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第一节混合结构房屋的组成及结构布置方案一、混合结构房屋的组成由板、梁、屋架等构件组成的楼(屋)盖是混合结构的水平承重结构;墙、柱和基础组成混合结构的竖向承重结构。二、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1、纵墙承重方案无内横墙或横墙间距很大,由纵墙直接承受楼面、屋面荷载。22、横墙承重方案房屋开间不大,横墙间距较小,将楼(或屋面)板直接搁置在横墙上的结构布置。3、纵横墙承重方案34、内框架承重方案外墙与内柱同时承重。楼板铺设在梁上,梁两端支承在外纵墙上,中间支承在柱上。4第二节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一、混合结构房屋的空间工作5--空间性能影响系数值愈大,表示整体房屋的水平侧移与平面排架的侧移愈接近,即房屋空间作用愈小;值愈小,房屋的水平侧移愈小,房屋的空间作用愈大。横墙间距是影响房屋刚度或侧移大小的重要因素。6二、静力计算方案的分类考虑屋盖刚度和横墙间距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按房屋空间刚度大小,将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分为三种:1、刚性方案2、弹性方案3、刚弹性方案7三、刚性方案和刚弹性方案的横墙应符合下列要求:1、横墙中开有洞口,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2、横墙厚度不宜小于180mm。3、单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多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H/2(H为横墙总高度)。8第三节墙柱高厚比验算高厚比验算包括两方面:1、允许高厚比的限值2、墙柱实际高厚比的确定一、允许高厚比及影响高厚比的因素91、砂浆强度等级2、砌体截面刚度3、砌体类型4、构件重要性和房屋使用情况5、构造柱间距及截面6、横墙间距7、支承条件二、高厚比验算1、一般墙柱的高厚比验算--墙柱计算高度,按表10-5采用。210hH0H10--自承重墙的高厚比的修正系数。--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1可按插入法取值111,240905.1,902.1,240mmhmmmmhmmh2sbs4.012112、带壁柱墙高厚比验算(1)、整片墙高厚比验算--带壁柱墙截面的折算厚度,--带壁柱墙截面的回转半径,210ThHThihT5.3iAIi12(2)、壁柱间墙的高厚比验算将壁柱视为壁柱间墙的不动铰支座,计算Ho时,s取壁柱间距离,不论带壁柱墙体的房屋的静力计算时属何种计算方案,Ho均按刚性方案考虑。210hH133、带构造柱墙高厚比验算(1)、整片墙高厚比验算--带构造柱墙允许高厚比提高系数,--系数,对细料石、半细料石砌体,;对混凝土砌块、粗料石、毛料石及毛砌体,;其他砌体,--构造柱沿墙长方向的宽度。--构造柱间距,此时s取相邻构造柱间距。(2)、构造柱间墙高厚比验算chH210clbcc100.15.1cbl210hH14第三节多层房屋墙体计算一、多层刚性方案房屋承重纵墙的计算1、选取计算单元2、计算简图及内力分析15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对于刚性方案多层房屋外墙,当符合下列要求时,静力计算可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1)、洞口水平截面面积不超过全截面面积的2/3。(2)、层高和总高不超过表4.6的规定。(3)、屋面自重不小于0.8kN/m2。2121iqHM163、选择控制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Ⅰ-Ⅰ截面:墙体顶部位于大梁(或板)底的砌体截面;Ⅱ-Ⅱ截面:墙体下部位于大梁(或板)底面上的砌体截面。17二、多层刚性方案房屋承重横墙的计算1、选取计算单元和计算简图2、控制截面的承载力验算18三、多层刚弹性方案房屋的计算1、多层刚弹性方案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1)、在平面计算简图的多层横粱与柱联结处加一水平铰支杆,计算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无侧移时的内力和各支杆反力;(2)、考虑房屋的空间作用,将支杆反力乘以η,反向施加于节点上,计算出排架内力;(3)、叠加上述两种情况求得的内力,即可得到所求内力。192、上柔下刚多层房屋的计算下面各层横墙间距较密,顶层横墙较少,如顶层横墙间距超过刚性方案限值,而下面各层均符合刚性方案的房屋,称为上柔下刚的多层房屋。3、上刚下柔多层房屋的计算底层横墙间距超过刚性方案限值,而上面各层均符合刚性方案的房屋,称为上刚下柔的多层房屋。20第六节地下室墙一、概述地下室墙顶板是现浇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地下室是现浇素混凝土地面,地下室墙体为砌体结构。地下室墙体的计算特点:1、地下室墙体静力计算一般为刚性方案。2、墙体较厚,一般可不进行高厚比验算。3、地下室墙体计算时,作用于外墙上的荷载,除上部墙体传来的荷载,顶板传来的荷载和地下室墙自重以外,还有土侧压力,水压力,有时还有室外地面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