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面试教案样例台阶(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面试教案样例台阶(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初中语文面试教案样例台阶(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初中语文教资面试教案【第一篇】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第1篇《五柳先生传》初中语文教案精选初中语文教资面试教案2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试讲要求:1、把握人物性格志趣。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试讲时间10分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感知文意2、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3、了解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文章简明的语言风格。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说起陶渊明,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悉。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那么,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再次走近陶渊明,加深对先生的印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分享交流——了解“传”及作者传,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主要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2、解决生字词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3、了解文章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人。(三)细读课文,了解人物1、了解人物形象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怎样描述的?(1)名字由来(2)爱好A.好读书B.性嗜酒C.著文章(3)生活状况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1/4--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初中语文教案A.衣:短褐穿结B.食:箪瓢屡空C.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2、评析人物形象文中的五柳先生是什么样的性格和志趣?怎么看出来的?(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明确:点睛句——最突出的地方。(2)好读书,不求甚解。明确: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率性自然。(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明确: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4)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明确: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3、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以上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与哪句话相照应?明确:赞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四)品读课文,了解特点1、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文章的艺术特色。明确:本传记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但寓意深刻。(五)拓展延伸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积累有哲理的句子。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七)板书设计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性嗜酒好文章第2篇《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2/4--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初中语文教案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试讲要求:1、积累文言字词。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3、试讲时间10分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长难句2.整体感知文章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3.学习作者的理想和抱负二、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利用多媒体,情境导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让学生欣赏到我国的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黄鹤楼(湖北)、鹳鹊楼(山西)、滕王阁(江西),最后定格在岳阳楼上。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会感受到洞庭湖水和岳阳楼的交相辉映之美。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心旷神怡的情境,对文章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和渴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预习,课上交流背景资料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主要是作者范仲淹的简介、岳阳楼的介绍、作者的写作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时代背景介绍,同时还有范仲淹其人及励志故事,让学生对课文,以及作者和写作背景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的情感和理想抱负。通过课前展示,教师把学生和作者之间拉近了距离,促进了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2整体感知,形成初步认识阅读文章,准确理解生词,理解文章结构,掌握阅读技巧。3解决词句(1)注音滕(ténɡ)谪(zhé)日星隐耀(yào)淫雨(yín)霏霏浩浩汤汤(shānɡ)薄雾冥冥(bómínɡ)偕(xié)皓月樯倾楫摧(qiánɡjí)岸芷汀兰(zhǐ)(2)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3)难句翻译示例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4.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段):简介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部分(2-4段):为全文主体,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三、四段两个排比段分写“览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3/4--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初中语文教案1叙事分析,感受背景(1)作者在写《岳阳楼记》的时候时候不是直接写的而是通过一定的背景,在这里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进行写作的。文章写了滕子京的政绩,用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说明了什么?(2)滕子京虽遭贬谪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这件事?2写景赏析,体会美景(1)美景欣赏:文章中有很多描写景物的语句,请找出来,加以分类:写天气的:写动物的:写植物的:(2)重点品读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3)作者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抓住词语来表现特点的?景物+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修辞=景物特点。3自主探究,感受精神(1)自主探究任务:①“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②“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③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2)小组讨论:①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借鉴和教育的意义吗?(3)总结作者的政治思想是什么?明确: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用来勉励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表现了他旷达的胸襟。(四)品读课文,总结艺术特点1再次有感情朗读这篇课文2总结本文艺术特点:结构严谨,剪裁得当;出色的景物描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散文辞赋化。(五)小结本课,总结主旨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六)课后作业,延伸学习1背诵课文四、五段。2积累文中四字词语,如: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3思考:你熟悉历史上哪些迁客骚人?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4/4--学习资料分享----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第二篇】2017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苏州园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能根据语境具体分析。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培养逻辑思维的严谨性。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本中苏州园林的特征。2.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说明内容组织材料的方法。3.了解我国园林的发展、南北风格异同、构成要素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园林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热爱与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能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常用说明方法。三、教学策略1.首先请个别学生介绍一处自己喜欢的园林(苏州园林最好),体会园林艺术的丰富多彩。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进而明确全文的总分总结构特点。3.梳理段内各句间关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具体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4.补充“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介绍,加深学生对中国园林的了解,拓展所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的自豪感。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提起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环秀山庄、狮子林、退思园等苏州诸多园林,都不禁让人心向往之。你欣赏过哪座园林,试着说说它的特点,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增强感性认识,避免因教材说明性强而影响阅读兴趣。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苏州诸多园林的共同点吗?这个看似不可能回答的问题,有人居然给出了答案。请大家阅读《苏州园林》,从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中找出答案。(二)整体感知1.从文章中找出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一句话。“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教师引导:全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肯定了苏州园林各具特点的事实,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作者思维的严谨。第二句明确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第三、四句是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角度具体阐明如何实现这一特点的,要抓住关键词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指代的是上一句内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则表明第三句是说明采取的具体方法措施,第二句才是最终表现出来的特征。第五句是从游览者的角度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征,这样三、四句和第五句就从设计建造和欣赏两方面充分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总特征。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段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关键词句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2.明确第二段与后文之间的关系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