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姓名:王海燕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政治经济学指导教师:周延20070926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作者:王海燕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马海峰.林燕寡头均衡与绩效改善——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2006保险业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保障风险、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自从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但距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我国的保险业现在和未来都仍将是一个朝阳产业。已有的相关文献大都把寿险和非寿险合为一个研究对象,作者考虑到寿险和非寿险业较大的差异性,本文仅对我国寿险业进行有关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期刊论文刘兵.LiuBing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实证研究-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4(3)本文使用2001-2004年中国寿险业数据,对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结构、成本效率和经营绩效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寿险业市场集中度极高,这种高集中度虽然在逐渐下降,不过短时间内寡头垄断的局面并未被打破.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寿险公司绩效水平主要取决于市场结构,成本效率对寿险公司绩效水平影响为负,但并不是很显著,实证研究结论支持了市场力量假说.3.学位论文胡文静我国非寿险需求的区域性研究2008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非寿险行业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性。我国自80年代恢复保险业务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非寿险业也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各非寿险保险公司加大经营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保费收入稳定增长;汽车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也极大地拉动了非寿险业务的发展。在非寿险市场的发展中,对其有效需求和给以及市场态势进行分析,全面把握市场的需求规模、构成和其他特征,正确认识非寿险市场的结构,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政府的有效监管和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政策和理论研究所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国非寿险业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但增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与此相对的是市场潜在需求巨大,经济领域出现了许多刺激非寿险业发展的潜在有利因素。分析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对于促进非寿险业市场需求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我国非寿险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严重地阻碍了非寿险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市场的区域性也有利于刺激非寿险业的市场需求。本文力图从非寿险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实情,对非寿险行业的市场需求现状和潜力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我国非寿险业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以及非寿险市场的区域性,以找出促进非寿险业市场需求进一步发展的方法。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是在我国非寿险业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也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提出的,并说明了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所在。第二章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非寿险市场需求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一部分学者从定性角度说明了对我国非寿险市场需求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产业结构变化、通货膨胀率、消费者保险意识、风险水平(损失可能性)等;另一部分学者则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或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整体非寿险业的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分析。总的来说,和寿险业市场需求的研究成果相比,对非寿险业市场需求区域性的相关研究较少,所以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第三章首先介绍了我国非寿险市场的运行环境,因为市场运行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非寿险行业的市场需求。我国非寿险业的市场运行环境主要分为经济环境、金融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四个方面,每一方面都对非寿险市场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经济环境分为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两方面:国际经济环境的分析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说明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非寿险市场的不断前进和对外扩张;国内经济环境对非寿险行业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经济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金融环境主要从金融监管和经营方式方面对非寿险业产生影响,良好的金融市场能够为非寿险机构的资金运用创造有力条件。社会环境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间接促进了非寿险业市场需求的增加:教育水平的上升,提高了居民的风险意识,加深了人们对保险产品的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非寿险企业的营销方式,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把信息革命深入到了非寿险公司内部,为非寿险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国际非寿险市场的经营业绩状况良好,但我国非寿险业无论是在保险深度还是在保险密度方面都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随着非寿险业发达国家的非寿险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将会给国内非寿险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法制环境分为国内的法制环境和国际保险运行规则两方面。由于我国的保险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相关的保险法律法规较少,约束效力也很有限;但是近年来实施的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很大程度地促进了非寿险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国际的保险法律法规对于已经加入了WTO的中国来讲,除了起到规范国内非寿险行业的作用以外,对非寿险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接着,第三章分析了我国非寿险市场的现状。在分析了近年来我国非寿险行业保费收入变化的基础上,对非寿险市场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说明:我国非寿险市场需求的结构由以前的企财险占主导地位,转变为现在的车险增长速度加快,成为非寿险行业的第一大险种,而企财险次之的状况;非寿险市场正不断实现全面对外开放的目标,在经营业务的范围和险种上都持续扩大;另外,由于我国国民收入整体增加,非寿险市场需求主体的支付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相反方面,我国非寿险市场也呈现出投保率低、市场结构性矛盾等不足的特征。从市场发展不均衡的方面看,我国非寿险市场存在东部强而西部较弱的特征,这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是一致的。第三章最后,本文从定性角度分析了影响我国非寿险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率和风险水平,并结合实际和数据的可得性,分别选择了国民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每年交通事故与火灾损失的总和作为三个影响因素的衡量指标。第四、五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分别从全国整体和地区区域性两个不同角度对我国的非寿险市场需求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第四章对我国整体非寿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搜集了三个影响因素和市场需求的衡量指标非寿险保费收入四个变量的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验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数据序列可能是非平稳的,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本文在对变量取对数的基础上,对数据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保费收入、CPI和风险水平是一阶单整变量,而GDP是二阶单整变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市场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VAR模型,分析三个影响因素对保费收入变动的影响及贡献程度,接着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图,分析了扰动项的影响是怎样通过三个因素传播到非寿险保费收入上的,并利用方差分解研究了四个变量的结构冲击对保费收入变化的贡献率;最后进行了协整检验,检验结果验证了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说明了四个变量的短期变化对长期均衡偏离的敏感程度。第五章对非寿险市场需求的区域性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全国31个地区的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三个变量的数据,对这些地区进行非寿险市场需求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非寿险业发达、非寿险业发展一般和非寿险业发展程度较低三类地区。然后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类地区四个影响因素变量的面板数据,分别对每一类地区建立合适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第一类地区的非寿险市场发展的也相对比较完善,对居民财产的保障程度和投保率也都较高;相反,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的非寿险业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其投保率和居民财产的保障程度都较低。最后一章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上分别从全国整体非寿险角度和地区区域性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含义,认为我国的非寿险行业除了改善市场结构、创新保障产品、完善保险法律法规之外,还应该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手段上注意地区之间各方面的差异,以改善目前非寿险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非寿险市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定性预测。本文是根据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非寿险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除了在理论上对非寿险市场需求和市场结构做出分析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为论文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4.学位论文赵旭强我国寿险业的产业组织分析2002在该文的绪论中,主要讨论了该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并详细说明了与该文研究有关的一些重要概念.在第二章的文献概述中,作者主要讨论了产业组织分析中的SCP分析方法,这一分析方法直接构筑了该文的研究框架.在第三章中,作者着重论述了中国寿险业的发展现状.为此,该文从四个角度展开具体阐述,即中国寿险市场竞争主体、寿险中介、寿险监管以及寿险业的发展轨迹等.对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放在了该文的第四章.由于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等,该文就从这些方面入手对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结构展开了具体的分析.接下来的一章主要是对中国寿险业的市场行为做了一番考察.首先从承保行为出发,考察了中国寿险业在取得业务收入方面的市场行为.其次从投资行为出发,考察了中国寿险业在如何运用资金方面的市场行为.在第六章中,考察了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绩效.最后,该文得出了五条主要研究结论.并结合该文的分析,拟提出了一些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寿险业发展的具体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对当前《保险法》进行适当修改、对寿险业实施积极的产业组织政策等.5.期刊论文刘兵.LIUBing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实证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7,(4)本文使用2001~2004年的中国寿险业相关数据,对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结构、成本效率和经营绩效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目前中国寿险业是市场集中度极高的市场结构类型,这种高集中度虽然在逐渐下降,但是短时间内寡头垄断的局面并未被打破.利用SFA技术进行测定寿险公司的成本效率.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寿险公司绩效水平主要取决于市场结构,而成本效率对寿险公司绩效水平影响为负,但并不是很显著,实证研究结论支持了市场力量假说.6.学位论文彭莹光中国寿险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2003在中国寿险业飞速发展的背后,出现了诸如发展呈粗放性、市场绩效不高等许多障碍性问题,这是本文的实践背景.与此相适应,对中国寿险业的研究角度和视角应该随着我国寿险经济发展而变化,从产业和组织要素角度分析现阶段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中国寿险业市场绩效的分析,发现中国寿险业目前的市场绩效并不能令人满意;其次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产业组织政策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研究如何完善有效竞争机制和提高寿险公司规模经济、如何制定和完善寿险产业组织政策.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将本文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产业组织理论的述评,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石.在这一部分,主要界定了一些基本的概念,阐述了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本内容,阐明了寿险业的产业组织特征.第二部分是中国寿险业市场绩效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从微观(企业层面)角度对寿险业市场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虽然中国寿险业增长幅度较快,但市场绩效并不理想.第三部分研究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调整与寿险产业组织优化问题.就具有自然垄断产业经济特征的寿险产业市场结构优化,实现有效竞争等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调整的思路,完善中国寿险业市场进入退出机制.第四部分从寿险企业市场行为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如何完善竞争机制、提高寿险公司规模经济的问题.第五部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寿险产业组织优化的非市场因素——政府的作用.提出现阶段应采取增强竞争活力和适当管制相结合的产业组织政策,以推进寿险产业组织优化.本文前半部分的分析和比较主要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