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变革创新2022年度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数字变革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目标全市数字经济总量增幅超过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67%,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20亿元;建设60个智慧社区;建成并开通5G基站2500个,千兆光网家庭覆盖率达到70%;新建智能网联充电桩252个;机关办公基本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到98%以上、可全程网办率达到85%以上。二、主要任务(一)推进治理方式数字变革。1.增强机关运行效能。开展数字机关建设行动,大力推广“山东通”协同办公平台,推进机关办文、办会“网上办、掌上办”,完成协同办公系统迁移到“山东通”平台,推动部门自建系统向“山东通”集成接入,实现“应接尽接”。推广“山东通”协同办公平台应用,拓展“一人一号”,在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山东通”移动应用全覆盖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逐步扩大到其他事业单位和重点国有企业。(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大数据局)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业务数字化协同。加快实施机关内部“一次办好”改革,推动流程再造,打造一批机关内部“一件事”一链协同应用和重点领域多跨综合应用。年底前,市直机关内部“一次办好”事项争取达到总数的90%以上,行政效能全面提升。(牵头单位:市委改革办、市大数据局)2.增强政务服务效能。优化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强化桌面端、移动端、窗口端、自助端等多渠道事项、服务和数据同源建设,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局)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加强电子证照归集和推广应用,推进市县自建业务系统接入市级电子证照系统,市县两级证照实现同步制发和实时汇聚。加强企业电子印章的推广,拓展应用场景。加快建设“无证明”系统,实现证明在线共享和核查。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分批梳理一批高频事项和应用场景,推进“减证便民”。配合全省统一的“居民码”“企业码”建设应用,依托“居民码”“企业码”,全面关联企业和群众等各类常用电子证照的相关信息,推进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应用系统逐步与“居民码”“企业码”平台对接,在“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码亮多证”,支撑企业和个人多样性场景应用,推进线上线下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证照证明免提交。(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审批服务局、市司法局)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深化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推动全市政务服务事项要素规范化和统一化,实现同一事项市、县两级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从企业群众办成“一件事”角度出发,聚焦“双全双百”高频事项,推进“极简审批”,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牵头单位:市审批服务局)加强“爱山东”德州分厅服务能力建设,打造智能化“掌上政府”贴心管家,编制移动端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持续推动高频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挖掘本地特色应用,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3.增强政府治理和宏观决策效能。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全面整合监管资源,进一步提升全市社会治理效能和水平。(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动态调整更新省“双随机、一公开”平台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提升对市场主体的精准监管能力。(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推进全市“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建设,构建市县一体、高效协同的经济社会运行态势感知体系和可视化管理体系,为各级各部门综合指挥调度、风险防范预警、事件应对处置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加快建设“一网统管、一办到底”解决群众诉求系统集成平台,实现群众诉求信息统一归集、统筹管理,挖掘群众诉求的热点、难点、堵点,有效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助推服务群众精准化和社会治理精细化。(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大数据局)大力推动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等领域的数据融合应用。积极推进德州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生态环境数字治理新模式,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二)推进生产方式数字变革。4.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强化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开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量子通信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解决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5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培育认定10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5.加快产业数字赋能。滚动实施千项技改、推动千企提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超过1000个,工业技改投资超过200亿元。以“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为重点,开展数字化转型入户诊断。分片区、分类型召开数字化转型现场会。聚焦高端装备、食品加工等七大先进制造业产业,积极打造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培育市级及以上智能工厂5家、市级及以上数字车间20个。(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加快发展特色高效数字农业,推进种植业、畜牧业、种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创建认证5个智慧农业基地、1个智能牧场,大力推广应用新型智能农机装备,引导传统农业机械智能化改造提升。(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加快发展数字生产性服务业,做强数字生活性服务业。加快传统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优化提升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更加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科技赋能智慧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智能物流体系建设,实施网络零售倍增行动,着力提升传统电商,发展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等电商新模式,加大跨境电商主体培育力度,积极申报省级跨境电商主体,推动电商发展提质增效。积极培育电商龙头企业,推动电商产业园、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农村电商,提升农产品可电商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强化电商人才培育,积极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6.加速数字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封装测试和工业软件等关键基础产业。集中优质资源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软件资质认定,以工业控制软件、大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为重点,培育一批优秀软件产品、典型案例和骨干企业。鼓励各行业将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剥离,并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软件业企业。引导各县市区重点培育软件产业,壮大现有中小企业,引进领军企业。谋划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培育省级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数字经济园区和工业互联网园区,争取并落实相关奖补。对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数字经济示范园区的,给予申报主体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三)推进生活方式数字变革。7.提速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构建全市统一的新型智慧城市应用体系。促进市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协同推进。建立市县沟通顺畅、协同高效的推进机制,加快推动“城市大脑”应用场景落实落地。打造“治理有数,智惠有德”的新型智慧城市品牌及各县市区特色品牌。构建多元参与的协同平台,形成良好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生态。(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年底前,全部县市区达到三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市本级和禹城、齐河、乐陵达到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建成60个智慧社区,评选十大惠民应用场景。(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实施“城市大脑”提升赋能工程。完善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打造集数据中枢、业务中枢、云架构、安全系统于一体的数字底座。提升“城市大脑”基础能力,持续提升算力、数据、算法支撑能力,全面建成感知设施统筹、数据统管、平台统一、系统集成和应用多样的“城市大脑”,积极纳入全省一体化“城市大脑”体系。全面支撑各县市区智慧化管理,赋能政府决策、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城市运行和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加快新型智慧城市重点应用场景推广使用。搭建新型智慧城市“惠民一张图”,展现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工作成果,挖掘优秀案例,接入省级平台,推荐德州经验。(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抓好“舒心就医”场景提质扩面,逐步扩大覆盖医院和服务人群,年底前每个县市区至少接入1家医院。(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医保局)完善“智慧创城”场景服务功能,助力文明城市创建。(牵头单位:市创城办、市大数据局)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聚焦文化教育、养老服务等八大领域,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1项特色社区应用,建设60个智慧社区。(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对创建智慧社区的新建、改造小区制定验收标准,引导新建、改造小区建设过程中加入智慧模块,建成验收后实现家居、物业、楼宇、安防等社区数据互联互通、集成运用,直接达到智慧社区标准。(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大数据局)推动智能服务普惠应用,全方位构建智慧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优质生活圈”和“10分钟公共活动圈”。(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8.强化数字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智慧教育服务。推动“上学一件事”服务场景集成办理,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入学信息精准推送,入学报名“掌上办”。推动智慧教育评测和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依托德州教育云平台、德州教育大数据分析平台,拉通过程性教育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和共享链路,提升服务于教育科学决策的能力,争创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加快建设智慧课堂,夯实“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常态化、规模化应用的信息化基础,推进“三个课堂”在全市中小学校的按需应用。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特色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优化提升教、学、考、评、管一体的智慧校园服务,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98%。(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优化智慧医疗服务。积极推进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生育保险报销等“出生一件事”服务场景集成办理。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加快医疗机构智慧化建设,打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积极推广电子健康卡在预约挂号、就诊、检验检查、支付、取药、取报告等就医服务全流程应用,大力推进诊间结算、床旁结算和舒心就医“先看病、后付费”模式。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提供在线问诊、网上配药等服务,三级综合医院全部实现检验结果线上查询,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开展为门诊患者“中药代煎配送到家”服务。建设“互联网+医保”综合监管平台,积极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在购药支付等医疗保障服务全流程应用。(牵头单位: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全力配合做好“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工程,推动“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创新发展,强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数字服务供给能力。(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建设,搭建集“15分钟健身圈”电子地图、健身项目查询预约、赛事活动、健康指导、运动社交等于一体的智慧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优化智慧养老服务。创新“互联网+养老”等智慧养老模式,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多样化、便利化养老服务。支持发展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汇聚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和供给,为老年人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逐步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民政局)优化智慧出行服务。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态势感知体系,加快城市交通信号灯、电子标识等智能升级,应用绿波带、交通诱导屏等智能管控方式,提升通行效率。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全面推行无感化、电子化高速收费,打造跨方式、跨区域全程电子化客运服务体系。加快推动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在智慧停车管理、智慧充电管理等方面建立城市级大数据库,完善静态交通数据分析,对接智慧交通管理平台,实现动静态交通数据互通互联,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现有基础上,深挖公共停车资源,加速建设智慧停车泊位,为社会运营停车资源提供平台入口,实现全市停车管理“一张网、一平台”。(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