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治疗手记》读后感【引语】小编为您整理收集的“《学习治疗手记》读后感”精编优质文档,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用哦!喜欢就下载吧。拿到一本新书,我喜欢从封面开始读,往往从作者介绍到目录再到具体章节一点点读起。捧起《学习治疗手记》黄蓝相间的封面让人感到平静和舒服。翻开看看作者介绍,作者宋少卫,青少年学习心理专家,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学习治疗创始人。看完作者介绍之后,我对这本书又多了一份期待。紧接着打开目录,作为教师又作为家长的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第一章学习也需要治疗中提到如果要给孩子做题出错的原因排一个排行榜的话,那么“马虎”一定名列前茅。作者通过这个章节的介绍一步步通俗易懂的为我们揭开了“马虎”学习机制神秘面纱。以前觉得马虎就是粗心大意,不用心。没想到“马虎”的真相不简单。马虎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它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机制,牵扯了认知、动机、情绪等多个方面。只有透过表象,找到深层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作者在书中介绍马虎分为四类,第一类,信息识别与执行偏差型马虎。别说孩子了,我有时也存在这类马虎。尤其是忙碌起来的时候,常常丢三落四,毛毛躁躁。孩子上一年级时,就常常出现漏题错看题目等情况,那时候我真是非常生气。有时候题目放在最上面或者题目放在最下面,他最容易忽视,后来我们拿到试卷和孩子一起分析,并告诉他做完试卷要检查一下,每一题都要看一遍,慢慢地,他不再漏题。现在孩子二年级了,这种情况也没有发生过。孩子容易马虎的类型二是逻辑加工偏差型马虎。表面上好像是审题不清,实际上是逻辑加工能力存在问题。我们看到各种学习问题,如记忆困难、不会举一反偏科、厌学等,都是马虎的表面现象,它们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学习系统上的不足和漏洞。在类型三中介绍到的价值观偏差型马虎,也是日常中最常见的马虎类型。这类孩子对于马虎满不在乎,习惯用马虎来遮掩自己学习上的不用功,能力不足等问题。他们对于改掉马虎没有动力,更不会主动去寻找方法,于是马虎成为阻碍他们成绩提升的一只“拦路虎”。通过书中的描述和方法,我们知道“驱动执行”,无论是说出还是写出,都是一个执行操作,学生在学习知识及完成解题时需要这样四个环节:收集识别—语义解析—逻辑加工—驱动执行。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无疑都会影响知识学习或者解题的正确性。不仅仅是孩子,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错题和考试时,也常常会说道:“我的孩子,从小就马虎,要是仔细点就好了。”孩子则是羞涩一笑,再无其他。价值观偏差型马虎时最难调整的。只有改变他们内心对马虎的价值判断,让他们认识到马虎就是能力差、就是不用功、就是知识掌握不牢固,他们才能真正愿意做出改变,接受提高信息识别、逻辑加工等能力的技巧和方法,接受训练以消除马虎。所以作为家长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轻易给孩子定义为“马虎”,也是应该寻求方法和改变。这样的“马虎”一旦形成,便很难再改变。第四类马虎便是知识漏洞与程序缺失型马虎。这类马虎在孩子身上也尤为明显。就拿我们英语学科来说,很多语法题都是对语言点的细节处考察,如:Lookatthe_______!It’s_______heavilynow.(rain/raining/rainy)这题学生首先要分清楚rain/raining/rainy的词性和用法,才能正确且快速答出此题。解决这类题需要建立在学生良好的记忆和归纳上。还有五年级很多介词的搭配,稍不留意就会出错,这里需要学生加强记忆和练习。如:_________January/________Sunday/________sixo’clock.错题集也是很棒的整体和归纳分析错题的一种有效方式,认真做完这些后,能够清除孩子在语法细节处的漏洞。通过梳理知识点和制定相应的解题程序,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作者不仅仅呈现了问题,在一一摆出问题之后,也相继的解决了问题,并给了我们很多值得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在这一章节中,很多内容给我深深地上了一课,让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思考,归纳,改变突破,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