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公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1、政治的社会功能有哪些?答:1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2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3塑造合格的政治人,扩大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4整合亚文化,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流政治文化。5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中是历史的创造者?答: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a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b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3、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答: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或伟大动力。1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进程中。2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个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3在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上,要注意防止和反对两种片面倾向:一种是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否认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另一种是抹杀阶级矛盾,否认阶级斗争,认为在阶级社会,离开阶级斗争,社会也能发展。4、论述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答: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题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具有如下特征:1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2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主责,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3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物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具有重要作用。5、试述推动建立和谐世界的措施。答:1从中国自身的走向而言,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2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3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可以从周边地区做起。第二章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答: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依据。2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依据。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依据。4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间,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5一代伟人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2、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答: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第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3、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答:第一,把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统一起来。第二,把服务人民群众和提高人民群众统一起来。第三,把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人民群众眼前利益统一起来。4、为什么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答:1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2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3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4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第三章1、商品经济是如何产生的?答:商品是从产品发展而来的,从产品发展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生产的前提条件;2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有哪些?答:1资源配置市场化2企业行为自主化3企业产权商品化4宏观控制间接化5市场体系完善化6交易关系平等化7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生活国际化3、如何理解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答: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一切产品的共有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价值的存在,必须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价值的物品,仍然可以有使用价值,不过是产品不是商品;有价值的物品,一定具有使用价值。作为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4、货币的本质是什么?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5、货币的一般职能有哪些?答:货币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6、如何理解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答: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而实际上大量的商品交换,可能价格高于价值,也可能价格低于价值,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可能建立直接的平衡,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动,价格也围绕价值而不断涨落。但从总趋势的平均看,价格和价值基本上是一致的。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等价交换,规律就是在这不一致中表现出来,使价格与价值之间不能背离太远。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说明价格虽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归根结底,还要为价值所决定。第四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特征?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更自觉的宏观经济调控,发展方向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产权清晰2权责明确3政企分开4管理科学3、如何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答:1建立统一市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2建立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4、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或主要任务有哪些?答: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大体平衡,促进经济机构优化升级,引导国民经济不断增长,推动社会全面进步。5、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哪些主要手段?答:1计划手段;2经济手段;3法律手段;4行政手段。第五章1、如何把握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的体现?答: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答: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反映这不同的生产关系,这样客观上就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与之相适应。同时,为了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多渠道筹集、优化配置各种经济资源,客观上也要求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4、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显示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1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5、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答:正因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所以,国家一方面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保护合法经营收入,承认合力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再分配等手段,防止和纠正个人收入差距过大和两极分化。由此可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之间是“途径”与“目的”的关系,只有通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途径,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6、怎样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答:1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力地确定保障方式和标准,量力而行,循序渐进。2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3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4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逐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5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第六章1、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什么?答:宏观调控目标是指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它的主要内容是: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实现公平分配,保持公平竞争和生态平衡,在对外开放中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和安全。2、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政策有哪些?答: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有:1计划手段2经济手段3法律手段4行政手段。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有:1财政政策a国家预算b国家税收c发放国债2货币政策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再贴现率c公开市场业务3产业政策4就业政策5收入政策a税收政策b社会福利政策。3、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的措施有哪些?答:措施有:1完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这都能观测等相互配合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2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3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4、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答:1从1981年到19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从1991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展国家水品,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5、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答: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1“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