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导游词(最新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句导游词(最新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一句导游词(最新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路线一导游词【第一篇】路线一导游词1、[夕阳红之朝觐文化之旅][导游线路]:福州市区——长桥卧波——天竺寺——宗祠一条街——天后宫——福州市区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能陪同大家一起游览琅岐岛的迷人风光。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钟或钟导。今天为我们开车的师傅也姓陈,相信我们经验丰富的陈师傅能够为我们带来舒适、安全、便捷的旅途。还有清大家记住我们的车号是闽A-54321。现在,我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此次我们琅岐岛生态旅游一日游的景点概况吧。琅岐岛素称闽江口的明珠,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5平方公里(平原平方公里,山地平方公里),全岛森林覆盖率达20%。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岛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相当于香港本岛面积。岛内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60平方公里。岛上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水域广阔,淡水丰富。山地绿化面积2.12万亩,绿化覆盖率80%。周边无工业废水、废气污染,岛内无大气、水源污染。盛产红、缢蛏、文蛤、鸭蛋、西瓜、甜瓜、葡萄,是著名的鱼米瓜果之乡。琅岐岛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田园风光十分迷人,岛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供使用。琅岐岛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经过的是琅岐闽江大桥,琅岐闽江大桥及接线工程将采用造型美观的双塔(等高)斜拉桥,主桥长1160米,宽约米,双向4车道(预留6车道)。琅岐闽江大桥是我省桥梁中主跨度最大的大桥,将成为主跨度最大的世界前十大斜拉桥之一。琅岐闽江大桥也是琅岐十景之一,素有“长龙卧波”的美称,请大家随我下车拍照留恋„„好了现在我们已来到我们此行的第二个景点天竺寺了,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罗钟山天竺寺位于琅歧岛九龙山之麓,罗溪之畔,“天竺听泉”为琅山十景之一。明万历状元、礼部尚书翁正春:“天竺群山之状或环拱,如童子罗拜,或秀彻如玉女之靓装,或飘摆如幡幡之旋风,或凝重如铁僧之禅定,其效奇献异悉于婵娟中,夜入蛑子矣。“天竺寺始建于宋代,距现在已近千年。古刹经明万历年间和清嘉庆年间以及民国时期条重修后,初具规模,解放初期被废,近几年又修葺一新,现已成为琅岐岛一个旅游观光的景点。古刹坐西北向东南,背山临溪。山门雄伟壮观,寺分两进,头进为弥勒殿,中为天井,两旁为回廊、钟鼓楼,后进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左右为观音阁、仙翁殿、伽蓝殿等,古刹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天竺寺以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环境清幽,古朴典雅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吸引众多文人墨家到此探幽览胜,为之吟咏不绝。明代闽中“十才子“之首林鸿《题海上天竺寺》诗赞:“登舻浮海邑,陟峤访禅天。经室行山鸟,香厨逗涧泉。查尘踪孤岛外,夜梵一灯前。幸沐无生活,秋襟自飒然。“明工外部侍郎董应举(连江人)曾到天竺寺览胜,留有“海游记”,至今尚有碑刻,其诗《上罗谷天竺寺》曰:“罗谷深深别有天,万株松里一灯悬。不辞烟雨携筇入,且傍诸天半榻眠。”明户部主事、员外郎兼兵科给事中、九门监督董养河(琅歧人)与兵部黄道周为金石交,后黄道周被奸臣魏忠贤陷害,株连董养河,被罢官,养河回故里,常住天竺寺,作有《西曹秋思》诗曰:“惟有溪山不厌贪,罗溪招友复携男。曾蛟涧底鳞鳞动,不语峰天片片堪。银瀑洗毫穿海怒,绿蕉裁蒿入霜酣。廿年复听连林雨,愁说云深似旧庵。”后来奸党被除,黄道周与董养河复职,曾捐资重建天竺寺。天竺寺是多神庙,以佛教为主,道、儒三教长期共处。如寺内仙翁殿,实为九仙宫,由福清石竹山分炉而来。九仙宫奉供九位神仙,属道家。传说汉武帝时江西临川名士何侯为淮南王,他有九个儿子,目俱盲,独长者一目为前导,九人在福州于山炼丹修行,故于山又称九仙山,他们功行圆满到仙游九鲤湖得道升天后,来福清石竹寺显灵,称九仙君,乡人信奉,祈梦求签,所以到琅歧天竺寺九仙宫祈梦求签者不乏其人,这叫做“白日做梦”。“惟痴人可与说梦,惟至诚为能前知”,又云:“一自名山传梦后,至今玉带愧横腰。“有了九仙宫,天竺寺的知名度提高了。在天竺寺九仙宫内,还有专门替人祈梦的人,祈梦者只要祈什么或想什么,她就会替你代劳,你就不用白日做梦了。古时,九龙山古松参天,罗溪飞瀑,流水潺潺,泉水悦耳,故有“天竺听泉“一景。在罗溪石壁上有摩岩石刻数处。在龙井旁的悬石上有“九龙洞”三字,系明万历韶州司马董海门(琅岐人)所书。此外,悬石上还有“蓬岛前门”、“银河别派“、”旺山“等石刻,均系名人所书。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山川灵秀是天竺寺久负盛名的一个重要原因。古时候,在天竺寺下边有个九龙洞,水深不可测,九龙洞外叫九龙潭,洞里居住九条龙,那九龙能呼风唤雨。每当干旱季节,岛上百姓都到九龙洞求雨,有求必应,琅岐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但是,那九龙喜欢搞恶作剧,每当天竺寺和尚在晒袈裟时,九龙就呼风唤雨,使和尚袈裟晒不干。天竺寺和尚气急败坏,要惩戒九龙。有一天,和尚杀了几头狗,把狗血腥味,就飞到隔江长乐筹峰山涧去,一去不复返。九龙飞去,连年干旱,老百姓埋怨和尚做坏事,就把天竺寺和尚赶走,请了一批有德高僧主持庙务,并在九龙洞边盖起龙王庙,盼望九龙回归,造福琅岐人民。天竺寺历经千年沧桑,到“文革”时期,寺废僧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太平盛世,百废俱兴。岛上群众,海外“三胞”集资百万余万元,重修天竺寺,兴建盘山公路,使汽车直接开到古刹,并开通程控电话,架设照明线路,广植林木,建设山门,兴建山亭,开辟天竺寺风景区,使古刹添色增辉,成为游客美妙的去处。现在大家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大家可以拜佛求签四处逛逛,体会下千年古刹的气势恢宏。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琅岐岛经济最发达的琅岐镇,在这里大家可以休闲购物,还可以参观历史悠久的四大宗祠。琅岐817街是琅岐最繁华地带,这里人口稠密,主要聚居朱、董、江、陈四个姓氏的二万多居民。“朱、董、江、陈”的姓氏宗祠赫然沿街排列,形成独具特色的宗祠文化一条街。到琅岐旅游,如果不游览宗祠文化一条街,可算是一件憾事!琅岐岛的先民大多是七、八百年前从中原一带迁徙而来。原先中原地域多战乱,多水旱灾害,那里的人们为生存计,离乡背井来到琅岐岛。据传是刘氏家族最早迁移琅岐岛,所以俗称“刘岐”,后来更有许许多多姓氏的人家登上琅岐岛,共同开发这个宝岛,所以以后就改名为“琅岐”。“琅者,宝玉也;岐者,水中之高地也”。水有源,树有根。先民们不忘祖先,为表达对宗祖的缅怀,宏扬祖德,这样,各姓氏的宗祠也就应运而生。宗祠极具古代文化内涵,琅岐“朱、董、江、陈”宗祠,都是文物保护单位,而且集中在817街不到500米范围内,因此,也就成为一个研究非物质文化的系列载体和旅游观光的集中景点。四个宗祠既共同具有宏扬祖德的宗旨,明清建筑的特点,,又各有特色,所以极有系列观赏与研究的价值。“朱氏宗祠”背山临街,始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至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历史。宗祠面宽米,纵深43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祠为三落透后,穿斗抬梁木构,极具明清建筑风格。这个祠堂突出地表现儒家思想,倡导“忠、良、孝、友”,墙面镌刻有“朱子家训”和“朱伯庐治家格言”,大厅取名“敦厚堂”,厅壁镶嵌有朱熹手迹与“忠、义、节、孝”人物形象石雕,楹联撰文也多是赞颂理学宗师的,这些都表现对儒家精神的崇尚。中厅正中高悬“文苑精英”匾,这是表彰朱立容先生事迹的。朱立容先生是1952年台湾高考状元,台湾东吴大学、名传大学教授,是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捐资四百多万元发展家乡教育等公益事业,荣获福建省政府授予的“乐育英才”光荣称号。他撰诗曰“两岸本是同根生,时势弄人各自飞,但愿干戈玉帛化,共创中华万世春。”表现了台湾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忱。“董氏宗祠”与“朱氏宗祠”毗邻,是琅岐岛规模最大,装饰最美的祠堂。宗祠始建明嘉靖初年(约1522),祠面宽米,纵深43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整个祠堂气势恢宏,雄伟壮观,雕梁画栋,流金溢彩,建筑技术十分精湛。宗祠27幅楹联多为古代官宦名人所撰,如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黄道周撰写的“衣冠清节传三世,词赋声名著两都”引人注目。宗祠正厅悬挂的牌匾,有明崇祯皇帝赐给进士董养河的“帝座纶音”的牌匾,真是文物精品。下岐董家乃贤良后代,人才辈出,簪缨不绝,有一幅祠联“祖孙五经博士,父子两广大夫”,讲的是明代下岐董延钦和他的儿子董养河、孙子董谦吉三代联科的典故。董氏人家古代出士为官的很多,宗祠下厅回廊排列有“衔头牌”,是古代董氏任官的名片,显示董家的荣耀,很有研究古代官职的价值。宗祠旁边有“董公井”,饮水思源,表示对先祖的怀念与敬仰。“江氏宗祠”位于螯山北麓也是临街而建,是福州十邑名祠之一。宗祠始建明万历年间,至今也有四百余年历史。宗祠宽16米,长40米,建筑面积640平方米。宗祠右边建有妥遗祠。宗祠四周火墙包脊,飞檐走壁,祠前双斗旗杆屹立左右,一对石狮獠牙舞爪。大门前有三级台阶,台阶旁边镶有抱鼓石。宗祠的门墙高大,中间“江氏宗祠”四字烫金楷书饱满工整。两扇边门上各刻“入孝”、“出悌”两字。从门面观之,蔚为大观,符合宗祠建筑规格。最为难得的是祠内十多幅楹联汇总近现代官宦名人如民国海军部长萨镇冰、民国福建省主席杨树庄、民国陆军上将林之夏、民国中央立法委员刘通,以及书法家王元龙、洪亮、锡元、郑复初、沈觐冕、朱棠溪、郑乃光、潘主兰的墨宝,各呈风采,令人驻足观赏。“陈氏宗祠”也是临街建筑,坐北朝南,祠前两座石砌拱门跨街而建,两边拱门上镌刻“崇仰前贤”和“启裕后昆”,蔚为大观。宗祠祠额题镌“藤山衙前陈氏宗祠”八个楷书,系陈氏族人、著名书法家陈奋武手书。宗祠堂构辉煌,门墙高米,祠宽14米,纵深40米,建筑面积560多平方米。宗祠里除石柱外,全部木质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浮雕人物,形象逼真,山水花卉,装饰精致,整个宗祠显得古朴典雅。大厅悬挂“诗礼堂”匾额,为陈氏宗祠雅号,意为陈氏乃诗礼传家,是书香门第。这里最大特色是祠内20多对楹联出自全国书法协会主席沈鹏和19个省市自治区著名书法家之手,真草隶篆,风格各异,成为现代书法家作品大总汇,极大丰富了宗祠的文化内涵。一条街里排列四个文化内涵丰富的宗祠,真是难得的景观,是研究古代礼制、官职、民俗、人物传记、地方史实和古代建筑等集中地。游览宗祠文化一条街,探幽揽胜,可增加古代文化知识。目前四个宗祠都是文物保护单位,都成立有管理委员会,专人值班看管,负责防火、防盜和卫生等工作。平时里,宗祠作为老年人活动场所,备有电视音响、书报琴棋与茶水等,如有参观者莅临,均予热烈接待。琅岐宗祠文化一条街,欢迎您的到来!我们相信,游览琅岐宗祠文化一条街,将给您带来惊喜与乐趣!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天后宫,大家跟着我,一起为此次琅岐岛朝圣文化之旅划下个完美句号。古时候,琅歧岛有两座“天后宫”,一座是海屿“天后宫”,一座是下歧“妈祖宫”,而海屿“天后宫”建筑规模最大,是闽江口最大的海峡女神妈诅娘娘宫庙,也是不可多得的名胜古迹。海屿“天后宫”建于明初,位于琅歧东南部海屿村口的港口处。宫坐北朝南,依次滂海,建筑面积五百六十多平方米,宫四周筑风火高墙,前面有空旷埕地和石砌月埕,宫有正门和左右边门,墙漆红色,正面墙中高处镶嵌花岗石刻“天后宫”三字,正门颇为壮观,为典型明代古建筑神庙。走进宫内,三落选后,前厅建有戏台,上面木雕塔井,戏台两旁为女看台,专门供妇女,儿童看戏,中间有石砌天井,两边钟鼓楼,神龛还供有总管,少爷等神像,后厅正殿供着天后妈祖娘娘神像,边殿供着齐天大圣,临水夫人神像,宫内建筑龙雕花凤,古色古香,金碧辉煌,平时香火甚盛。海屿“天后宫”是模仿莆田湄洲岛妈祖宫建造的,天后妈祖娘娘也是有湄洲岛妈祖宫分炉过来的。以后,闽江口渔民又在妈祖岛建造妈祖宫,海屿天后妈祖娘娘又分炉到妈祖岛建造妈祖岛,可见琅歧岛,马祖岛“天后宫”以及台湾各处“天后宫”,根在湄洲岛,源远流长。天后妈祖娘娘成为海峡两岸女神。琅歧港古为闽江下游三大港口(福州港,马尾港,琅歧港)之一,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