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全区应急管理重点工作安排2022年度全区应急管理重点工作安排2022年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以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引领,以实施“六大项目”工程为主抓手,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实施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程1.全力推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按照泰州市下发任务清单及区本级制定印发任务清单,对照创建标准和承担职责,加快推进剩余16项创建任务,确保如期完成创建目标。以创建为契机,加强城市安全发展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和达标创建,进一步夯实城市安全基础,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统筹推进高危行业企业、人员密集区域、城市自然灾害等领域风险监测感知网络建设,督促年内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预警系统。2.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加强源头治理,严格落实危化品“禁限控”目录,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推动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危化、冶金等重点行业领域培育一批安全示范样板企业;推广“开工第一课”讲安全制度,在高危行业企业推行主要负责人记分管理等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健全完善企业安全投入和风险保障长效机制,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贯彻“清风行动”工作要求,开展安全中介服务机构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面净化我区安全中介服务市场;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考试考核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高“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质量,切实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技能。3.持续筑牢人民防线。结合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继续开展“城市安全,美好生活”系列宣传活动;9月下旬完成“安全”为主题的惠民演出。创新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办好聚焦安全等专栏,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使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推动落实企业、保险中介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综合运用有奖举报、基层网格员、企业内部“吹哨人”、阳光信访、舆论监督等手段,鼓励企业职工和群众发现报告身边的风险隐患,进一步筑牢人民防线。二、实施深化“三年大灶”“铸安”专项执法工程4.推进专项整治重点任务攻坚。认真履行专治办职责,制定实施我区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意见;对照“三年大灶”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细化措施、倒排时序,挂图作战、跟踪问效;配合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三年大灶”行动报告相关工作。组织开展“护航二十大、平安迎省运”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探索开展“零伤亡、零事故”镇街、园区、行业、企业“四争创”活动。紧盯重点行业领域和事故多发地区,每季度开展安全风险研判和形势分析,聚焦季节性特点选择一个行业领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深入分析行业性安全风险、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建立完善责任体系、工作机制、制度规范,努力形成一批新的制度成果,健全长效机制。5.强化责任落实。巩固“小灶”“大灶”既有成果,优化巡查督导考核机制,建立巡查督导与考核高度统一、高度融合的工作模式;配合做好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专项巡查。调整优化专委会设置及其成员单位组成,完善专委会工作规则,健全第一主任带队检查、定期述职评议等机制,进一步发挥专委会作用。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安全生产述职、镇街(园区)行政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制度,深化党政领导干部挂钩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工作机制,纵深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和巡查督导重要内容,科学设置区党委、政府和区安委会成员单位考核指标。6.防控危化、工贸行业安全风险。开展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持续开展大型油气储存基地专项督导检查,持续打击违法违规“小化工”;督促重大危险源企业将风险清单录入“五位一体”平台,线上动态巡查管控;扎实推进全国危化品“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试点工作,健全完善风险辨识清单和风险管控清单,9月底前所有化工(危化品)企业完成安全风险评估论证。深化粉尘涉爆专项整治,11月底前完成粉尘涉爆企业专项执法检查100%全覆盖;推动粉尘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大幅压减单班作业超30人的涉粉场所;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深化涉炉企业专项治理,督促中频炉使用企业设置冷却水报警联锁装置、封堵管道间隙全部设置应急逃生通道;用好安全风险报告系统,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工作。7.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精准执法工作。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行分类分级执法,优化“局队合一”执法工作机制,实行镇街(园区)派驻执法,建立执法技术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队伍,推进执法机构业务规范化建设。以深化精准执法为主线,推进“三位一体”“十步法”执法模式,落实“精准执法+优质服务”。紧盯危险化学品、粉尘涉爆、金属冶炼、有限空间作业、工贸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突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履职、生产现场重大风险隐患等重点执法事项,精准打击典型违法行为。推行“互联网+执法”,全面使用省行政执法系统和移动执法APP,结合执法人员绩效考评模块,聚焦现场类、重大事故隐患类、重大危险源类、重点执法事项类开展执法检查,推进执法程序网络化、活动流程化、卷宗电子化、质量标准化。开展“说理式执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案件内部审核,强化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严格实施“一案双罚”,多办大案要案,多出执法“精品”,提高执法威慑力;综合运用失信惩戒、行刑衔接等手段,严惩严重违法违规行为。8.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全面梳理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延伸容缺预审,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查、周末办件、快递送达等便民服务举措,全力打响速度更快、流程更简、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淼速办”政务环境服务品牌。实施差别化监管和精准化执法。对危化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粉尘涉爆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较高的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原则上一家企业对应一个监管科室或执法中队,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对其他一般检查企业实行“双随机”执法抽查,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和企业名单。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和三年以上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等守法守信的重点检查单位,实施差异化执法,减少检查次数。全面实施不予处罚清单机制。推行事前告知提示、事中过程指导、事后处罚警示的方式,把处罚与教育、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兼顾行政处罚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组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团队,采取“行业共性+领域个性”模式,量身定制企业各类人员能力需求的教学内容,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组织培训。为重点行业领域企业提供个性化安全服务。组建安全生产志愿服务队,定期到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进行安全服务,为企业在风险摸排、培训教育等方面提供个性化安全生产服务方案,帮助企业排查整改一批安全隐患,推动解决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不会做、不能做、做不好”的问题。三、实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工程9.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推动成立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办,为应急委常设办事机构;合理设置若干专项应急指挥部,明确指挥部组成人员分工,强化指挥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关键时刻党政领导坐镇指挥、掌控全局,现场指挥听取专业意见、发挥专家作用。按标准建设区级应急指挥中心,深化区应急指挥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结合镇街(园区)实际,科学布点指挥场所。10.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加强区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完成专项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推动镇街(园区)、村(居)等基层单位编修应急预案,指导企业推行应急处置卡制度。牵头相关科室加强对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的检查督查,督促建立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在危化品领域开展应急预案体系信息化建设试点。11.完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强区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举办专业救援力量骨干培训班;出台全区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补偿办法,开展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建设试点,规范应急力量调用管理。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和指导督促镇街(园区)、村(居)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形成多层次应急救援力量体系。12.完善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推动成立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参与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泰州市姜堰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明晰应急救灾物资储备部门职责分工,推动建立以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政府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建立全区应急物资使用管理信息化系统,推动救灾物资储备、调度、发放、运输等全过程网络化指挥、“一本账”管理,提升调拨使用效率。13.建立健全灾害风险会商研判和应急统筹协同机制。根据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适时开展自然灾害会商研判,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单位)防范化解灾害风险提供决策依据。加强与各部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强化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及时提示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健全跨部门、跨区域以及军地间的灾害事故预警信息通报共享机制,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程序,完善统一信息发布机制,细化预警信息等级标准及响应措施。区分平时状态、应急状态及事态规模和影响程度较大情况,明确各层级应急管理机构职责。与人武部、武警中队、区消防救援大队加强协作,形成抢险救援合力。探索建设与周边区域应急协同工作机制。同步推动周边区域之间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四、实施“双盲”拉练应急能力提升工程14.开展“双盲”应急演练。指导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开展无脚本“双盲”应急演练。加强多灾种、规模化联合应急演练,推动跨区域、跨行业综合应急演练。围绕我区应急救援实际需求,针对防汛防台、疫情防控、危化品、道路交通、城镇燃气、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课题,督促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开展全过程应急场景构建,形成各环节要素清单和方案模板,用于指导应急处置工作。15.加强灾害综合防范救助能力。加快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开展9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危化品等重点企业、重大自然灾害、综合减灾能力调查,全面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建立全区自然灾害普查数据库系统。全面提升防汛减灾能力,摸清重要易涝点和水利工程隐患点情况,深化风险隐患整改。加强森林火险排查整治,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和打击森林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指导各镇街(园区)、相关部门稳妥有序做好灾害救助工作,统筹抓好各类救助物资、资金下拨。充分利用“佑护万家”自然灾害保险,加大灾害补偿力度。16.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推动将防灾减灾纳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制定基层网格员防灾救灾工作职责,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米”。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推动整合镇街(园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防汛、消防等资源力量,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推进镇街(园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队伍、有装备物资、有预案演练、有宣传教育培训)建设。五、实施“数”“智”赋能工程17.提升设备和工艺自动化水平。加快推进化工等高危行业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严控高危区域作业人数,滚动摸排易燃易爆作业场所人数,严格控制在9人以下,年底前具有爆炸危险性车间、作业场所每个防爆分区常驻现场作业人员压降到少于3人。统筹监测预警系统和重大危险源企业“五位一体”平台数据,动态掌握企业特殊作业、智能巡检、人员定位等功能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限期闭环整改。18.强化信息化支撑。按期建成应急指挥中心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各类平台资源,围绕危化品、工贸监管、应急指挥救援、防灾减灾、监管执法“五大领域”,建设“一图统揽”功能,强化业务数据汇聚和应用。19.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通信保障。探索建设区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拓展发布途径,建立预警信息向镇街(园区)、村(居)以及特殊人群、特殊场所传递机制,实现预警信息全域精准快速发布。加快应急指挥中心场所和融合通信系统建设,完成应急车辆、单兵系统等通信设备的添置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