,解决他学习上的后顾之忧。杨小玲的爱生情怀、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传播到教育战线的各个角落,此次学习让我深受洗礼,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杨志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科学普查任劳任怨的人----记西吉县王民乡人口普查办业务指导杨志学同志人口普查是国情国力的一种全面调查,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第六次全国人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质量,全面、准确地提供基本国情国力数据,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作为一名乡人口普查办业务指导工作者,杨志学认真参加了2010年8月第六次人口普查《户口整顿信息采集》编制工作;12个普查区、69个普查小区,2900个建筑物绘图工作;普查指导培训工作;《户主姓名底册》信息采集整理工作;参与普查小组2010年11月1日至10日入户登长、短表工作;长短表快速汇总统计工作;第六次人口普查快速汇总(过录)长短表系统数据录入工作;光电录入长短表协助修正工作;《人口普查登记阶段验收表填写模板》填报工作等。工作中有过失败、有过挫折、有过窘迫、有过委屈,当然,在调整心态后全心投入普查工作,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全乡领导落实人口普查前期工作安排中,杨志学制定了全乡人口普查计划方案。向被抽调的普查人员培训人口普查的目的与意义,让大家代表群众先了解、认识人口普查,以便带动广大全乡农民支持人口普查工作。分配包片,责任到人,努力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各项准备工作,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普查氛围。底册入户登记时,他依然带领全体普查人员,采取分干包片、入户上门登记、继续排查空挂户、空房。绝大多数农民响应人口普查政策,积极配合普查调查登记。个别拒登户,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将人口普查政策送至到时户,和谐普查,做到不让群众产生排斥心理,解除拒签矛盾。另外,他登记时遇到不理解在户口所在地已经登记为什么还要重复登记的问题,耐心解释,消除疑惑,排除困难,解决问题,继续入户排查登记。2010年,杨志学同志在王民乡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担任该乡普查指导员工作,他领导本乡全体普查人员科学普查、依法普查,确保了普查质量,全面、准确、及时的提供了全乡人口普查数据,主要事迹如下:一、认真宣传,精心组织,科学制定普查方案,抽选普查员,细心培训普查员业务,让基层普查人员掌握了全部普2查技术表格的填写要求和逻辑关系,为搞好全乡人口普查打好了坚实基础。二、深入千家成户,依法登记。在登记过程中坚持科学普查,依法登记,出现挫折,委屈,不理解不支持时,他耐心细致的给老百姓解释,拉家常式的谈心,直到老百姓满意为止,仅第六次人口普查,他深入农户家不下百次,王民乡整个普查中未出现一例违法普查行为。三、加班加点,忘我工作。人口普查自进入8月份以来,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小区划分、建筑物标绘、清查摸底、入户登记、快速汇总、长短表审核、非专项编码等一系列工作之间时间要求非常紧,任务非常重,作为全乡人口普查业务指导员的杨志学同志,放弃小家、周末休息的时间,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在第一时间将全乡的普查表保质保量的上报县人普办,深受各级领导、同仁们的一直好评。总之,杨志学同志在人口普查过程中,坚持吃苦耐劳精神,兢兢业业干事,凭着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态度,在他的影响下,全乡人口普查工作人员认真、仔细,高质量进行着,他不愧为基层统计战线上的一位老兵,真正做到起好头,做表率的模范带头人。张帆先进事迹(杨志成版)3恪尽职守抒写一心为民倾情奉献呵护一方平安——张帆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在盐津县的各个乡镇、村组、田间地头经常能看见这么一个人扎堆在群众中,活跃在田间里,尽管他身着制服,佩戴法徽,但这丝毫没有间隔他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尽管他满脸皱纹,一身土气,但是百姓都很信服他。他就是盐津县人民法院58岁的老法官——张帆同志。“群众来找我们已是无奈,我们就更要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好!”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正是三十多年来他将这么一句话贯彻在自己的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满怀群众情愫,与群众心交心,才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信任。牛寨法庭的记忆说起张帆,盐津法院的同事都说他是一个朴实、本分、敬业,且爱干农活的人,正是他的这种生活方式使他对老百姓增进了了解,拉近了距离。下乡办案、走访,看到群众在地里干农活,他总是很自然地忙上一把。三十多年的法庭工作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与群众交往的过程中,他深知群众疾苦,满怀一颗亲民爱民之心,尤其是对那些无人赡养的老人,他更是关怀有加,依法办理他们的案件。1998年冬天,牛寨乡的老王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牛寨法庭,一进门便向时任副庭长的张帆诉起苦来,经询问才知道,原来老人含辛茹苦把两个儿子养大并帮助他们成家,到头来自己的儿子却相互推脱赡养义务,如今自己的老伴还在医院躺着。张帆了解后,得知两个儿子都是老王的养子,当时老伴嫁给他时,两个儿子大的三岁,小的一岁,虽然老王不是他们的亲生父亲,但对他们关怀备至,倾其所有地去照顾他们,所以也没再要孩子。老王说:“有一次,小儿子生病发高烧,情况十分危急,却正值下着大雨,但为了救孩子,他冒着大雨,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徒步44公里把儿子背到医院,孩子最终脱险,但自己却病了半个多月……”张帆跟着老王,带着干警徒步十几里,找到老王的儿子,与他们进行沟通,期间不乏批评教育,但句句在理,打动了老王儿子的心。该案经过他的调解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老人家也洋溢出久违的笑容。为此老王多次来法庭感谢张帆,张帆说:“只要老人家能颐养天年,一家和睦,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感谢。”与一个男孩的情缘“百姓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有责任为百姓服务”,张帆始终坚守这样的理念,爱岗敬业,尽职职责,从不懈怠。2001年9月,张某和杨某(男方)因感情不和要离婚,杨某表示如果张某抚养九岁的儿子,便同意离婚。为了离婚,女方同意抚养小孩并不要男方承担抚养费。离婚后女方便去南方打工,把儿子小强先寄放在爷爷奶奶家,但杨某故意刁难张某,寻找诸多借口,要让张某带走小强,但此时张某正在外地打工,暂时无法回来。杨某便到法庭要求通知女方立即把小强接回去抚养,当时张帆解释孩子的母亲在外打工,等孩子的母亲回来以后再通知她把孩子接回。但杨某不听劝,扬言要把小强放在法庭,当时张帆以为他说的是气话,毕竟他是孩子的父亲,应该不会如此绝情,便没在意,没想到他还真就把小强丢在法庭。面对这一状况,张帆先给孩子买了些零食,稳住孩子的情绪,接着联系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查明情况。经过了解,把孩子丢在法院是孩子父亲一个人的行为,两位老人都十分挂念小强。得知这一情况后,张帆决定把孩子送回他的爷爷奶奶家。途中都是山路,还没到一半就已经天黑了,小强十分焦虑。为了安慰着小强,48岁的张帆决定一个人背着他,一路上同行的干警一起唱着歌,小强才不再恐惧。经过近3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孩子爷爷奶奶的家。小强一见到爷爷奶奶,便扑向爷爷奶奶怀里哭了起来,老人也流下了感激的眼泪。老人说:“都是那混账儿子将我孙子偷偷带走,我们还以为再也见不到孙子了。”十三年过去了,如今,当年那个男孩也长大了,也成为了一名法院工作者,承接着共和国的司法事业。“为百姓办事,要诚心诚意,和百姓接地气,要敢于乐于为百姓解决麻烦,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信任我们,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在基层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张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光在工作中,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对待百姓,无论严寒酷暑,只要群众需要,他都会坚持上门办案,到田间开庭。正是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守望,才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法院人。蜡烛一样的美丽2010年8月27日,张帆和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微笑着和同事打招呼,有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