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实验报告【前言导读】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的“教学实验报告”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呢!高中语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报告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总报告宁阳四中程国栋一、简介部分1、标题“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课题”研究总报告2、摘要本报告主要阐述宁阳四中“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课题小组对“三级分层达标实验”内涵的理解、体会,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中使用的方法,实验的发现和结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各种实验数据以及今后的建议。3、内容结构图一、实验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理论基础、目的、意义。1、研究方法2、研究对象二、实验、研究程序3、实验时间4、实验过程及步骤三、实验研究发现和结论四、分析和讨论五、建议六、参考文献二、主体部分(一)、实验研究问题的提出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语文老师的教学仅仅是满足于让学生“知道”,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告诉”方式。不少老师把高考内容前置的做法更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是语文性质的异化,这种做法必然会使语文教育丧失人文性,使学生既无文化,也就是无文明化;也无人化,也就是无个性化。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改革。传统语文教学存在很多好的做法,应该继承和发扬。朱熹说过:“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这句话很好地概括出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熟读、精思、博览、多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要读得“熟”,不单要如此,还要做到“精思”。何为“精思”?朱熹说过的读书的“三到”,即“口到”、“眼到”、“心参考资料,少熬夜!到”,就能做到“精”。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说明“精思”在阅读过程中是很必要的。“熟读”只是一种读书要达到的熟读程度,“精思”则是更深一步的加工过程。只有我们做到“精思”了,我们才能在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才能将已读之文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精思”是一个过程,是不断领悟的过程,是伴随着“读”的过程反复进行的。“熟读”伴随着“精思”,不断地反复,不断地深化。好多人都误以为传统语文教学让学生背诵,是死记硬背,是扼杀他们的天性,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传统语文教学的“背”是为了吸收、借鉴更优秀的成份来内化、美化自己的修养和文笔。也许学生在最开始时不能对其学习背诵的文章有所领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悟性也会增长,那时便会猛然醒悟。可是如果等他们能领悟时再学再背,恐怕已经晚了!为什么呢?一方面,那时再开始背,开始学和从小便开始积累,从占有的量上就能看出差别;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当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记东西最快,印象也最深,传统语文教学很好的利用了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这一特性;等再大一些,人的记忆力会退化,记东西会很慢,很吃力,便失去了这一先机。教育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组组长、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巢宗祺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设计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级达标实验课题。本课题的内涵简单描述如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使参加实验的学生高中语文水平,在不同的基础上分别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级:第一层级,熟练诵读300篇经典名诗文的“温饱型”水平;第二层级,在第一层级基础上再精读100(或80)篇现代诗文和一两本经典名著,学会阅读经典的“小康型”水平;第三层级,在前面两个层级的基础上达到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以探究为主的“富足型”水平。这一课题必将进一步深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探索语文学科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推进山东省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二)、实验、研究程序2009年9月,我们宁阳四中有幸被选为“三级分层达标”省级教学实验课题最早的10个实验学校之一。这个实验课题能够花落四中,是对我们学校多年重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学校重视抓素质教育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们学校多年重视语文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实验开展两年来,学校王校长、贾校长、赵校长多参考资料,少熬夜!次对实验的规划、安排作了具体的要求;对实验的进程非常关注,经常给予指导;教学科研处、教导处、高中三个年级也都对本次实验给予大力支持,课题组举办的各种活动各个单位都全力配合。课题组成员更是倍加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扎实工作,大胆创新,科学实践,全力以赴。两年来,我们确定的“在活动中提高兴趣,在活动中增强底蕴”的实验构想已初见成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较大提高。1、研究方法①调查法:这个课题必须先进行问卷调查,摸清学生的基础,这样才能知道课题结题时学生的进步情况。②测验法:因为古诗文背诵本来就是高考必考内容,进行这个试验后平时考试时要增大古诗文背诵分数,这是调动学生积极背诵的有效手段。③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及时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感悟、体会、经验、教训总结下来,为今后实现高效课堂提供第一手资料。④个案研究法:实验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个案:比如有的学生特别擅长古诗文诵读,有的学生特别擅长写作,有的学生背古诗很费劲,有的学生对古诗毫无兴趣。对这些情况,我们要跟踪培养,个别指导,研究他(她)的学习方法与特点,用于指导其他同学,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2、研究对象我们选定宁阳四中2009级从高一开始进行实验,该年级共有13个班。该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读书较少,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中考语文成绩较低。3、实验时间2009年9月--2011年9月。4、实验过程及步骤两年来,我们先后作了如下工作:⑴、2009年3月,成立学校“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课题”课题组,学校赵校长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上,课题组组长做了开题报告,赵校长作了重要讲话。⑵、2009年4月,课题组全体成员广泛搜集实验课题材料,认真学习巢宗祺教授有关理论,深刻领悟实验课题精神,为实验的顺利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⑶、2009年9月,对实验年级进行《高一学生古诗词积累与欣赏情况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学生古诗词积累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动员学生投入到实验中来。⑷、2009年9月26日,举办“与祖国共奋进,与参考资料,少熬夜!学校共发展”诗歌朗诵会,高一、高二两个年级2000多人参加,比赛共评出一等奖6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3人。比赛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了同学们的学习气氛,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意识,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爱校热情,为“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⑸、2009年,学校“岱蕾”文学社成立,定期出版校刊《七彩虹》,同学们有了自己的写作园地。⑹、2009年12月11日晚19时-21时,在学校体育馆举办“好读书,读好书”学生读书笔记征文比赛活动。本次比赛要求实验年级参赛时必须从《古诗文诵读》一书中任选一首进行写作,可以鉴赏语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进行文学性的改写,可以写思想上的感悟等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⑺、2010年3月在高中三个年级开展了“爱祖国爱家乡唱和谐”征文比赛。⑻、2010年6月举办了“古诗文活动”成果汇报演出,实验年级的同学通过小品、相声、诗歌朗诵等形式,将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用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表演细腻、逼真,现场气氛热烈,展示了实验年级同学的风采,也证明了实验课题对同学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宁阳电视台、泰安电视台先后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⑼、2010年9月,我们布置学生认真阅读《现代文诵读(上)》《现代文诵读(下)》,要求学生整理好梳理本、摘抄本、心得本。⑽、2010年12月,我们安排了“《平凡的世界》主题阅读”活动。⑾、2011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三级分层达标”省级语文实验课题在我校的顺利开展,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涵养、人生修养,展现学生的文才,举办了第二届“读书笔记征文活动”,比赛将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高一年级参赛时从《古诗文诵读》一书中任选一首进行写作,可以鉴赏语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进行文学性的改写,可以写思想上的感悟等等;也可以写读《平凡的世界》后的感悟。高二年级参赛时必须从《现代文诵读》一书中任选进行写作,可以鉴赏语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写思想上的感悟等等。⑿、2011年4月,我们在实验年级进行了书法比赛。⒀、2011年6月举办“我看《三国》人物”征文活动。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实验研究发现和结论通过两年的探索,“三级分层达标”实验已初见成效。我们认为,学生在如下方面有所收益。1、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学科本来是最美的一个学科,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学科。但是,由于前几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习成了单纯的机械的做题的训练,有人还美其名曰“语文理科化”,让语文彻底失去了美感,学生语文学习毫无兴趣和热情。“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质,不用去考虑什么主题,不用去管什么表现手法,不用去做那些乏味的练习题,由背诵开始,到美的感悟与体验,到自我鉴赏与评价,发自内心,源自真情,热情高涨,兴趣浓厚,长此以往,定会厚积薄发,发生质变。2、学会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都喜欢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变成了做题的机器,实际上,这种盲目性的做题或许短时间会让你的成绩有一点提高,但从长远来看,对人的发展没什么益处。因为这种做法限制了人的视野,变窄了人的思路,捆住了人的想象,扼杀了人的创造。“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思考胜过盲目做题,让学生养成了静心读书、大声读文、积累梳理、学会倾听、主动交流等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与习惯的养成,必然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3、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在“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背会大量优美的古诗文,阅读大量有深度的现代文外,我们又通过年级每周出版的刊物《文笔精华》,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如:卞毓方的《文天祥千秋祭》、《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张家界》、《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天意从来高难问--晚年季羡林》等散文;梁衡的《晋祠》《夏》《觅渡、觅渡、渡何处?》《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散文;还有余秋雨、毕淑敏、李存葆,贾平凹等当代散文大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或优美,或深刻,获厚重,获哲理,学生通过读这些作品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4、提升了语文素养。两年多的实验,学生不仅重视了广泛阅读,更重视了识记背诵。学生受到了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了民族的文化智慧,培养了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5、学生入校成绩与高一市统考成绩对照及高二成绩对照表平均分参考资料,少熬夜!1班345678910112009年9月2010年1月2010年7月2011年1月2011年6月(四)、分析和讨论1、采用灵活多变的背诵竞赛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有效手段。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过的“课前三分钟速背赛”“一月个人达标赛”“班内小组赛”“古诗文活动成果汇报演出”等形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带着目的去背,带着目标去背,记忆的速度会很快,记忆的效果会更好。2、诵读与默写相结合,会让学生背的更准,记住的时间更持久。3、诵读与改写、扩写、写作相结合,比如为新课文设计导语、意境描述等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这样做会让学生从更深的层面去研究诗,会不断增加学生语言表达中的“诗味”,会提高学生的修养。例如在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要求同学们运用联想、想象,写一个片段,描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象。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们要求学生以此诗为文本,扩写成散文。学习了《阿房宫赋》、《六国论》以后,我们课题组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苏洵认为,六国灭亡“弊在赂秦”;杜牧认为,“灭六国者六国也”;二人的观点有什么异同?请学生根据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以“居安思危”为话题的作文,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为鼓励学生扩大课外阅读,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