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教学设计(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观书有感教学设计(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观书有感教学设计1《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小学六年来,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有关读书的名言。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指名说,师相机点评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有关读书的名言。出示名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生齐读·这则名言给你什么启示呢?3.这是朱熹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板书:朱熹你了解朱熹吗?指名说(简介朱熹,相机复习朱熹的《春日》)4.出示课件师简介: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很多思想都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的诗作用词讲究,风格俊朗,具有一定的哲理。二、初读诗歌1.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熹的一首与读书有关的诗——师板书课题:观书有感生齐读课题师:何谓观书?观书有感呢?2.朱熹,一代理学宗师,他的读书感受一定与众不同,想读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自学这首诗,开始吧!出示自学提示:1、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美;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生自学3.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再指名读4.诗有了节奏,才能给人美的享受。听老师是怎样读出诗的韵味和节奏来的。·师范读,你会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相机表扬:有点感觉了。·咱们一起来试试!生齐读三、理解诗意1.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到这儿,你知不知道在这首诗里,坐着主要描绘的是什么呢?(半亩方塘)板书:方塘同学们,半亩方塘并不算大,也就我们三个这样的教室大小。那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半亩方塘呢?你能不能用上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清)板书:清2、再请同学们细细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些地方写出了这个小池塘的清澈?生自学3、交流△“鉴”·生谈理解:我是从第一句话“半亩方塘一鉴开”中的“鉴”字体会到池塘很清澈的。在这首诗里,“鉴”是镜子的意思。半亩方方的池塘就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师评:你抓住了“鉴”这个字,不仅告诉了大家“鉴”的意思,还说清楚了为什么由“鉴”可见池塘的清澈。·同学们,“鉴”在这课中是一个生字,上下结构,因为古代的镜子都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它的下面是个金字底。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来书空这个字。生书空·古人以铜为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啊,把方方的池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池塘的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共徘徊”·生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池塘清澈透明,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徘徊”是什么意思?(来回地移动)·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4.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老师也非常喜欢这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这两句诗,看看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5.指导朗读·师:多美的景色啊,你能读好这两句吗?指名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你一定会读得更好!再指名读·熟读成诵,咱们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话。生齐背1、2句6.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如此的清澈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看来,你们已经和朱熹一样找到了答案。一起说——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ei”,第四声,什么意思?(因为)·这个“为”字向我们解释了池塘为什么如此清澈的原因,是因为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板书:活水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流动的水)·同学们,有了活水,池塘的水为什么就能这样的清澈呢?(因为流动的水不断地补充进来,带走了污水,使得池塘的水永远清澈明亮。)·没有源头活水,池塘会是怎样呢?(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7.学到这,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谁能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看?指名说8.多美的景致啊,真让人喜欢。你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四、理解寓意1、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上课前,老师也介绍说这是一首与读书有关的诗。板书:读书可全诗28个字却没有提到读书,这是为什么呢?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会联想到读书呢?同桌讨论讨论同桌讨论,师提示:朱熹的诗富有哲理,在这,他仅仅是在写方塘,是在写活水吗?活水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2.交流(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使方塘如此的清澈;同样,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更聪明。)板书:心智明3.原来,诗人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不断读书,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生齐读4.同学们,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板书:说理诗·在我们学过的诗当中,你知道有哪些说理诗吗?指名说·想不到没关系,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出示课件: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生口头完成填空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朱熹先生说理巧妙,诗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话更是脍炙人口,成为千古名句。如今,这两句话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朱熹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他还写下了一首说理诗《观书有感(其二)》。出示《观书有感(其二)》及相关注释六、课后作业课后,阅读《观书有感(其二)》,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又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读书道理。七、板书设计:观书有感(说理诗)朱熹方塘清活水心智明读书观书有感教学设计2《观书有感》教学设计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三小学张群波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二、教材分析。诗歌介绍了书的价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诗意。三、学情分析。学生接触过许多诗歌,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点拨。教学目标:1.能根据注释读懂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意。2.有感情地朗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3.背诵古诗。4.培养学生爱书的兴趣。重点: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难点:明白《观书有感》中写景与读书的关系。学习评价(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二)默写诗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高山流水配乐,《观书有感》其二,名人孔子,华罗庚,爱因斯坦的读书故事。学生准备:收集关于“书”的诗句和名言。教学过程:课前:同学们准备了关于书的诗句,谁积累的多,哪两位同学来pk一下。真棒,老师相信其他同学也准背得不错。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朱熹的《观书有感》。请同学们将课题读一遍《观书有感》朱熹。朱熹是谁呢?(简介朱熹)我们学过他的诗《春日》,大家背诵一遍。一丶读诗。1.请同学们打开书,将这首诗读一读,争取读得准确,响亮。(自读一抽读)诗不但要读得准确响亮,我们还要读出节奏,这样会给人更美的享受。(抽读)如果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那就更有诗的韵味儿了。(抽读,女生齐读)2.读书法文体的诗。(4张)古代的诗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没有标点,同学们能读吗?(个别读--集体读))二、解诗句表达的意思。1.同学们打开书,结合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先自主学习,在小组交流不明白的地方问同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现在谁来说一说你理解的诗意?(学生汇报)为什么把水塘比作镜子?(水太清澈明亮)徘徊就是什么样的走?(来回,踱步)渠就是塘,这是古人为了避免重复啰嗦,古人写诗写文章,字字斟酌,语言简练。我们写文章也一样,文中尽量避免使用重复的词。(板书:塘清,源头活水)3.带着你的理解朗诵一遍。(配乐朗诵)4.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题目是观书为什么内容是观塘呢?其实本诗写的是作者观书的感受,把观书比作观塘,书中的内容就如塘中美景那么令人恬静舒适,一片澄明)(板书:人明)5.拓展一下:小组讨论填一填。(板书:知识涌入)正如西汉刘向所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也正如笛卡儿告诉我们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大诗人杜甫还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学们,爱书吧,它会给你无尽的源泉。三、学习朱熹的第二首《观书有感》。1.读一读,能不能准确流畅读过去。2.和同桌一起猜一猜诗中写的是什么?(交流作答)对,大船在水中,水浅,使劲推也推不动,白费力气;水深,不用推,也在水中自在漂流前行。江中的水好比知识,知识多了,功夫到家了,学习自然容易。相反,储备的知识少了,功夫就不到家,学习起来自然困难。所以我们要多多努力,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名人读书的故事。1.看看大思想家孔子是怎么读书的。《韦编三绝》你有什么感受?(刻苦勤奋)2.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给我们什么启示?(讲究方法)3.爱因斯坦读书。你有什么想法(博览群书)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朱熹的《观书有感》,知道了:塘清,是因为源头活水;人明,是因为知识不断。看名人读书,我们懂得了读书不但要刻苦勤奋,还要讲究方法丶博览群书。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爱书吧,他会给你无穷的力量。全体起立!让我们尽情朗诵吧!(配乐齐诵)板书:观书有感宋.朱熹塘清源头活水人明知识涌入《观书有感》教学设计3精品文档你我共享《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1、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2、学生读3、你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4、简介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4、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由学生熟悉的名句引出诗人,既复习了旧知,又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二)、品析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诗2、自由读,注意读准三个生字(鉴徘徊)(1)指名读(2)、边划分节奏边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3、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谁来读出问的语气呢?(指名读,并指导朗读好这一句)[从标点入手,启发学生质疑,感知诗景.]4、作者到底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插图,联系诗句想一想)(1)释渠:指方塘如许:如此,这样(2)谁再来问一问?指导读好第三句5、诗人问方塘的水为什么这样的清澈,为什么会有此一问呢?因为他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了呢?出示插图,看图想象说话:诗人坐在塘边的大石头上,抬眼望去,方塘的水真清啊:知识改变命运精品文档你我共享(同桌讨论)小结:说的真好,其实你们刚才描述的,正是作者吟出的两句诗,齐读第一二句(读出方塘景色的清新明快)[通过图文对照,画面想象,引导学生步入方塘美景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感受渠之清.]6、学习一二句理解:鉴1、镜子2、照3、仔细看,审察4、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5、旧式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人看信。(5)学生讨论选择联系《望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