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书犐犆犛97.160犠55!#$%&’’()*犌犅/犜22799—2019!GB/T22799—2009!#$%&’()*+犜犲狊狋犿犲狋犺狅犱犳狅狉犪犫狊狅狉狆狋犻狅狀狅犳狋狅狑犲犾狆狉狅犱狌犮狋狊20191231,-20200501./’(+,-./012’()*3/0456,-书书书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22799—2009《毛巾产品吸水性测试方法》。本标准与GB/T22799—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陪洗物的种类(见5.1,2009年版的4.3);———增加了标准洗涤剂的种类(见5.2);———增加了单条样品质量小于100g时的取样数量(见7.1);———修改了洗涤时标准洗涤剂的用量(见7.2,2009年版的6.2);———修改了A法中实验数据记录的终止时间(见8.1.3,2009年版的7.1.2);———修改了试验时间超过90s时的样品数量(见8.1.6,2009年版的7.1.1)。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家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2)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浙江钛石纺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希萍、唐祖根、陈永灿、王延平。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22799—2009。Ⅰ犌犅/犜22799—2019毛巾产品吸水性测试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毛巾产品吸水性的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纤维为原料的各类毛巾产品。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529 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629—2017 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3 原理3.1 A法———沉降法:样品经水洗、烘干和调湿后,在标准状态下,测定样品从接触水面到完全浸湿并开始下沉时所需的时间来表示样品的吸水性。3.2 B法———吸收法:样品经水洗、烘干和调湿后,在标准状态下,一定量的水在规定时间内流经样品,测定被样品吸收的水量与原水量的百分比作为毛巾的吸水率。4 试验条件4.1 调湿用环境条件应符合GB/T6529标准大气的要求。4.2 如果需要进行预调湿,则应在相对湿度为10%~25%,温度不超过50℃的大气条件下进行。5 试剂或材料5.1 陪洗物:采用GB/T8629—2017中规定的类型Ⅲ(100%聚酯纤维陪洗物)。5.2 洗涤剂:采用GB/T8629—2017中规定的标准洗涤剂3(ECE标准洗涤剂98)。6 仪器设备6.1 全自动洗衣机,A型标准洗衣机(见GB/T8629—2017中5.1.1),前门加料、水平滚动型。注:已经证明可得出相同试验结果的其他仪器也可使用。6.2 旋转翻滚型烘干机,与A型标准洗衣机配用的翻转烘干机(见GB/T8629—2017中5.2)。注:已经证明可得出相同试验结果的其他烘干机也可使用。6.3 水流测试仪,安装在水流测试仪上的漏斗、阀门、装置、管道和量筒不能阻碍水的流出。从打开阀门到水流出所用的时间差应少于8.0s。1犌犅/犜22799—2019水流测试仪组成见图1,包括下列组件:a) 防水底座:尺寸规格参见附录A;b) 防水圆形卡圈:内环外直径(150±2)mm;c) 量筒:有机玻璃材料,50mL,见图1中的E;d) 漏斗:聚丙烯材料,斗颈内径(9.0±2.0)mm。6.4 烧杯:容量1000mL。6.5 秒表:精度0.1s。6.6 天平:精确至0.05g。6.7 量筒:50mL。单位为毫米说明:A———卡圈; B———底座;C———漏斗;D———调节阀;E———量筒;F———水管出水口;G———水槽;H———调节螺母。图1 水流测试仪示意图7 样品7.1 取整条代表性样品,在满足总质量不低于100g的条件下取最少条数的样品。7.2 将样品放入洗衣机中,加入陪洗物(见5.1),样品加陪洗物总质量为1kg。加入(20±1)g标准洗涤剂(5.2),按GB/T8629—2017中第9章规定的程序进行洗涤。7.3 洗涤结束后,立即将样品和陪洗物装入烘干机中,设置烘干温度为(66±5)℃,将样品烘干。7.4 样品烘干后立即取出,轻轻抖动以除去落毛,捡去毛巾上缠绕的落毛和线头,将样品暴露在纺织品调湿用标准大气中(见4.2),直至达到恒重(以2h的间隔连续称重,质量的变化不大于0.25%时,即认为达到了恒重)。2犌犅/犜22799—20198 试验步骤8.1 犃法———沉降法8.1.1 沿样品(见第7章)的对角线方向分别剪取尺寸为5cm×5cm的试样,正反面各1组,每组至少应包括3块试样。取样时避开缎档或刺绣等装饰部分。8.1.2 用量筒(6.7)量取800mL三级水或去离子水,水温为(20±2)℃,水位高度不小于5cm。8.1.3 将试样测试面在无外力条件下平行轻放在水面上,同时开始计时,当试样完全浸湿并开始下沉时,终止计时,记录所需的时间狋,精确至0.1s。若试样超过90s仍未完全浸湿,则中止试验,所需的时间记录为大于90s。8.1.4 按8.1.3重复试验,正反面各试验3块试样。8.1.5 计算正反面试样的实测平均值,并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8.1.6 如果6块试样中有1块试样超过90s,则增加该测试面试样1块。若增加的试样未超过90s,则计算6块未超过90s的试样的平均值,并说明有1块试样大于90s。若增加的试样超过90s,则结束试验,结果记录为大于90s。8.1.7 如果6块试样中有2块试样的结果超过90s,则结束试验,在试验报告中记录大于90s。8.2 犅法———吸收法8.2.1 在距样品(见第7章)边缘10mm位置,呈“品”字形用防水圆形卡圈[见6.3b)],正反面各取3个试样,如果样品不足,另取同品质的样品补足(见图2)。图2 取样示意图8.2.2 将调节好的量筒[见6.3c)],用试管夹夹好固定在仪器架上,量筒的出水口距卡圈上试样表面2mm~10mm,离卡圈外圈内侧28mm~32mm(见图1)。8.2.3 漏斗放在水管上固定好,取50mL(21±1)℃的三级水倒入漏斗中,打开阀门预湿管道,待管道中的水流尽后,擦干台面、托盘卡圈。8.2.4 用天平称取试验前水槽质量犿0,并将其放在底座下面。8.2.5 用卡圈卡好试样,卡圈内环高于外环2mm~3mm,保证卡圈外的多余试样部分不能沾水;将卡好的试样放在底座面板上的两个固定的铆钉上,使试样的径向平行于台面。8.2.6 关闭漏斗阀门,用量筒量取50mL的三级水倒入漏斗中,打开漏斗的阀门。水流完开始计时,(25±5)s后取出水槽,把盛有水的水槽放在电子天平上称取质量犿1。8.2.7 其余5个试样重复8.2.2~8.2.6操作步骤。3犌犅/犜22799—20199 试验数据处理9.1 犃法—沉降法按式(1)计算样品吸水时间的平均值,并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珋狋=狋1+狋2+…+狋犻犻……………………(1) 式中:珋狋 ———样品的平均吸水时间,单位为秒(s);狋犻———每块试样的吸水时间,单位为秒(s);犻———试样的数量,单位为个。9.2 犅法———吸收法按式(2)分别计算样品正、反面吸水率,结果以正反面平均值表示,并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犘=50犱-(犿1-犿0)50犱×100…………………………(2) 式中:犘 ———样品吸水率,%;犿0———试验前水槽质量,单位为克(g);犿1———试验后水槽质量,单位为克(g);犱———试验用水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10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内容:a) 标准编号和方法;b) 样品的描述;c) 试验温度和相对湿度;d) 试验结果:A法记录平均吸水时间;B法记录正面吸水率、反面吸水率及正反面平均吸水率;e)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情况。4犌犅/犜22799—2019附 录 犃(资料性附录)犅法测试仪器安装图犃.1 底座立体图底座立体图见图A.1,应用防水胶粘好固定。单位为毫米说明:B———为底座连接表面和两边的螺栓钻孔记号,B点距临测边距离为30mm,距上部边距离为55mm;C———为底座表面上固定卡环的木螺丝钻孔记号,C点距表面中线距离为35mm,距上部边距离为10mm。图犃.1 底座立体图犃.2 底座平面图底座平面图见图A.2。5犌犅/犜22799—2019单位为毫米说明:A———为底座两侧面上的螺栓钻孔记号,A点距临边距离为30.0mm。图犃.2 底座平面图犃.3 底座前斜挡板平面图前斜挡板平面图见图A.3。单位为毫米说明:A———为底座两侧面上的螺栓钻孔记号,A点距临边距离为30.0mm;B———为底座连接表面和两边的螺栓钻孔记号,B点距临测边距离为30mm,距上部边距离为55mm;C———为底座表面上固定卡环的木螺丝钻孔记号,C点距表面中线距离为35mm,距上部边距离为10mm;D———为挡板表面中线。图犃.3 底座前斜挡板平面图6犌犅/犜2279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