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614-2016 道路用PR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93.080.20Q20备案号: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614—2016道路用PR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文稿版次选择2016-03-10发布2016-04-1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614—2016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安庆市公路管理局、六安市交通公路实业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法昂交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照彪、张玉斌、韩燕辉、高学华、邓陈记、程华龙、陈修和、王春红、张军、谭宜飞、陈少梁、陈为成、黄卫东、余同应、王守叶、张守连、吴鹏来、王程兵、潘晓久、田晓宇、陈四平。DB34/T2614—20161道路用PR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PR抗车辙剂及PR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凝土技术应用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机场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港区道路以及桥梁隧道铺装的沥青路面,尤其适用于具有高温、重载、渠化交通、长大纵坡等特点的沥青路面。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033.1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3682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GB/T28724固体有机化学品熔点的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GB/T29050道路用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JT/T860.1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1部分:抗车辙剂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PR抗车辙剂PRanti-ruttingadditive用于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的一种聚烯烃类热塑性外掺改性剂。3.2PR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PRanti-ruttingadditivemodifiedasphaltmixture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一定比例的PR抗车辙剂而形成的改性沥青混合料。3.3干法工艺dryprocess通过提升装置将PR抗车辙剂投入到沥青混合料拌和楼的拌缸中,先与集料干拌,再喷入沥青进行湿拌,最终形成PR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DB34/T2614—201623.4PR抗车辙剂掺量PRanti-ruttingadditivecontentPR抗车辙剂质量与沥青混合料(PR抗车辙剂除外)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比(%)计。3.5灰分ashPR抗车辙剂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经高温炉燃烧后所得的固体残留物。注:试验条件为:900℃±10℃温度下连续燃烧2h,试样连续称量2次的差数不大于0.3mg时,停止燃烧。3.6灰分含量ashcontentPR抗车辙剂灰分质量与PR抗车辙剂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比(%)计。3.7熔点meltingpointPR抗车辙剂熔化时的温度,以摄氏度(℃)计。3.8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eltmass-flowratePR抗车辙剂在190℃温度和2.16kg负荷条件下,PR抗车辙剂熔体在10min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以克每10分钟(g/10min)计。4材料要求4.1PR抗车辙剂4.1.1PR抗车辙剂技术要求PR抗车辙剂技术要求见表1。为方便使用,重复列出GB/T29050中已有的密度指标和JT/T860.1中已有的灰分含量指标。表1PR抗车辙剂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外观—黑色颗粒状,均匀、饱满目测法颗粒直径尺寸mm2~4尺量法密度g/cm30.9~1.1GB/T1033.1灰分含量%≤5JTGE20T0614熔点℃140~150GB/T28724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90℃,2.16kg)g/10min≥1.0GB/T3682DB34/T2614—201634.1.2PR抗车辙剂改性沥青软化点要求将7.5%比例(PR抗车辙剂与基质沥青质量比)PR抗车辙剂加入到基质沥青中制备成改性沥青,其软化点应比基质沥青软化点提高25℃以上。注:PR抗车辙剂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首先将70#基质沥青加热至150℃左右,然后加入7.5%比例(PR抗车辙剂与基质沥青质量比)的PR抗车辙剂,继续加热并搅拌10分钟,使PR抗车辙剂充分分散在沥青中。然后放置在180℃烘箱中发育1小时,取出在180℃温度下高速剪切15分钟,剪切速度为3000~5000转/min。最后浇筑沥青软化点试模。沥青软化点试验方法参照JTGE20T0606。4.2沥青4.2.1基质沥青的选择应考虑道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量、面层结构、施工工艺等因素,并结合当地使用经验确定。4.2.2公路用沥青质量应符合JTGF40,其他类型道路用沥青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4.3集料4.3.1集料选择时应进行料源调查。不同料源、规格、品种的集料不应混杂堆放。4.3.2公路用集料和填料质量应符合JTGF40。其他类型道路用集料和填料质量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4.4其他材料抗剥落剂、纤维稳定剂等其他材料质量应符合JTGF40等相关技术规范。5配合比设计5.1一般规定5.1.1PR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5.1.2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马歇尔试验与性能验证,有条件时采用旋转压实成型进行验证。5.1.3应在调查以往同类材料配合比设计经验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5.2技术要求PR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见表2。表2PR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马歇尔试验击实次数(双面)次75JTGE20T0702试件尺寸mmφ101.6×63.5JTGE20T0702稳定度kN≥8.0JTGE20T0709流值mm1.5~4.0JTGE20T0709DB34/T2614—20164表2(续)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5JTGE20T0709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75JTGE20T0729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特重、重交通等级次/mm≥5000JTGE20T0719中、轻交通等级≥3000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με≥2500JTGE20T0715注:交通等级划分参照JTGD50执行。5.3配合比设计流程5.3.1PR抗车辙剂掺量的确定PR抗车辙剂掺量一般宜为0.3%~0.6%,具体掺量的确定应同时考虑以下因素:a)气候和交通等级;b)使用层位、费用成本;c)已有工程使用技术经验,特别是本地区应用PR抗车辙剂效果良好的工程案例。5.3.2最佳油石比的确定5.3.2.1根据工程要求,选择本地区成熟的矿料级配。5.3.2.2初步拟定PR抗车辙剂掺量,选取初步掺量、初步掺量±0.05%三种不同的PR抗车辙剂掺量。5.3.2.3按照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分别确定不同PR抗车辙剂掺量下沥青混合料的基质沥青最佳油石比。5.3.2.4检测上述不同PR抗车辙剂掺量下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依据表2的要求,确定合适的PR抗车辙剂掺量及相应的基质沥青油石比。5.3.2.5不满足路用性能要求的PR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应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5.3.3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5.3.3.1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按现行规范进行。5.3.3.2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时,应重点检验“干法”工艺拌制沥青混合料质量的稳定性,并取料进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等性能检验。5.4室内试验的试件制备5.4.1室内PR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采用“干法”拌和工艺制备。5.4.2先将预热的目标级配集料加入室内拌和锅中,然后将一定掺量的PR抗车辙剂加入,干拌30s,再加入基质沥青湿拌90s,最后加入矿粉拌和90s,总拌和时间应不小于210s,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准。采用相应设备制备试件,各环节温度控制要求见表3。表3PR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温度控制要求(℃)工艺环节温度范围矿料加热温度180~190沥青加热温度160~165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170~180DB34/T2614—20165表3(续)工艺环节温度范围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温度170~180试件击实和成型温度160~1656施工工艺6.1施工准备6.1.1铺筑沥青面层前,应确保下承层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6.1.2施工温度应根据实践经验确定,缺乏经验时参照表4。表4PR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要求(℃)工艺环节温度范围沥青加热温度160~165矿料温度180~190混合料出厂温度175~180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195混合料运输到场温度≥165摊铺温度≥160初压温度≥155,紧跟摊铺机复压温度紧跟初压终压温度(表面)≥90开放交通温度≤506.2一般规定6.2.1拌和厂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有关规定。6.2.2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械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和工艺采用“干法”工艺。6.3拌和6.3.1沥青混合料拌和流程见图1。图1PR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工艺流程图集料冷料提升烘干加热筛分储存计量矿粉气送储存传送计量提升储存传送计量沥青加热保温泵送计量干拌湿拌成品料出场PR抗车辙剂DB34/T2614—201666.3.2PR抗车辙剂的添加宜采用全自动化方式,添加设备主要包括提升装置、储存罐、独立螺旋送料系统、自动计量系统、5~10吨的料斗、皮带等。6.3.3将生产配合比确定的各种材料的用量参数输入控制拌和楼的计算机,并设置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6.3.4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PR抗车辙剂分散均匀、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缺乏经验数据时,拌和机每盘的干拌时间宜为10~15s,总拌和时间不宜小于50s。6.3.5严禁拌和后的混合料出现花白料、结团或严重的粗细集料分离现象,根据现场拌和效果对初定的干拌和湿拌时间进行检查和调整。6.4运输6.4.1运料车宜采用15t以上自卸汽车。运料车的车厢侧板和底板涂一层隔离剂,不得有余液聚在车厢底部。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6.4.2运料车应采用篷布覆盖,运料车到达现场后,应待本车混合料摊铺完后才可揭开保温篷布。6.4.3运料车运输能力应比后场拌和能力和前场摊铺能力有所富余,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待等候卸料的运料车多于5辆后方可开始摊铺。6.5摊铺6.5.1铺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时,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道)~7.5m(3车道以上),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同型号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6.5.2摊铺机应缓慢、均匀、连续地摊铺,不得出现停机待料或者随意改变摊铺速度的现象。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拌和能力、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宽度经计算确定。一般宜控制在1.0~3.0m/min,摊铺机应对沥青混合料进行较好地初步振实。6.5.3摊铺温度与松铺厚度应紧跟摊铺机测量,并予以记录,松铺系数经试铺确定。6.5.4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机不得低于100℃。6.5.5摊铺过程中应派人在摊铺机后巡查,如有离析等异常现象应及时予以处理,或暂停施工,重新进行工艺试验。6.5.6当气温低于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或道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时,不应摊铺。6.6碾压6.6.1压路机紧跟摊铺机进行初压,并依次紧跟进行复压和终压,终压应消除表面轮迹。6.6.2路面压实应采用重型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总质量应不小于12t,轮胎压路机总质量应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