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标准考核用表2008-05-1615:01:02|分类:计量专业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名称建立计量计量标准单位计量标准负责人筹建起止日期说明1.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应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由申请单位存档。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目录一、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1)二、选用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2)三、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3)四、环境条件…………………………………………………………………(4)五、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5)六、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6)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7)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8)九、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9)十、结论………………………………………………………………………(10)十一、附加说明………………………………………………………………(11)一、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二、选用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计量标准器名称型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制造厂及出厂编号检定证书号主要配套设备·2·三、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四、环境条件项目要求实际情况结论温度湿度·3·五、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4·六、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5·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6·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7··8·九、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9·十、结论十一、附加说明·10·《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填写与使用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应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由申请单位存档。《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填写要点和要求如下:1、封面(1)“计量标准名称”按《计量标准命名》技术规范规定的原则确定计量标准名称。该名称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的名称相一致。(2)“建立计量标准单位”填写建立计量标准单位的全称。该单位名称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申请单位的名称完全一致。(3)“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所建计量标准的负责人姓名。(4)“筹建起止日期”填写计量标准筹建的起始日期和完成日期。2、技术报告内容(1)“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用文字、框图或图表简要叙述该计量标准的基本组成,以及开展量值传递时采用的检定/校准方法。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应符合所建计量标准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2)“选用的计量标准器及其主要配套设备”选用计量标准器和主要配套设备时,应符合该项目计量检定系统表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表中“名称”和“型号”两栏分别填写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商品名称和型号。“测量范围”栏填写测量范围或量值。“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栏按具体情况填写该标准器或配套设备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对于能提供量值的计量标准器。可直接填写所提供量值的不确定度;对于测量仪器或量具,可以填写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必须用符号明确表明所给参数的含义。具体采用何种参数表示应遵从本行业的规定或约定俗成。“制造厂及出厂编号”栏按设备说明书填写,“检定证书号”栏按最后一次取得检定证书的证书号填写。注:本栏的填写内容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的相应栏目一致。(3)“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明确给出整套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或量值,分辨力或最小分度值,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以及其它必要的技术指标。对于可以测量多个参数的计量标准,必须给出对应于每一个参数的主要技术指标。若对于不同测量点,不同分度值或不同测量范围,具有不同的测量不确定度时,则应该分段给出其不确定度。也可以给出其不确定度的变化范围,同时再给出典型测量点或最佳测量点的不确定度。(4)“环境条件”在环境条件中应填写的项目包括三类:①在计量检定规程中提出具体要求的环境项目;②在计量检定规程中未提具体要求,但对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有显著影响的环境项目;③对测量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影响不大的环境项目。对第一类项目,在“要求”栏内填写计量检定规程对环境项目规定必须达到的具体要求。对第二类项目,“要求”栏按《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中对该项目的要求填写。对第三类项目,“要求”栏可以不填。“实际情况”一栏填写放置计量标准的环境条件所能达到的实际情况。“结论”一栏是指是否符合检定规程的要求,或是否符合《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一栏中对该项目所提的要求。视情况分别填写“合格”或“不合格”。对第三类项目“要求”和“结论”栏可以不填。注:本栏的填写内容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的相应栏目一致。(5)“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根据与所建计量标准相应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画出该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要求画出该计量标准溯源到上一级和量传到下一级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与传递框图见图2:(6)“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是指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该计量标准测量一稳定的被测对像时,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重复性。重复性条件包括测量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同时为保证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因此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重复性测量。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通常用观测值的实验标准差s(y)来表示。为确保所得到的实验标准差s(y)具有足够的可靠性,重复测量次数n应尽可能大。一般情况下应满足n≥10,在某些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如此多次的重复测量时,至少应满足n≥5。上一级计量器具计量标准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检定/校准方法检定方法基(标)准名称: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溯源单位:本单位计量器具下一级计量器具计量器具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图2量值传递和溯源框图所得到的测量重复性应不大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所采用的重复性数据,否则对测量不确定度重新进行评定。若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无相应数据,则所得到的测量重复性s(y)应在合理范围内,至少应小于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本栏应该列出重复性测量的登中数据并判断其测量重复性是否符合要求。(7)“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用该计量标准在规定的一定时间间隔内测量稳定的被测对象时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一致性。也就是说,计量标准的稳定性除与计量标准中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关外,还与其主要配套设备在内的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有关。新建计量标准一般应经过稳定性考核,证明其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后方能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已建计量标准应有历年的稳定性考核记录,以证明其计量特性的持续稳定。新建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办法如下:①若有关的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对计量标准稳定性的考核方法有明确规定者,可按有关规定执行。②若有关的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对计量标准稳定性的考核方法无明确规定,则可选一稳定的被测对象,每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用该计量标准进行一组n次的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的测量结果。共观测m组(m≥24)取m组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为新建计量标准在该时间段内的稳定性。新建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k=2)或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8)“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此处的“测量不确定度”是指在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条件下,用该计量标准对典型的被检定(或校准)对象,进行检定(或校准)时所得结果的不确定度。因此,在该不确定度中包含被测对象和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原则上应依据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涉及到的计量术语应执行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如果国际上已经公布某一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细则,则在该领域内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也可以按照该细则的规定进行。本栏应简要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内容应包括:①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简述。②给出完整的用以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中应包含所有的对测量不确定度有影响的输入量。③列出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其中应包括每一输入量的误差限,标准不确定度,灵敏系数,不确定度分量。必要时,应给出对应于每一分量的自由度。④合成标准不确定度。⑤置信概率及包含因子K的选取。⑥扩展不确定度。除非该领域统一规定采用标准不确定度表示。否则应给出扩展不确定度表示。扩展不确定度可以用下述两种方法之一来表示:a)扩展不确定度U,同时应注明所取包含因子k的数值。b)扩展不确定度Up,除在右下角注明置信概率p外,还应给出有效自由度Veff和包含因子k的数值。如果包含因子k是由其它非正态分布通过计算得到的,应给出所采用的分布。当对于不同量程或不同测量点,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不同时,如果各测量点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差别不大,允许仅给出典型测量点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对于可以测量多种参数的计量标准,应分别给出各主要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如果计量标准是单台仪器,并且其它各影响量均可忽略不计时,其测量不确定度至少包括由计量标准和被测对象两者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前者可以由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经换算得到。对于加修正值使用的情况,即为该修正值的测量不确定度。注: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定,这时至少应当通过分析的方法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的分量,并给出合理的评定。如各分量之间基本是独立无关的,则合成不确定度可由各分量的平方的和开根求得K因子取2~3。(9)“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在计量标准考核中,所谓“测量不确定度验证”是指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栏中所给不确定度的合理性的检验。一般应通过更高一级的计量标准采用传递比较法进行。在无法找到更高一级的计量标准时,也可以通过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多台比对法或两台比对法)来验证所给不确定度指标的合理性。本栏应给出不确定度验证的全部测量数据,并对所给不确定度指标的合理性作出判断。各种比对方法的具体要求如下:①传递比较法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测量一稳定的被测对象,其可以是工作标准或其它核查标准。然后将该被测对象送到具有更高一级计量标准的部门进行测量。若用被考核计量标准和高一级计量标准进行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k=2,下同)分别为U和UO,它们的测量结果分别为y和yo,则应满足;|y—yo|≤√U2+UO2当Uo≤U/3成立时,可以忽略Uo的影响,此时上式成为:|y—yo|≤U对于某些计量标准,例如量块,检定规程规定其扩展不确定度对应于99%的置信概率,此时所给出的扩展不确定度所对应的K值与2相差较大。在进行判断时,应先按规范中例举的方法将其换算到对应于k=2时的扩展不确定度。由于经换算后的扩展不确定度变小,即其判断标准将比不换算更严格。②多台比对法若无法得到更高一级的计量标准时,可以用3台以上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对同一稳定的被测对象进行测量,它们的测量不确定度均为U。若取这些测量结果的平均值y作为参考值,则由被考核计量标准得到的测量结果y应满足:|y—y|≤√n-1n二,计量标准立项申请表(可行性报告)科室(No:)标准名称标准代码建立计量标准理由省内外情况环境条件要求取证人员情况进度计划申请人室主任意见技术管理部意见科学技术委员会意见所务会意见所长审批意见执行情况备注注:①此“申请书”完成后应归入计量标准档案。(第1页共2页)计量标准立项申请表(续页)标准名称标准代码已有测量设备序号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价格备注合计:人民币元(或外币美元)。需购置测量设备序号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价格备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