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范例(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范例(精编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范例(精编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篇1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出现的时间&背景(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背景:①政治方面:诸侯割据争霸,时局混乱;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开始收重用,提出自己的主张②经济方面: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③文化教育方面: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私人讲学(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学在民间2.诸子百家:①道家学派:老子、庄子②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③墨家学派:墨子④法家学派:商鞅、韩非子、李斯⑤名家:公孙龙(诡辩,白马非马)⑥阴阳家:五行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⑧纵横家3.“百家争鸣”的实质、表现和意义:(1)实质:不同阶级代表的不同主张(2)表现: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3)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后世的思想流派多发源于此)二、孔子和早期儒学(儒家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2.孔子的思想:①思想核心:“仁”,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待人宽容,融洽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民本思想: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③主张恢复礼乐制度,“克己复礼”④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评价:1有利于促进人际和谐,促进公民的道德修养,建立和谐社会2民本思想有利于抑制暴政3礼的主张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4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3.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4.孟子的思想:①主张实行“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君要重视百姓。5伦理观: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5.荀子(战国晚期)的思想:①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③伦理观: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评价: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后,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政治主张未被采纳)6.早期儒学产生发展的过程:①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儒学开始兴起②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孔子的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之成为蔚然大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三、道家、法家和墨家1.道家(代表统治阶级)(1)代表人物:老子—春秋晚期—《道德经》庄子—战国时期—《逍遥游》(2)思想:A)老子: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客观唯心主义②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有消极影响)③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④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食物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朴素辩证法)B)庄子:①把时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②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1)集大成者:韩非子(战国末年)(2)思想: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3)评价: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3.墨家(代表平民阶级)(1)代表人物:,墨子(2)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节俭④尚贤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2.经过六十多年,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表现:①人民生活安定②社会繁荣③国力强盛但也存在着危机(汉武帝改革的背景):1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2土地兼并严重3匈奴为患,威胁边境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与时俱进,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家体系汉武帝时期,三次对策,得到赏识2.董仲舒的理论: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政治、思想的统一2)禁锢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②宣传“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新儒学的核心天子无道,天会降灾←符合“仁政”的思想,有利于抑制暴政4讲究等级规范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糟粕仁义礼智信—————————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养评价: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三、儒学成为正统1.使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①肯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付诸实践②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③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④兴办太学5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推广儒学2.兴办太学的意义:①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扩大了统治基础②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总结:此后,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董仲舒适应时代要求,糅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2新儒学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收到肯定3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推广儒学第3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前提:以儒学为基础3.唐朝,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尊道、礼佛、崇儒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儒、佛、道有融合趋势二、程朱理学(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先有精神后有物质)1、背景:①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②儒、佛、道有融合趋势2.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朱子学”学派)3.二程的思想: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学的核心思想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格物致知:研究事物的天理来获得知识4.朱熹(理学集大成者)的思想:①理之源在于天理②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③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④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评价: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统治②纲常名教压抑人性③仁义礼智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人道德修养、民族气节的培养。三、陆王心学(理学分支,主观唯心主义)1.南宋陆九渊的思想观点:①“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②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明中期以后,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的思想: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理②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总结:①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②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渊影响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天下的儒家思想本课4位代表人物都代表市民、工商者的利益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时代背景:①君主专制加强,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②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③宋明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2、李贽(1)性格不羁,自称异端;(2)著作《焚书》、《藏书》;(3)思想观点:①反对将孔子、儒家经典神圣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②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3、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生平:①抗清斗争:②著书讲学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2、思想观点:①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批判“君为臣纲”。②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3.评价: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进行对社会发展有用的学术研究1.生平:①放弃科举②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亭林先生《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2.思想观点: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质是反对、批判君主专制3.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生平:①抗清②著书船山先生《周易外传》《读通鉴论》→《船山遗书》2.思想观点: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②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同时期,牛顿经典力学)3.评价: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总结(影响):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没有引起当时的社会变革批判:①政治上,批判“君为臣纲”——黄宗羲②经济上,批判旧儒学缺乏实用性,无实践——顾炎武③思想上,批判唯心主义——王夫之继承:①继承民本思想并发展——王夫之②继承探索精神——顾炎武★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人文:重视人,以人为本的文化“人文主义”的演变和发展:起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发展:14—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成熟:17、18世纪启蒙运动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格拉1、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出现——人文主义起源的标志2、智者学派(西方人文主义起源)的背景①古希腊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根本原因②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③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3、(1)智者学派的研究对象:人和人类社会(2)智者学派的主张:①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人文主义本质),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4、评价:(1)进步性:①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②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③强调自由(2)局限性;①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②只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1、苏格拉底的观点: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美德:智慧、正义、勇敢、节制③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人作恶是出于无知④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2、评价: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以门研究“人”的学问3、苏格拉底与孔子的相似点:①生活时间相近,时代状况相似;②主张美德、教育③都没有留下著作,言论观点多见于弟子的著作中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1)代表作《理想国》(2)理论观点:①人根据智慧品德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理念是万物的本质←客观唯心主义2、亚里士多德(1)在学术领域成就卓越,古希腊最博学的人(2)理论观点:①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②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中世纪:公元5世纪~文艺复兴,持续100多年教会、贵族势力巨大,推行“愚民政策”,禁锢思想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兴起原因)①经济;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意大利当时处在欧洲的贸易中心——地中海沿岸拥有众多城市共和国,商业、手工业发达②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与教会禁锢思想产生矛盾③文化:意大利能接触到: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二、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从14世纪开始,在欧洲发生的一切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表面上,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实质上:思想解放运动2、核心:人文主义含义:①以人为中心二不是以神为中心②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③肯定人的价值

1 / 1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